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香村”的文化内涵及其维译

2017-08-13赵雨薇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8期
关键词:稻香村建筑文化文化内涵

摘 要: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如建筑、服饰、器物、用具等物质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理解并分析建筑名称的内涵,主要以《红楼梦》中的建筑名称“稻香村”为例,从文化的物质、制度和心理三方面分析其文化内涵,并与维译本参照对比,双向领略中国古代丰富的建筑文化。

关键词:文化 建筑文化 红楼梦 稻香村 文化内涵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百科全书。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将选取三要素之一——“环境”,即《红楼梦》中的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稻香村”为典型代表,进行古今文化内涵的对比,并对维文版《红楼梦》中的语料进行分析。由对于建筑名称的翻译问题,已有一些针对英译本的研究,对维译本的研究基本没有。因此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汉维原文中建筑名称“稻香村”进行内涵释义,以期分析出《红楼梦》维吾尔语翻译研究中可供参考的文化翻译策略。

二、文化内涵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柯亨认为文化是指“整个人类环境中由人所创造的那些方面,既包含有形的也包含无形的。所谓‘一种文化,它指的是某个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整套的‘生存式样。”[1]邢福义“把文化看做是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2]

本文赞同广义的文化定义,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建筑文化是文化内涵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精神产物,在建筑的背后往往真实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以及一个民族的文化思考。本文从中国古典建筑出发,立足于文献中关于建筑名称的描写和概括,从建筑名称看中国文化内涵。

三、建筑名称“稻香村”的文化内涵解读

中国传统建筑深受“礼”制的影响,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四合院”民居,都热衷于采用轴线引导、左右对称的方式。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无论在形式或体量上都与上述建筑类型大相径庭,它不追求所谓的威严与高贵,而是重视居住的舒适性和精神上的愉悦。园林中的亭、轩、榭、台等建筑形式自由轻快,很有归真返璞的情趣。中国古典建筑在布局上更是注重迂回曲折、参差有致,利用建筑的铺排把山水花木系成一个整体。同时在空间的处理上,使用引导、掩藏、曲折、暗示等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层次感和情致感,凸显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园林是古代文人墨客官僚等阶级修身养性之所,它充斥着出世的惆怅和寂寥,表达的是顺应自然、超越得失成败的身心两方面感受。同时符合了道家的道法自然“原天地是美也,达万物之理”的观念。

同时,建筑的名称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表现了汉民族的言语和文化特征。古典建筑的命名一般是由建筑物的名称加上建筑物的定性构成,也就是说把建筑物归入亭台楼阁、堂廊谢轩、庵庙寺院等建筑类型,再给建筑物写实或写意的名称。[3]写实通常是指真实的描述建筑,包括描述建筑物的形状、特点、用途、功能或者建筑的所在地、建筑所属的主家及建筑之地的突出么处,等等。写意一般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情感,不像写实白描建筑实物而是赋予建筑物优美的名称,象征着美好的寓意或是道出其文化内涵、历史意义等。“稻香村”就属于典型的写实型建筑名称。

本文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方面对“稻香村”进行解读,思考中国古典建筑及其名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从物质文化看“稻香村”

在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现在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由此可见,人一切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赖以生存和生产的自然环境,那些大地、山川、河流、草木都是人类得以生活的基本元素,给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但是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在改造着自然,反馈着自然,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同样,建筑要想获得整体和谐的美感,也必然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融为一体。[4]自然环境为建筑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而建筑赋予自然环境新的生机与颜色。

李纨分住的是“竹篱茅舍”风格的稻香村,虽没有黛玉诗中描绘的“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景色情致,卻有“杏帘招客饮”的吸引力和“盛世无饥馁”的安宁感;虽没有浴火朝霞般的杏花,却有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虽不再勾起人们的归农之意,却能平息人们浮躁的功利之心。

十七、十八回贾宝玉题对额时,取明代唐寅“红杏梢头挂酒旗”诗句之意,以“杏帘在望”题洒幌,又提出用唐代许浑“柴门临水稻花香”诗句之义,命为“稻香村”,但被贾政一声断喝无了下文。元春归省时,先赐名“浣葛山庄”。浣葛,化用《诗经·周南·葛覃》:“薄浣我衣。”因为李纨住处,这里借以称颂妇德。在大观园西部大主山向南延伸之山怀中,一带黄泥筑就,稻茎掩护的矮墙,有几百株杏花盛开。“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榄、拓,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榨辘护之属。下则分畦列亩,佳疏菜花,一望无际”,极富山野“自然”风光。后见林黛玉代宝玉所作《杏帘在望》一诗中有“十里稻花香”句,复改为“稻香村”。贾政曾对此入目动心,悠然而起归农之意。

