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歌唱理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7-08-12姚晓婷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运用对策高校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民族类声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民族类声乐教学运用自然歌唱观念的必要性和具体对策:构建和优化民族类声乐教学群;实施多样民族类声乐教学点评方式;提高民族类声乐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关键词】 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自然歌唱理念;运用对策

一、前言

民族类声乐想要获得进步,就需要各类文化融入其中,并得到很好的传承及发扬,同时,高校内部对声乐进行教学也正适应社会要求处在革新这一过程内。高校内部对声乐进行教学的观念大多都是沿袭西方国家声乐能力锻炼这一方式,发声曲到乐曲很多都被西方音乐所影响,声音感官处于“定位”这一形式下。而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其对学习的了解及实践经验都不多,大多是教师领唱而学生一味进行模仿,学生本身的能力进步会被原有的理念及能力所约束,自然歌唱通常都会在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期间被忽视,怎样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高校教师要尤为注重的。

二、高校民族类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演唱是一种直达人内心深处、感动他人的艺术表达方式。高校是培養大量人才的关键场所,对民族类声乐的教学担负着继承、发扬国内民族类文化的重要使命。国内民族类声乐乐曲由于地区、文化等的差别使得曲风、旋律等也不尽相同。[1]

高校教学坚持培养学生自身的共性、发扬个性这一教育原则,紧跟时代、更改内容及理念。不过很多对民族类声乐进行的教学重点突出的是学生在进行演唱期间音调共性的“统一”,会忽视作品二次创新的自然歌唱,加上教学的评测体制规定重视声音的基本功及顺畅程度,约束了民族类声乐的进步。高校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的机制从一味仿照学院派,到学院派机制为基础融合学校具体状况的结合机制,均未注重在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演唱期间自然歌唱这一观念。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致,无法一次就唱好,这就有可能促使其产生挫败感,迈到对声乐进行学习的各种误区内。高校内部的声乐课时不多,教师使用的是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很多是教学纲要内规定的乐曲,学生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类音乐不多,对乐曲的认识缺乏,演唱乐曲多选取新编乐曲,原有的民族类乐曲选取不多等,加上高校本专业考察的内容偏向演唱能力,忽视了学生自身进行自然演唱的特性,所以,教师同学生都未深层次对民族类声乐进行学习。声乐教学过于注重声音顺畅、乐曲的优化,极少注重乐曲内的民族特征、曲调、创作环境等方面。

高校在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期间,所唱乐曲的选取大多为民众熟悉的地区民族类音乐乐曲,少数民族类音乐乐曲不多。教学以前的发声曲很多是西方国家的乐曲,对声音进行探究也仅是按照统一的规定,地区民族声乐类乐曲的演唱声音并未加以区分,极大地制约了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的进步。民族类声乐教学很多是面对面教授,教学方式乏味,在教学期间大多都是教师弹奏钢琴进行伴奏,使得学生在学习到这些新的伴奏方式后难以融入,协作演唱乐曲期间学生无法全方位投入。教学过于注重声音,忽略身体语言的表现,学生的演唱拘谨不够自然,沿袭西方的模式化来演唱民族乐曲,乐曲原本的意义有所丧失,也无法使学生体会到更多情感。

三、高校民族类声乐教学运用自然歌唱观念的必要性

高校通常会在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期间要求自然的演唱,自然的演唱就是对情感进行整理,什么是自然的演唱?就是在对声乐进行教学期间要转繁成简、去伪留真。在发声期间只需自然进行呼吸、自然使用声带,并在口腔内产生声音,或者是将声音引到头腔,借助特殊的动作引导呼吸等。

所以说,好的演唱,要维持自然的演唱状态,而好的演唱状态也需好的音乐乐曲,自然的情感表露、自然的演唱心态、自然的呼吸及能力等,不死板。平时民众会把喜爱的演唱者点评成自然不刻意;演唱者对自身演唱进行点评,没有压力,自然对歌曲进行演唱等。在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期间,教师尤为注重愉悦、自然,但并非所有学生都可以很好地理解并使用。自然的演唱就是遵照自然规律的形式之一,一些专家倡导的达到自然演唱的最佳境界,区别“自然”同“自然”的观念,对声乐进行学习的过程有个性的自然环节、锻炼期间的不自然环节及升华以后的自然环节这几个环节。就是声音感受从未接受过正规声乐锻炼的自然声音体会,到接受过声乐锻炼的暂时约束脱离自然的表述,直到把握了声音及演唱展现、情感等能力时,很好地表达情感进行自然演唱这一过程。而很多对声乐进行学习的学生都留在第二个环节,无法区别自然同专业的融合点,脱离盲目而迈向升华的感悟。

