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文明习惯分析与养成途径
2017-08-12邓娟娟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不懂尊师爱长,不知友善宽容;说话不文明,出口成“脏”等问题。并提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途径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文明习惯;养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兴起了外出打工的浪潮,大批农民工到城市或沿海地区打工挣钱。在这些出去打工的人家中,就只剩下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这些被留下的孩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现实意义
孩子,是家庭的纽带和幸福的桥梁。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只是需要每位家长给予他们正常生理上的需求,同时给予他们心理和情感上的抚慰。讲文明懂礼貌,健康阳光,聪明活泼的孩子,给家庭带来无尽快乐的同时也能给社会带来美妙和谐的音符。
1、增强家庭亲密度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间的友好亲密关系是一个人养成健全人格和良好文明习惯的重要基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和父母长时间不见面,关系生疏。长此以往,就养成了他们偏激冷漠的性格和不懂文明礼貌的交流方式。既不利于和家庭其他成员间的和睦相处,也不利于家庭亲密度的建立。
2、有利于学校的安定团结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与学校其它同学的友好相处,互帮互助,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学习。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或生理上出现问题时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疏导,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所以就导致他们不能与其他同学礼貌共处。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频繁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破坏了学校的安定团结。
3、推进“新农村”建设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1]目前在贫困偏远的农村地区有大批的留守儿童,而这些留守儿童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所以,他们具备较佳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文明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是能够建成或及早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决条件。
二、农村留守儿童文明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卢梭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意识到热爱诚实的事物就可以使人的心灵获得巨大的动力,意识到为人恳切和行为端正就可以使一个人从他的本身获得巨大的力量。”[2]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中,个人都是社会和集体的分支,个人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集体。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代理监护人文明习惯养成意识不足,又加之学校、社会和同輩群体对他们的不良影响,就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在文明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随地吐痰,乱丢垃圾
在农村,随处可见留守儿童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在十六周岁以下,年龄普遍较小,没有自理和自控能力。他们又几乎都与祖辈生活在一起,而老人年纪相对较大,有些甚至行动不便,因此对留守儿童日常的卫生和行为习惯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管和引导作用。
2、不懂尊师爱长,不知友善宽容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见了老师不主动问好,对待同学冷漠霸道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和父母长期分离,缺少父母应有的关怀,他们就把父母长期的缺失都臆想成老师、同学和身边其他人的过错。长此以往,他们变得蛮横自私,形成偏激的性格,和同学朋友相处锱铢必较,斤斤计较。
3、说话不文明,出口成“脏”
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经常听到他们中不论是年龄大一些的,还是相对较小的都会说“脏”话。有些甚至在课堂上,不顾老师正在上课,和同学骂架,“脏”话连篇的情况。这些不良状况的出现,不但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而且严重危害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文明习惯的主要途径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数量庞大又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文明习惯的养成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应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1、家庭途径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3]家庭是一个人出生成长的地方,家庭环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家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应高度重视家庭德育,要时刻关注子女心理、思想、行为方面的变化,及时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4]农村留守儿童文明习惯的养成问题,也是其道德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出现的种种问题大都是因为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必要的疏导。“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的,是疏通的必要继续。”[5]所以,当留守儿童的父母及其监护人,发现他们在文明习惯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时,应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疏通与引导。
2、学校途径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殿堂,学生不仅学习成绩重要,人格修养更重要。“从社会要求看,学校是人们着意营造的培养青少年的环境,学校的活动更具计划性、目的性,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更具有指导性。”[6]因此学校不能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对留守儿童的个人不良习惯不闻不问。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并配备专门的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同时,学校教师也要言传身教。
3、社会途径
当今的社会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人们的自身素质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在社会上出现各种散布黄色淫秽信息,甚至拐卖儿童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和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十分不利的。对此,国家应严整社会纪律,净化社会风气,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文明和谐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文明习惯养成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想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单靠某一方是肯定不行的。这就要求全社会联合起来对留守儿童抱以关心,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良好的文明习惯,也才能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中国青年报,2017-3-6.
[2] 李平沤译:卢梭全集第五卷·爱弥儿(下)[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51.
[3]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0.
[4] 左功叶,詹欢: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08).
[5]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7.
[6]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1.
【作者简介】
邓娟娟(1990-)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