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2017-08-14吴孟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汀组中层瑞舒伐

吴孟东

(山东省菏泽市市立医院药剂科,山东 菏泽 274000)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吴孟东

(山东省菏泽市市立医院药剂科,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6例按照随机系统分阿司匹林组、瑞舒伐他汀组(各43例)。阿司匹林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比阿司匹林组高,P<0.05;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两组相似,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阿司匹林组好,P<0.05;瑞舒伐他汀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和阿司匹林组相似,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患者预后,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瑞舒伐他汀;药理;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血管疾病,可给患者带来不良结局,需及时治疗。本研究探讨了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6例按照随机系统分阿司匹林组、瑞舒伐他汀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除外慢性感染性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阿司匹林组男性、女性各有28例、15例,年龄46~78岁,平均(63.73±5.15)岁。瑞舒伐他汀组男性、女性各有27例、16例,年龄45-77岁,平均(63.58±5.25)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阿司匹林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睡前口服100 mg阿司匹林,每天1次,治疗半年。瑞舒伐他汀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睡前口服10 mg瑞舒伐他汀,每天1次,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毒副作用发生率。

显效:颈血管彩超显示颈动脉斑块消失;有效:颈血管彩超显示颈动脉斑块消失50%以上;无效:颈血管彩超显示颈动脉斑块消失少于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SPSS 16.0软件统计,P<0.05为差异显著,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

2 结 果

2.1 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比较

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比阿司匹林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比较 [n(%)]

2.2 治疗前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

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两组相似,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阿司匹林组好,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s)

注:和干预前比较,#P<0.05;和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期 三酰甘油(mmol/L) 总胆固醇(mmol/L)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m)瑞舒伐他汀组 43 干预前 2.87±0.25 5.54±0.56 0.95±0.07干预后 1.75±0.32#*3.21±0.51#*0.61±0.01#*阿司匹林组 43 干预前 2.85±0.21 5.35±0.71 0.95±0.07干预后 2.21±0.69#4.13±0.25#0.78±0.02#

2.3 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瑞舒伐他汀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和阿司匹林组相似,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瑞舒伐他汀可通过对血管内皮中一氧化碳依赖性改变而有效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发挥抗血栓和抗氧化作用,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蛋白水平,减少血管内脂质沉积,减轻巨噬细胞内膜吞噬和浸润,减少炎性反应。瑞舒伐他汀还可减少金属蛋白酶水平,维持动脉斑块稳定性,抑制核转录因子表达,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瑞舒伐他汀还可提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高机体自由基清除率,减少低密度蛋白和胆固醇合成,抑制动脉斑块形成。

本研究中,阿司匹林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比阿司匹林组高,P<0.05;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两组相似,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阿司匹林组好,P<0.05;瑞舒伐他汀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和阿司匹林组相似,P>0.05。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患者预后,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1] 邓红琼,马晓琳.瑞舒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5):1261-1264.

[2] 陈胡娟.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7):835-837.

本文编辑:吴 卫

R543.5

B

ISSN.2095-8242.2017.30.5873.02

猜你喜欢

汀组中层瑞舒伐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