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慕课的高校课程资源供给侧改革
2017-08-13王威
王威
[摘要] 高校课程资源日益丰富,课程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提上日程。而且,以新媒体慕课平台和供给侧作为改革的重要思路,能改变课程聚集效应有限的局面,形成课程资源的聚合效应;打破课程的封闭性供给,向全社会开放课程;注重精品课程建设,更注重优质课程分享。基于此,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构慕课平台、高校自主运营慕课平台和互联网原生慕课平台的優势,以供给引领需求,凸显慕课的技术优势,坚持教师的灵魂作用,实现高校课程资源效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 慕课;高等教育;课程资源;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9-0111-03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9022
供给侧(supply side)是指市场活动中的供给方、产品的供给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资源、产品的合理配置问题日益凸显。“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产品形式,保障其充分有效供给,深度影响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高等教育课程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是破解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重要思路。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的思维与模式,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以慕课(MOOCS)为代表的新型平台逐渐成为有影响力的课程资源配置形式,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大规模在线开放教育”的慕课课程资源聚合效应明显,形成了充足的课程供给体量,慕课时代的课程供给形成了“千帆竞渡”的局面。以慕课建设为契机,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体现了“互联网+”思维,也是从源头解决高校课程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新思维。
一、高等教育课程资源亟待科学配置
长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处于相对粗放配置的阶段,不能有效弥合课程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课程资源“碎片化”“封闭化”和“供求割裂”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蓄积量大,但规模聚集效应有限。在以学科为中心的大旗下,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富集的局面。在整个高教资源格局中,学科是高等教育的肌体组织,课程是高等教育资源的肌体细胞,没有课程细胞的健康增殖,高教肌体组织难以形成良好的功能。就整体而言,近年来课程的蓄水池在不断建设,却没有形成课程资源的湖泊与海洋,往往停留在课程池塘的水平上。课程资源处于支离破碎的“碎片化”局面,没能真正形成课程资源的有效聚合。从高校的实践层面看,在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过程中,往往过多关注课程需求及相关的管理与维护方面。在后续教学中,过多倚重课堂教学管理,忽略了课程供给侧的重要性。
2没有形成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向全社会有效开放的局面。传统高校课堂教学具有相对的封闭性。课程的“影响力半径”天然地局限在课堂范围之内,不能有效扩展教育供给范围,不能让更多的学员有效接触课程资源,这不符合教育公平与开放的精神。向社会大众提供有效充足的课程供给,事关大学的影响力和社會责任。但是,在实践层面,高等教育难以有效地向社会全面开放,在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仍难以解决高等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的问题。
3注重精品课建设,忽视精品课的共享、流通和交流。教学实践中,往往有精品课,但缺乏精品课程供给的有效手段。受到现有的高教观念和体制的影响,校际间的课程共享渠道十分有限,高校课程资源基本上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其社会效益难以有效发挥,不能实现高等教育课程资源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不能发挥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资源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资源雄厚,但是课程配置方式落后的局面。此外,课程雷同的现象尤为突出,教学资源相对供给过剩,供给结构失调,重复建设,缺乏特色课程资源。从根本上讲,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资源缺乏有影响力的新供给渠道,课程的教育教学价值实现方式依然是传统课堂教学,这并不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理念。
二、高校慕课平台的课程供给侧改革探索
供给侧结构改革理念引入高等教育课程资源配置,是崭新的思维方式与实践路径。同时,催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慕课资源平台,并在我国初步形成了“多元慕课平台课程聚合模式”的雏形。我国慕课平台有三种基本类型:“教育机构慕课平台”“高校自主运营慕课平台”和“互联网原生慕课平台”。这三种慕课平台在配置课程资源、强化课程供给侧方面各具特色。
1“教育机构慕课平台”。这类平台具有一定的官方教育机构背景,对于高校课程的强势聚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打破院校管理的藩篱,实现课程的有效聚合,一般具有鲜明的大学课程性质,是在层层选拔基础上形成的课程体系,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教育机构慕课平台的代表是“爱课程”网(iCoursescn),它是由教育部和财政部于“十二五”期间,在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支持下,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慕课平台。201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2 686门课程为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这种精品课程共享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课程资源的充分供给[1]。
2“高校自主运营慕课平台”及其联盟。随着慕课影响力的逐步彰显,国内知名高校也纷纷触网,成为慕课的主力军。高等院校有丰富的精品课程资源,其课程具有规范、深入和系统的特点。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的传统课堂教学经验,通过慕课能够实现高校课程“教学影响力半径”的有力扩展。以目前高校慕课平台发展的状况而言,还处在传统课程方式向慕课平台转型的阶段。清华大学慕课平台是国内知名大学的代表,截至到2017年5月,清华大学慕课平台有110门课程,其中处于开课中的有75门,即将开课的3门,结课32门[2]。开课相对集中在计算机及IT领域。为了弥补单个学校慕课资源的局限性,高校之间也尝试组成慕课联盟,扩展课程资源的聚合。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正是在这种理念引导之下成立的。它由深圳大学牵头,目前全国有近百所大学加盟,聚合了106门课程。其最大特点是课程标准规范可控,学分在加盟院校之间互相承认,已经实现了20万人次的选课,显示了慕课联盟的课程资源供给侧的聚合放大效应[3]。