陈从周说:“把中国人的感情在具体的东西上体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园林了不起的地方。”[5]大观园就是实现了这主旨的园林。一山一水寄托着作者的思绪情愫,一草一木表达了环境的诗情画意,一房一舍展示出人物的形象性格。园因人建,景因事传,浓淡疏密,情倾心知。曹雪芹描写出的大观园,真假参半却比任何真实的园林更美、更典型、更具艺术性。在人物与环境的互相映衬下,突显出人物丰满的形象和鲜明的个性。

(二)从制度文化看“稻香村”

从建筑的组合来讲,《红楼梦》中的建筑呈现出对称之美。《红楼梦》中的建筑,无论是个体或群体,都具有强烈的中轴线平面布局,用对称的布置体现一种严谨规整的效果。我国自古有“天圆地方”的自然观,认为自己处于天地的中心,所以“中”字特别能代表古代中国人的处事态度,儒家文化更把这种“中”的概念升华提炼,创造出“中庸”思想——“中者”,天下之大本也。[6]因此《红楼梦》中的建筑在空间布局和平面设计上都遵循了对称的规则,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均等布置,严谨规整,恪守强者居中,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这样不仅使建筑在构图上取得一种均衡,而且建筑的对称之美,更突出了中国人民推崇家庭和谐团圆、国家统一的观念。

我国古代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和熏陶,等级制度森严,尤其是在封建制度达到顶峰的清朝时代,尊卑制度思想更是根深蒂固,深入到千家万户。《红楼梦》中的建筑與封建社会的秩序如出一辙:君臣、父子、夫妻泾渭分明,相互之间绝不能逾越。

《红楼梦》中对于建筑位置的设定也是极为讲究,它将主要的建筑安置在对称轴上,而次要的建筑则安置在中轴线两侧的位置上,这种平面设计的布局原则来自于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四合院,它更是我国古代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的集中体现。《红楼梦》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是最高等级,为贾母起居处,其他建筑则按照尊卑、长幼、男女、主仆等关系依次排列。每个房屋外部都有界限分明的围墙,前院有倒座,后院有东西厢房,厢房院落左右对称,次要的其他殿阁则以正厅为圆心环绕排开。稻香村就离正府大院相隔甚远,并且三面环水,相对而言算与“世”隔绝之地,体现了李纨在贾府中作为丧夫的孙媳儿媳的地位。

(三)从心理文化看“稻香村”

《红楼梦》融合园林的多姿多彩来刻画纷繁复杂的人物,又结合具体人物赋予建筑不同的性格,使人物与环境在相互映照中显示其丰满的形象和生动的个性。贾宝玉之与怡红院、林黛玉之与潇湘馆、薛宝钗之与蘅芜苑、李纨之与稻香村,都因其院主人的身世、气质,而有不同的生活情趣。可以说,作者塑造的每一座庭院都与人物合二为一,不分彼此了,建筑就是人,人就是建筑。

以李纨之与稻香村为例,稻香村因地处僻处一隅,村舍寒凉,高贵之气,一洗皆尽,合于李执“搞木死灰”的心境,它隐喻着稻香村主人李纨槁木死灰般的心理状态,符合其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但此处的“搞木死灰”主要指她甘心守寡,从一而终。在红楼梦中,李纨所担当的角色是身份高贵却与世无争的大奶奶,深知大观园内人际关系复杂,处事难容的情况,甘愿做配角静稳一生,这些体现了李纨的孤清、明理、稳重的性格特点。稻香村的偏僻体现了李纨的远离纷扰,农家风情又突出了稻香村在整个大观园中的格格不入与独特,不同于红花绿柳的热闹和热情,满园杏花的素雅增添也凸显了主人的清高。稻香村后又作为诗社的主要交流之所,或许只有在这般素洁朴实的环境中更能映衬出作诗指“风雅”。

在府内李纨不出头露面,并不影响她的形象,相反,倒提高了她的声誉。在下人的心目中,她心善面软,是一个活菩萨;在众小姑子眼里,她是一个作诗吃酒能和大家玩到一块去的大姐姐,一个随和的好嫂子;在贾母眼里,她“带着兰儿静静地过日子”,是一个好孙子媳妇。这种安静的与世无争又与世和谐相融的境况,反刻在稻香村也极为合适,另辟蹊径却有吸引力。

