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性质探析
2017-08-12杨中行
杨中行
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说运用到了对政府的研究之中,否认了传统官僚理论中官僚克己奉公的品质,认为官僚也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基于此,公共选择理论推演出了一系列的政府失灵的结果,公车私用便是其一。基于理论与实际的必要性,公车改革是大势所趋。而改革的后续仍需谨惕公车改革的异变,从而成为官僚攫取私利的手段。
关键词:公车改革 经济人 公共选择
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布坎南、塔洛克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来概括切人的行为动机,得到了系列“政府失灵”的分析结论。
据统计,中国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元,超过全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因此“车轮上的腐败”成了民众及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要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就有必要研究探讨我国地方政府的公车改革问题。而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基础的“经济人”假设同样可以运用于分析中国的公车改革上来。
一、公车改革的必然性
1.理论之必然。在韦伯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中,行政官员只受公共利益的激励,公务人员是没有个人利益的诉求的。然而在公共选择理论以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为基础,认为个人都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为最基本的动机。从官僚的角度来看,官僚的确有相应的个人利益。
官僚可以从制度缺陷来谋求自身利益。官僚例行公务不是用自己的财产而是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因此在公共支出中往往会毫不珍惜。由于官僚的法定收入并不高,官員也会充分利用权力来追求自身利益,在日常行政中会利用自身的权力以及制度缺陷来追求自身的利益。这种行为往往带来公共利益的损失,因此需要对这种官僚追逐个人利益的行为加以限制,以保障公众的利益,这便是公车改革的理论必要性。
2.现实之必要。从现实来看,公车改革也迫在眉睫。据有关调查,内地公车至少有400万辆,每年为此开支的日常费用占到财政收入的15%左右。公车私用的现象越演越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车公用、私用、司机用各占1/3,也就是公车只有1/3的时间用于公务,官员对公车的使用之频繁已远超实际公务用车应有的使用频率。在观光旅游、婚丧嫁娶、走亲访友等场合,也都不难见到公车的踪影。公车私用已是一种不鲜见的现象,甚至被视为公务人员的隐性福利。
公车的本质应该是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车辆,其使用的目的应该是使政府官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公车却成为了官员追求个人享乐,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有损于公共利益。因此现实的必要性也促使公车制度必须改革。
二、湖北公车改革的现状
2015年7月24日《湖北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公车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改革取消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改革后,参改的厅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行政区域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超出公务交通补贴范围的公务出行按差旅费规定执行。各单位可以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作为单位统筹经费,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问题。同时,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执法活动的部门,湖北省建立了跨部门综合执法用车平台。
从目前的改革效果来看,今年国庆收假后,省委暗访未发现公车私用的情况。未来,相关部门将坚持每月暗访,一旦发现将严格处理。按照公车改革方案,全省车改后,年总支出将明显减少,全省总体节支率达到9.31%,省级党政机关节支率为7.98%,均达到中央要求的整体节支率不得低于7%的目标。
三、对湖北公车改革的评述及建议
湖北公车改革自改革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从实施角度来看,湖北公车改革没有特殊,全面覆盖各级机关。此外改革过程中对于公车的使用密切监督,对于超标配车、换用、借用等车辆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另外湖北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并未矫枉过正,建立了跨部门综合执法用车平台,保证了执法部门合理的用车需求。
然而公车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湖北公车改革需要警惕公车改革发生异化,产生官僚追求个人利益的新方式。在之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堵住以下漏洞: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违规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等。
此外不少学者也提到了公车货币化改革可能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货币化改革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不够明显,同时未能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还会滋生新的腐败。甚至有学者认为虽然取消了公车,但若补贴的尺度没有很好地把握,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会有变相加薪之嫌。因此在后续的改革中需要增大公车私用的公众监督力度,增大公车私用的处罚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革方案,防止公车改革成为了部分官僚追求私利的新方式。
四、结语
从公共选择理论来看,“经济人假设”提供了研究官僚行为的独特视角,在这样的视角下,官僚的行为不单纯是为了公共利益,很可能更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在这一理论很好解释了中国公车私用的原因所在,而正是为了杜绝这样的官员逐私利而不顾公共利益的行为,公车改革势在必行。而在后续的改革中,仍需谨惕制度的漏洞,防止官员变相获得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