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戚之间》与《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家庭妇女形象对比

2017-08-11金梦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摘 要:家庭妇女,顾名思义是已婚后全职服务于家庭,不外出工作,一心照顾家庭的妇女。在文学作品中,家庭妇女形象在刻画的女性形象中也占了很大比例,属于传统的女性形象之一,也是比较经典的女性形象。而朝鲜族作家林元春 的《亲戚之间》 与回族女作家霍达 的《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亲戚之间》中作者以朴实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言语不多,但富有鲜明个性的典型朝鲜族家庭妇女形象——铜佛寺嫂子。《穆斯林的葬礼》中作者塑造了一个经历过太多刻骨铭心,以及苦难与无奈的回族家庭妇女——梁君璧。本文将通过平行研究的方法,对这两位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剖析。从两位人物不同的处境下,来分析她们的形象特征,进而折射这两个家庭的命运,以及最终结局的必然性。

关键词:亲戚之间;铜佛寺嫂子;穆斯林的葬礼;梁君璧;家庭妇女形象

作者简介:金梦(1993.3-),女,汉族,吉林省长白县人,延边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2

一、《亲戚之间》——铜佛寺嫂子

作者立足于自己本民族生活的土壤,塑造了这样一个典型的朝鲜族乡村家庭妇女——铜佛寺嫂子。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朝鲜族妇女的特征:勤劳、善良、外柔内刚。而这种形象是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来的。

小说中有两个“衬托者”:一个是正面的“我”,另一个是反面的“朝阳川嫂子”。“我”第一次见铜佛寺嫂子,是在订婚两年后。订婚两年丈夫领“我”转遍了所有亲戚家,多远的亲戚都见过了,唯独没有见过她。而且第一次“我”们见面,铜佛寺嫂子就帮我做饭,嘱咐我应该如何往锅里添水,一点也没有嫂子的架势。这个刚开始被“我”当作陌生的人,穿着“不合体统”,“下摆磨破后又改短的半截破裙”,初次见面连招呼都没打,也没怪罪我的嫂子,相处到最后却是支撑“我”走过最艰难日子的扶持者。在“我”的公公婆婆相继去世,丈夫被“民族主义分子”的罪名撤职,家里遭受一系列的不幸之后,所有亲戚都离“我”而去时,只有铜佛寺嫂子给予我温暖与帮助。其实她的手头也不宽裕,却在年节时,给“我”送米送肉,给我送衣料让我做衣服,然后还给“我”的孩子寄生活费。不仅如此,还总是宽慰我,给予我精神力量。铜佛寺嫂子说过:“一旦手空了,就好像哪儿都是无底洞。旁人接济还能顶多少事?要翻身还得靠自己,别人顶多救你一时,再说,还得老听人家说接济你……”这与她的性格一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不依赖于他人,但是却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别人帮助,雪中送炭。是善良、朴实、踏实能干的朝鲜族典型农村家庭妇女形象。

但最值得一提的是反面“衬托”——朝阳川嫂子,与其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从语言上,行动上,继而完成了在性格形象上的对比。从语言上来看,在“我”结婚那天家宴上,给婆家各位亲戚送礼缎 时,铜佛寺嫂子的“突然失踪”,婆婆命人寻她时,朝阳川嫂子尖酸地说道:“因为她是空手来的,可能是故意避开的吧!”;从行动上来看,当家宴结束,婆婆叫朝阳川嫂子放桌子时,朝阳川嫂子没有动,而是让自己的儿子去请铜佛寺嫂子来。当铜佛寺嫂子进来干活时,朝阳川嫂子又比谁都谄媚说道“嫂子不在,就像空着个席位……”。而铜佛寺嫂子却用带有愧疚与压抑声音解释道:“肚子有点不舒服……”,搪塞了“突然失踪”的原因。之后,不声不响地挽起袖子又蹲在锅台边忙活起来。铜佛寺嫂子干活干净利索,当别的客人们高高兴兴顶着礼缎陆续回家时,铜佛寺嫂子却守着锅台把这些洗洗涮涮的收尾活都包下来了。这足以说明铜佛寺嫂子是一个言语不多只知道干活的朝鲜族乡村家庭妇女的典型。而且与能言善道的朝阳川嫂子相比,沉默寡言的铜佛寺更突出了她庄重、善良、吃苦耐劳的精神特点。

