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的探讨

2017-08-13苏秀珍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合理分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

苏秀珍

摘 要: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管理者”“参与者”,而学生是“主角”,是“探索者”,这种分工与搭配,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理分组;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下面是我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处理好“导”与“演”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是管理、导控、调整者,是学习情况评价的组织者,而学生扮演着“演员”的角色。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从每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合理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部分的课堂留给学生做主,让他们有时间进行讨论、切磋,从而共同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就会乐学、愿学,最终达到会学、学会。

二、合理分组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其性别、民族、社交能力、性格、成绩等。成绩上“好、中、差”搭配,社交能力上口若悬河的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性格上活泼好动的与内向沉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样不仅有助于小组角色分工,也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利用互补优势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这样组与组之间才有可比性,使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轮换制,不同的分工由不同的成员轮流做。一般情况下,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总之,小组人员的组成要合理搭配,要照顾到学生的各个层面。

三、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要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活”起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恍然大悟的效果。

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小组参与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包揽,他们堂而皇之地充当了学困生的代言者,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因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只得言听计从,致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事实上,学困生在此过程中仅仅扮演了“听众”角色,他们既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进行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后果。

四、学习任务要具体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指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节课的内容和目标,怎样完成以及评价的标准。小组的任务和要求要尽量明确和具体,否则,课堂目标就难以完成。我在讲《纳税》一课时,布置学生课前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上课时,小组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税务知识,结果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没有解决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能全部完成。这是因为学习任务分配得不够具体明确。所以学习任务的分配要详细、具体、合理。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意在让每位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优秀的学生侃侃而谈,接二连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其他学生只是旁听,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效果甚微。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组员的监督和指导,特别要关注困难学生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导入新课后,围绕“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和“侧面积怎样算”两个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过程:(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一起操作,将侧面展开,搞清楚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记录员记下讨论的成果,准备在全班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探究,对困难学生实施具体的指导。(2)小组交流、汇报,尽可能多地让困难学生多发言。(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达成共识。由于正确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要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高效,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白改艳.关于合作学习文献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11(4).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合理分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师生合作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