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2017-08-14王春艳
王春艳
摘 要:为了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新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践的空间,定义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走出习作教学天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和生活为主线,让学生面对生活,自主创作,得以写出一个精彩的习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长久以来,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学生害怕写作文,而教师害怕教学生写作的现象较为普遍,显然已成为当前习作教学的一个瓶颈。因为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故而,我们要想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质量,必须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并指导教师积极探索习作教学的新方式方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传统教学的影响: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写“中心明确、具体、清晰、细节”的习作,这明显是对学生的要求太高了,且要求无弹性,显得有较浓的文学化、成人化倾向。学生达不到这一要求,自然就慢慢失去了习作的兴趣,自然逐渐产生了恐惧、厌恶、艰难的心理。所以教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及时转换学生的兴趣,不得不从多练多写开始,结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日记天天有,心得课课有。一学期下来,学生日记百十篇,几十篇习作。习作就像幽靈一般,一直困扰着学生,不仅没有让学生感兴趣,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另外,教师不注重习作训练中的科学性,反复命题,反复训练,导致习作训练没有顺序。
2.学生习作远离生活,内容空泛
学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品的内容、观点、思想、情感和一切材料都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学生习作应反映学生的生活。事实上,习作教学中,教师强调“反映中心、内容具体、明确、层次适度”,而忽视引导学生感悟、观察生活,使学生创作时盲目追求文学化、成人化。
3.教师忽视学生习作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的写作思维往往受到教师指导的制约,被教师的“布局谋篇,审题立意”局限了思维,学生不能大胆地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就怎么下笔,不敢放开思路,无拘无束,把要说的话讲够,也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由此可见,创新精神根本得不到体现。
二、解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的对策
1.关注细节,恰当引导
引导学生习作,应该尽量让学生自主从自己的生活中捕捉素材。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做到六动:眼动,用敏锐的眼光洞察生活,让每一缕阳光在他们的眼中闪烁;耳动,用敏感的耳朵去听,听那世界的私语,让微风萦绕在每一个学生的耳边;脑动,在广阔的知识空间、生活和个体空间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中沉默,无序的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风格个性对信息集成式、有序的信息链形成;口动,先说后写,口头作文、词语接龙、课堂演讲、即兴辩论等,让学生的口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开始写作;身动,开始引导学生了解身体语言,表演,让习作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手动,动手实践,体验生活的乐趣,使我们能够文思泉涌、思维敏捷,习作将激发成一个强大无约束的风格。
2.注重评改,以评促学
习作评价是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写作信心必不可少的基本策略和途径。对于习作评改中缺乏互动的长期存在的问题:教师的包办,忽略学生自评的问题的养成等弊端,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不但提出了“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要求,也确定了明确的培训目标。这些要求和目标标明,新的项目要体现自主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变化,共同的兴趣和能力锻炼,真正实现从“事倍功半”到“事半功倍”的变化。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生命的构成是无限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溪流的组成,二者融合在一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希望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生活为突破口,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安静中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感情,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虽然教学千头万绪,但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注意生活,趣味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表达情感,在语境中练习习作,锻炼身体的情操。让多彩的生活成为精彩的习作之源,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放飞心灵快乐作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98.
[2]章玮.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83-84.
[3]东动彩.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2(14):137.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