二、《穆斯林的葬礼》——梁君璧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篇五十万字的长篇巨著,以“玉”和“月”两条线索讲述了“玉器梁”一家的悲剧命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以玉器为生的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荣辱,讲述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悲剧。其中梁君璧是当代文学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形象,叙述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塑造了她的可怜可恨。小说中涵盖了梁君璧幼年、少女、结婚、年老时期的生活历程。因本文主要围绕家庭妇女形象来进行研究探索,所以主要从梁君璧婚后的形象开始来进行分析。

婚后的梁君璧,一直是以家庭妇女的形象,活跃在作品当中。作为家庭妇女她的性格变化非常鲜明,形象具有多变性。这种多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韩子奇出国之前。这时的她仍然和少女一样善良、口齿伶俐、勤俭持家。

韩子奇曾经想把店里的伙计叫一个来管家,韩太太(梁君璧)说:“什么脏男人,能让他进我的家?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儿他能插手?”韩子奇又说要雇个女佣人,韩太太也不肯:“小偷好躲,家贼难防,谁知道谁的心啊?可别像蒲绶昌似的,找了你这么个胳膊肘儿往外拐的奴才!”

——第七章《玉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梁君璧说话多么有力量,很是咄咄逼人。但是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她作为一个家庭主妇为想要省钱,勤俭持家的本性。

因为战争而与自己的丈夫与孩子走散的海嫂,来到韩子奇家里求施舍時,看到天星就疯狂的亲吻天星、给天星喂奶。后来梁君璧听了海嫂的经历后,对海嫂很是怜悯。之后海嫂乞求梁君璧收留她,梁君璧连忙扶起她:“您别这么见外,海嫂!看起来,这孩子是跟您有缘啊!我这儿正好也得有个人儿帮忙,您就住下吧,我跟我们先生说说,跟柜上的伙计一样,按月给您工钱,头三年里头就……”(第七章《玉王》) ,对于海嫂这种可怜命苦之人,梁君璧很同情。她不但没有坐视不管,还决定要收留她,足足体现了她善良的本性。可这善良的背后呢?却是赤裸裸的精明和心计。她有一句没说完的话:“头三年里头就……”,这句话她后面肯定是要说就不给工钱之类的话,但是她没有说完,说明她知道海嫂一定能意会,果然海嫂说了:“我什么都不要!只求跟这位小少爷做伴儿,伺候你们一辈子,等着我们家的信儿!”显然海嫂心甘情愿地伺候这一大家人了,而韩太太也省了一大笔支出。一切都在梁君璧的意料之中,不得不承认梁君璧真的是够精明。

第二阶段就是韩子奇回国后。这时期的梁君璧,在经历了战火,丈夫与妹妹远走海外,她一个人在动乱中苦苦撑起一个家的辛酸经历后,她变得冷酷无情、独断专横、心计多端。

当韩子奇为了玉而远走异国之后,梁君璧和忠心的管家老侯一起支撑着奇珍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要维持生意是非常困难的,除了老侯一心一意的打理,梁君璧也利用自己的精明在麻将桌上做了一桩桩买卖,她认为自己甚至要比老侯和柜上的伙计们要强得多。于是,当柜上一只蓝宝石戒指不翼而飞以后,她便不问是非,把责任推到老侯身上,一口咬定是老侯监守自盗,完全不讲多年情分,在那个战乱时节把老侯一家扫地出门。

儿子天星的婚事可以说是她全面性格的表现。当她知道天星与容桂芳已经交往半年多以后,第一反应便是儿子脱离了自己的控制,这是自己决不能允许的。她已经成功地让丈夫走上了自己盘算的道路,儿子的道路自然也要由她来选,这时她极强的控制欲便表现了出来。当她知道容桂芳是切糕家庭以后,小市民的心理让她觉得切糕容配不上他们玉器世家。于是她使用各種心计使容桂芳和天星产生了误会,然后衡量利弊得失后,给她介绍了自己早已看上的陈淑彦,操控了儿子的婚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第三阶段就是韩子奇将死之时。新月死后,家中又发生了大的变故。韩子奇一生用命换来的玉都被那些“红卫兵”洗劫走了,韩子奇痛不欲生,身体垮了。这时候,梁君璧不再咄咄逼人了,相反平和、体贴起来,或许是终究对韩子奇的爱胜过恨,也或许是新月已经死了,没有人再跟她来争来抢丈夫了,她便恢复了往日的慈善。当红卫兵抢玉时,她安慰韩子奇:“他爸,顾命吧,别心疼东西!”当韩子奇死前最后一刻,韩子奇惧怕死后会不得真主饶恕。梁君璧也全然不提往日里耿耿于怀的事,只是守着他,安慰他。这时的梁君璧已经全然恢复到她往日温柔、体贴、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的本来面目了。