3“互联网原生的慕课平台”。慕课源自于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技术开创,因为源自于互联网新媒体,这类平台具有鲜明的网络基因,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有力地驱动慕课迅速扩张,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课程资源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课程资源供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完善的课程供给机制。在优化课程供给的思路之下,形成了两种具体的形式,一类是垂直的慕课平台,一类是综合的慕课门户。前者专注于一类课程资源的供给,形成了强势的资源聚合,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如“慕课网”(imooccom),课程资源集中于互联网和IT领域,面向程序员,成为“专注于IT技能的MOOC”,提供充足高水平的互联网“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移动开发”等大量的优质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付费课程与免费公开课程兼具的盈利模式,为课程供给侧改革带来了市场经济活力。综合类的慕课门户更加注重课程的集纳和整合,形成“课群”的聚集效应,满足各类学员的课程需求,课程供给侧更注重广泛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三、推进慕课建设中供给侧改革的思路
1以供给引领需求,提升慕课课程资源供给质量。首先,慕课平台应该保障课程是“干货”,直达课程的知识体系内核,避免鱼目混杂。目前,很多慕课平台在课程供给配置方面主打专业主义、实用主义,提供“学了即会,会而能用”的实用课程。这样,才能让学员慕名而来,才能使慕课的本义得以实现。此外,“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慕课课程供给的对象,既是学员,更是“用户”。就像乔布斯所说的“与其满足用户需求,还不如开创用户需求”,在慕课建设中应该有引领学员的需求意识,以崭新的富于时代价值的课程吸引学员学习。
2充分发挥慕课在课程资源供给方面的技术优势。慕课平台建设的核心是创新课程的供给模式和结构,提升课程竞争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演进,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慕课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未来慕课平台可能会向着轻体量、移動互联、VR、AR沉浸式体验等方向发展,大数据等新的技术也为用户的偏好分析及精准的课程资源投放和推送成为可能,从技术环节避免了课程的盲目建设和粗发投放。各类慕课机构,特别是高校应该顺应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不断更新技术手段,为学员、用户提供更为便利、新颖和沉浸式的媒介接触体验。
3发挥教师课程资源供给的灵魂作用。对于慕课平台的发展而言,教师始终是课程的源头,没有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慕课平台难以形成永续更新的良性状态。而教师也需要改变传统教师授课的单一固有方式,以新媒体技术为契机,尝试新的课程情境和师生互动方式。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创设条件和鼓励教师通过慕课平台发布优质课程资源,形成慕课稳定的课程供给群体,为教师在慕课课程资源建设提供时间、技术和机制上的保障,提供合理的报偿,鼓励通过慕课平台建立名师机制,激发教师通过慕课平台发布优质课程资源的热情和主动性,并通过慕课平台与学员积极互动,传道授业解惑。
更为重要的是,慕课作为开放性的课程资源平台,吸纳了全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除了院校教师,社会上的行业精英也加入到慕课课程的供给方,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提供的课程资源往往有一线工作的新鲜经验,与传统的学院派不同,瞄准实战、瞄准应用的实用课程具有慕课的独特品质。这是对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慕课教师的结构性变化势必给课程的供给侧注入新的活力,成为课程供给的新源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www.moe.edu.cn.2017-5-7.
[2]清华大学慕课课程分类[EB/OL].清华大学慕课平台.tsinghua.xuetangx.com.2017-5-8.
[3]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第四批MOOC课程上线通知[EB/OL].优课联盟.mooc.szu.edu.cn.2017-5-8
Supply Side Reform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sources Based on New Media MOOCs
WANG We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China
)
Abstract: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ly abundant,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on the agenda. In the new media MOOCs platform and the supply side as an important reform, change the course of the aggregation effect of limited situation, the effect of polymerization to form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closed supply breaking course, open to the whole society pay attention to curriculu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haring of high-quality cours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lay a MOOCs platform, the autonomous operation of MOOCs platform and Internet native MOOCs platform, leading the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upply the demand, highlighting the advantages of MOOCs, adhere to the soul role of teachers, max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e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MOOCs;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s; supply side
(責任编辑:赵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