四、“稻香村”在现今文化内涵的继承与发展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的学生作品中也加入了“稻香”的概念,设计理念提到“在大面积均匀的稻田中,便捷的步道串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方的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有一棵大树和一圈坐凳,让书声溶入稻香”。此时的“稻香”回归到了原始的概念,即农作物的字面意义,对“稻香”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继承的体现。

现今的糕点“中华老字号”稻香村的名字就取材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醇华馆饮食脞志》中说:“店主沈姓……设肆于观前街,奈招牌乏人题名,乃就商于其挚友,友系太湖滨莳萝卜之某农,略识之无,喜观小说,见《红楼梦》大观园有稻香村等匾额,即选此三字,为沈店题名。”据《南方饮食掌故》一书记载:乾隆皇帝南巡至苏州时,某日闲暇无事,微服私访遇见稻香村,顿觉店名颇为雅致,遂信步走进店门。品尝店内蜜糕后,赞其“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回行宫后,即责令苏州府台日后将稻香村蜜糕进贡至京。乾隆在宫中吃到蜜糕后,龙颜大悦,特御赐一块葫芦招牌,上写“稻香村”三个大字,字体飞金,稻香村因此名扬天下。历经两个多世纪,一代代稻香村人的传承与创新,稻香村作为国家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早已驰名中外,直至今日商店仍要接待许多早年移居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外的老人,嘱其来苏观光的子女及亲朋好友到稻香村来寻觅其儿时吃过的各种糕点。二百余年的风风雨雨稻香村虽曾经历过创伤,但更多的是在展现他的辉煌。此时的“稻香村”已然不再是《红楼梦》中的意象,而是赋予了饮食文化的符号,并附带增加了对传统手工制作的这一偏好情感。

还如在现代的音乐作品中用《稻香》作为歌曲名称,传达的是对家乡和儿时生活状态的眷恋,此时稻香的含义变成了“家”或“村庄”的代名词。这是建筑名称从古至今文化内涵的演变表现之一,在历史过程中随时间和时代的变化,词义不断引申,词义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样。

五、《红楼梦》中“稻香村”的维译及其使用方法

维文版《红楼梦》是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伊敏·吐尔逊等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翻译的,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75年1月出版发行。全套共8本书,包括《红楼梦》中的全一百二十回。文中在第十七回出现“稻香村”的维译:“ ”。“”指香味、香气、芳香的;“”是一个组合词,由“”和“”组成。“”的含义是指水稻、稻,“”结合在名词性词根后,构成表示与词根所指植物相关的生长地的名词。例如“花园”就是“”,“”表示“花”,“”跟在后表示花生长的地方——花园。

1975年的维文版《红楼梦》对“稻香村”的翻译属于翻译方法里的直译法,即“直译就是按词或句子的字面上的意思翻译,相对于意译”,“村”的意象体现在“”,用此法对建筑名称进行翻译是恰到好处的,准确地表达了“稻香村”的字面含义,在维吾尔语言中做出契合的对应翻译,充分体现了翻译家伊敏·吐尔逊等人的文化语言功底。

在维吾尔语翻译的过程中注重词义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在文学作品两种语码转换的准确度,达到和谐交流交往交融的目的。1975年的维文版《红楼梦》对建筑名称“稻香村”的准确释义是对汉维两民族文化的尊重,为后来汉维双语的学习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

六、结语

《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更是与自然环境、天地山水相融为一体,在细节处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制度文化的缩影,而且也与书中人物紧密相连,是他们喜笑嗔悲,跌宕起伏人生命运的象征。所以,小说《红楼梦》实现了建筑文化中物质、制度和人物心理的和谐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红楼梦》维文译本的翻译对建筑词汇“稻香村”的翻译十分贴切合宜,将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传播得更深更广。

注释:

[1]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9-100页。

[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3]胡晓明:《大观园的文化旨意》,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05期,第576-581页。

[4]吴燕燕:《语义学视角下<红楼梦>中建筑名称英译探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5]陈从同:《园林谈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页,18页。

[6]赵凯:《中国传统庭院构成分析与继承》,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伊敏·吐爾逊等.红楼梦[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75.

[3]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史震天.汉维互译实用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1995.

[5]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赵雨薇 新疆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 830017)

猜你喜欢

稻香村建筑文化文化内涵
北稻诉苏稻案一审判决 北京稻香村获赔三千万元
南北稻香村之争背后的大问题
ArtDeco下的“海派”建筑文化
当代中国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趋向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浅议本土建筑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