我国的历史久远,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民族类音乐乐曲,其不但表现出了民俗风情,还继承了优良的文化内涵,更体现出了良好的民族文化及精神。处于自然演唱的状态内,演唱的乐曲更可以吸引演唱者及听众,展现出乐曲以促使情感有所交流,产生更好的感悟,提高演唱者的表达能力。因此,高校在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期间应为学生构建一个优良的自然演唱氛围,教师从旁指导学生轻松且自然地进行演唱,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导,使学生找到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演唱期间的共同点及差别,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同时,在对声乐进行演唱期间的自然安静,也是学习、训练、实践到再学习的一个循环的过程,是从没有意识的“混唱”到具备意识的“死板唱”再到“没有意识”的“自然演唱”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的过程,教师探索自然歌唱的教学方式,学生把握学习方式,把间断的模唱转变成自我的内化创新,得出一个正常进行的教与学过程,重视因材施教、训练特性。重点发掘所有学生的潜力,找到自身独有的音色,并在把握正确发声方式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演唱格调,达成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的目标。

四、声乐教学运用自然歌唱理念的对策

1、构建和优化民族类声乐教学群

对于多样化音乐教学的冲撞,民众的审美要求不单是国家的、民族的,很多是多样融合的;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想要紧跟时代进步的潮流,就应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在不多的课时内达成教学目的。这需要对课程安排、教学办法及内容等实施创新,在促使本国民族类音乐文化进步的同时,还应包容、理解其余乐曲类型的进步。高校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的改变,应分清多样同民族,新同老,解决共同点及差别问题,回到自己演唱的根本。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把革新及原本进行融合,指导学生先了解自己故乡的民族类音乐,直到产生兴趣再对独具特色的声乐乐曲进行学习。

声乐课程是一种具备极高实践性的课程,单有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不够的,还应构建民族类音乐的教学群,把《民族类音乐》《声乐专业课》《民族声乐表演课程》等进行融合,创办一些选修及必修课相互融合的课程,指导学生把握民族类音乐乐曲的历史、构成,借助基本学习实践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自然歌唱实施艺术展现。在声乐表演这一教学内,借助其他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找出自身的约束与缺陷,并加以改正。组织民族类声乐相关的讲座,高校内部的民族类声乐教授应当依据所创办的课程,予以学生更多机遇了解到各式民族类声乐的特点。

2、实施多样民族类声乐教学点评方式

高校在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以后的考评大多是将对乐曲的演唱水平当作标准,每个学期借助演唱一些民族类声乐乐曲,依据学生进行演唱期间声音的顺畅状况来加以评判。这一点评方法约束较多,学生只是熟悉了演唱的这些乐曲,而教师也只可以依据这些标准来实施讲解,这一一成不变的评测标准极大地约束了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的进步。构建多样化民族类声乐教学的点评方式,借助调查及实践研究出一套合理且高效的点评机制。考察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民族类声乐乐曲的演唱、自然歌唱民族类乐曲、表演实践民歌类演唱这几个方面,以更好地促使高校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的进步。多样化的教学体制,能检测、舒缓学生机制监管之下的紧张,学生借助各式实践及理论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对声乐进行学习的信心,提升其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演唱的兴趣。这一同民族类声乐进步相贴切的点评体制,可以更好地促使民族类声乐的进步,同自然进步规律的普遍要求相符。[2]

3、提高民族类声乐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

教师同学生在精神方面有类似之处,在进行教学时不仅是教授知识,而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关系内。一同的学习目标、教学任务等都将教师同所有学生进行了融合。所以说,教师的行为标准同知识储备会给学生带来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教学成效。高校内民族类声乐教师要持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及能力,使用多媒体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优良的学习条件,如此才可以使学生更好对知识进行学习,维持对于学习的主动性,改进自身自然演唱的状态。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不应自顾自地教授知识,还要询问学生的体会,辅助其对思维进行归整,把外化型知识加以内化。教师还应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随时更改自身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更好地进行教学,影响学生。

五、结束语

总之,自然歌唱这一观念在高校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期间是处在长时间的摸索及进步阶段内的,还是促使高校内对声乐进行教学得以进步的必然选择。自然歌唱这一观念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对高校的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内,是相关教学需要尤为注重的问题。同时,高校在对民族类声乐进行教学期间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還要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及归属感,发挥出民族精神,极大地促使民族类声乐这一艺术形式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孙倩文.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J].黄河之声,2015(15)39.

[2] 刘乘鹭.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6(16)43.

【作者简介】

姚晓婷(1977-)女,陕西泾阳人,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运用对策高校
探究运用游戏教幼儿识字的对策
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图释导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军事职业教育视阈下慕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探讨多媒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