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永恒之爱
2015-12-10曲树坤
曲树坤
摘 要: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描写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其中韩新月的爱情悲剧最为哀婉动人,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是不相调和的宗教分歧,体现了穆斯林文化与汉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在韩新月人生道路上的交织碰撞。同时,这也是时代造成的悲剧,性格造成的悲剧。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韩新月;爱情悲剧;宗教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194-03
中国人崇尚以和为贵的观念,从古至今都是爱皆大欢喜结局。但是社会现实却给人们重重的一击,古代的压迫与剥削,当今的生活与生存的压力,使这一结局在现实得不到,所以文学家们在创作中多用悲剧情愫表达情感,这不是天性的使然却是对现实得不到圆满的无奈。世界上没有一个青年不曾想到过爱情,每个人心中都想有一颗爱的种子。它可能萌发得很早,也可能贮存得很久;它可能成熟于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经历漫长的磨难而最终凋落。爱情是一种神物,不遇到适当的时机,它并不显露明显的形态,以至于恋爱者都觉得似是而非。而当他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就已经成熟了。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就经历了这样“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是,他们的爱情依然是个悲剧。
一、新月的爱情悲剧
(一)月的初升
小说的写作手法独特,采用两条时间轴交叉叙写的方式,所以在初涉文章时,会被困惑住。在新月,韩新月,这个家里唯一也是最小的女儿,受到父亲与哥哥的百般疼爱,唯独母亲对自己不冷不热。因为母亲是个纯正的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深入内心,穆斯林的教规教条印烙在脑海里,无论如何她也对这个女儿热情不起来,更何况这个女儿是自己丈夫和自己亲妹妹的孩子,她的内心的苦又有多少人理解。渐渐地,所有的迷雾消散,生世之谜浮出水面。新月其实是爸爸韩子奇与养母梁君璧的妹妹——梁冰玉的女儿。韩子奇不是真的穆斯林,所以他没有严格遵循着穆斯林的规律,做出了违背穆斯林伦理道德的事情——爱上妻子的妹妹,并生下一个女儿。新月是回族文化与汉文化做不允许的存在,这可能就为她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一个伏笔。并且在长期极左的思想影响下,少数民族比之汉族人民更多一层矛盾——宗教信仰长期留传下来的种种教规,对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更增添了一副桎梏。只是天资聪慧的她,一直是讨人喜欢的,除了母亲。所以,新月在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时间推移,新月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北京大学,送来了新月的希望。就这样,一场属于新月的爱情种子在泥土中蕴藏着。新月诞生,待绽光辉。
(二)月的光辉
在北京大学的时光,是新月一生中最快乐的。看不到满脸愁云却强颜欢笑的爸爸,看不到对自己不冷不热的妈妈,看不到爱护自己的好哥哥陷在痛苦的婚姻中……。新月在这样的环境中,体味到不一样的人生滋味。在这个校园中也出现了让她这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恋人。楚雁潮,是韩新月的班主任。她和楚老师在备斋充满激情地和他谈论事业和理想,在未名湖畔踏着月色朗诵拜伦诗篇,在西厢房和她并肩斟酌译文……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新月对这个革命激情高涨的师长充满了无限的敬佩与仰慕。而这份仰慕与敬佩渐渐地装化为懵懂的情愫,在两个人的心里蔓延开来。楚雁潮诗歌有理想有抱负的老师,他深知作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更知道作为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肩负的另一份职责——救国救民。所以楚老师把对新月的那一份恋人的爱转变为师生的爱,鼓励她,激进她,关爱她,让她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体味学习的美好,成长的快乐,还有那一份她不曾感知的永恒的爱。但是这一切美好的生活景象就像是泡沫,在阳光下五光十色的闪动着人心欢乐的色彩,却不知道稍微轻轻一戳就破,破灭的看不到任何痕迹。在宗教教条和传统观念下生存的爱情,是存在不了多久。
(三)月的暗淡