三、性格特征下的家庭命运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女人作为一个家庭的半边天,一个女人的性格,可以决定一个家庭的命运。

《亲戚之间》中,在公公的花甲宴上,虽然她受到了冷待,按顺序祝寿时没有轮到她。但是最后叫她的时候,铜佛寺嫂子并没有像“我”结婚时那样想要逃走,而是端端正正地穿上那件学生装,手捧酒瓶走了出来。婆婆给她准备了寿桌,她却没用,还说道:“表心意有什么就拿什么才行。”她只捧着一瓶酒,从从容容地走到公公和婆婆面前恭恭敬敬的斟了一杯酒,真心实意地拜了寿、磕了头。虽然裙子短得露出了她线裤杂乱颜色和补丁,可是她那庄重笃诚、典雅可爱的动作,使人丝毫不感到破裙子污损了她美好的心灵。“别人敬酒,公公只是抿一抿,铜佛寺嫂子敬的酒,他却喝干了”。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她的家庭在最穷最艰难的时候,在亲戚长辈中依旧可以保持受人尊敬的地位,跟她真诚、勤劳、隐忍、豁达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所以她的家庭最后苦尽甘来,熬过了苦日子。但她也不忘感恩,也总是帮助“我”。最后她的这种行为,也感化了自私刻薄的朝阳川嫂子,使她开始检讨自己的行为。虽然小说最后没有涉及到大家族亲戚之间的关系变化,但是我们不难想象,在这为拥有真、善、美的传统朝鲜族农村家庭妇女的影响下,这个家族一定只会更和睦兴旺。

而梁君璧的性格“典型地体现了各种冲突的中国传统穆斯林”。像她这样的非理想化的女性在广大的穆斯林中大量地存在着,她们简单的甚至接近原始式的生活逻辑,使单调苦难的日子变得容易度过。日复一日的毫无创造性的家务劳动注定了她们对社会新思潮、时代的变革与进步缺少感应。她们与现代文明脱轨,习惯性地把生活的苦难发泄到恶毒的诅咒中去,把心灵的痛苦变为轻率地斥责。这在她对家人的态度中都有体现,但反过来,也可以发现她的这种性格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梁君璧喜欢循规蹈矩、安稳的生活,却总是有许多意外发生,这也常让她措手不及,可最后还是会不顾他人感受的去解决问题,这是她思想单调、固执的一种体现。她的性格导致了三代人的爱情悲剧,这种“无常”最后也是她们整个家庭的命运结局。

四、结论

本文以《亲戚之间》里的朝鲜族家庭妇女——铜佛寺嫂子,与《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回族家庭妇女梁君璧为例,重点分析了朝鲜族与回族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虽然她们民族不同,境遇不同,命运也不一样。可是她们都突出了一个性格特征,那就是勤劳、坚强、隐忍,是典型的带有传统色彩的妇女形象。以铜佛寺嫂子为代表的朝鲜族家庭妇女是外柔内刚的,这也揭示了朝鲜族所特具的心理素质。而梁君璧也体现了回族典型家庭妇女勤劳、坚强、隐忍的性格特征,可是她与铜佛寺嫂子不同的是她是穆斯林信徒,她忠实于自己的信仰。她作为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并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人生观念的形成除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外,就是母亲的言传身教,因此,在她身上,充满了传统道德的色彩。她的家庭悲剧,正是传统伊斯兰教文化和现代新文化激烈碰撞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2]金学泉 主编.中国朝鲜族文学作品精粹(小说卷上)[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6.

[3]赫亚红.浅谈梁君璧性格的多变性和悲剧命运——读《穆斯林的葬礼》[J].丝绸之路.2014(2).

猜你喜欢

穆斯林的葬礼
谈《穆斯林的葬礼》中爱情与民族融合
《穆斯林的葬礼》之“白色意象”解读
删译在《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中的应用及原因
《穆斯林的葬礼》与文学中的宗教观念
悲与美:《穆斯林的葬礼》的文化自信力
《穆斯林的葬礼》之“绿色意象”解读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
见证永恒之爱
《穆斯林的葬礼》插图选页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及其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