命运是说不清楚的轮回。它总是在你想要享受幸福时,夺取你生命的另一样东西,让你在苦与甜的滋味中挣扎和欢笑。这或许就是人生,早已被命运安排好的人生。命运,人生,爱情。苦难和幸福在她的身上交织着,幻化成滚滚的巨浪,冲击着那株生长渐渐旺盛的巴西木,拍打着那颗本已脆弱却又越来越坚强的心。终于,这对特殊时代背景和不同宗教观念下孕育出来的爱情走向了尽头,不是病魔杀死了他们的爱情,是教条,是传统观念,是特殊年代的不同民族的难以融合,他们没有错,错的是时代。
新月,正值花样年华,她还没能够完全享受青年的大好时光,却被查出风湿性心脏病,新月住院了。原来她早已知道自己的病,只是没有严重到住进了医院。新月害怕了,她害怕死亡了,更怕的是再也见不到疼爱自己的爸爸、哥哥,关爱自己的同学,还有,楚老师。随着新月病情的日益加重,楚雁潮越来越意识到在死神面前他的力量太小了,不得已,他向新月表露了心中埋藏已久的感情。当楚雁潮把自己满腔的感情连同一曲俞丽拿的《梁祝》及一首海莱的诗一并送给新月时,新月也向这个年轻有为的男人,同时也是她事业的启蒙人敞开了心扉。新月在危难之际获得了至真至纯的爱情,也同时获得了继续生活的希望、勇气和力量。爱情的力量使这个心脏残缺的姑娘焕发了青春,也期望爱情在和病魔的较量中再创造更大的奇迹,期望楚雁潮炽烈的爱情能够保住新月的青春和生命,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又是梁君壁,在楚雁潮竭尽全力给新月以生的力量的时候,以隔教门的说法彻底否决了两个年轻人之间如火般猛烈的爱情。当她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了。然而它来了,来的那么纯净美好,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然而和自己的老师产生感情,这又是不被允许的。不过他们不怕,什么也不怕,连死也不怕了,更何况爱情的阻挠呢?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在最艰难的时候,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也不是药物,而是心中的一片真情、一线希望,当这些全部归于毁灭,人就没有活着的动力和勇气了。没有希望、没有爱的人生还不如死,对于这些人来说,死也许就并不那么可怕了吧?想与你共度一生,却发现我的一生已到了尽头。中国人爱的皆大欢喜结局,为什么要有人死去,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生命。不是作者想在小说中把她写死,只是在背景和环境下,新月的结局只能是悲剧,谁让她是错误的存在,还和一个不同民族的人相爱。如果她的结局是喜剧,那是在向传统的宗教观念和回汉文化的挑战。那时候的穆斯林和汉族关系还没那么成熟,穆斯林和汉族人结婚是绝对不允许的。新月,不幸的成了时代的悲剧。
(四)月的陨落
“请让我叫你相信,
我只盼一件事情
给你献上我的心灵,
和这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
……
“告诉你,新月!几乎可以这样说,自从见到你的第一天,我就悄悄地爱着你!”
“啊,那是命运,让您等着我,让我遇见您!”
“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
“正因为爱得太深,才惟恐它不能长久,总有一天我会把您丢下……”
“任何时候我都不会丢下你,两个生命合在一起该有多大的力量?我扶着你、背着你、拖着你,也要向前走,走出‘阿拉斯加,我们就有美好的明天。”
这是新月第二次住院,楚雁潮得知病情加剧,不能治好的时候,也就是在新月生命随时可能消失的时候说出的话。这是楚雁潮对新月爱的表达。这份爱对新月生命起了多大的支撑啊。事与愿违,在这样脆弱的生命面前,人们还是不远给予一点点的同情。当楚雁潮提出和新月结婚时,梁君璧这个典型的穆斯林却拿出了穆斯林的条规来扼杀这对青年的爱情。“我宁可看着你死,也不叫你丢人现眼。”这是一个养育了自己十几年的母亲说出来的话,多么刺耳,多么残忍,她怎么可以狠心对一个生命没有保障的女孩儿说这样的话。最后的生存火焰,也被自己最亲爱的家人掐灭了。脆弱的生命经不起一波又一波的打击,年轻的心脏承受不住希望破灭的失落。新月的心脏还能装得下什么,绝望,痛苦,是放下一切,去一个安静快乐,没有约束的世界。新月升起,看到了这个落魄的人,她一定也在难过。楚雁潮啊,你抬头看看这轮新月,它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是你的泪在闪吗,还是新月的泪在滴?他,要为了自己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她,要为了自己的爱情和他一起去努力前进;他们,却抵不住现实的打击,那些束缚他们手脚的观念,那些打击他们的舆论。
从此天上无明月,人间无明月,明月只在他的心里。一切都飘落着雪花,仿佛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幸福而忧伤的女孩子是多么的不幸。那白色的雪花,是新月纯净的心灵,是她天真快乐的眼眸在无望中飘动,更是她不再感受尘世的纷扰,去往心中的净土。新月的悲剧,只是时代的缩影。作者不只是为了写她,更是用这个小女孩的不屈不挠的性格去表现那个时代还有一群人不向现实和教规低头,是对穆斯林和汉民族关系缓和的期待,希望年轻一代为民族关系做出贡献,促进大民族的和谐相处,与时共进。
二、新月爱情悲剧的成因
与楚雁潮的爱情,对新月来说,也许是一生最大的幸运,却同时也是她最大的悲剧。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是信仰造成的悲剧。霍达在《葬礼》中告诉人们:这些穆斯林笃信真主是独一无二的,是耳聪目明、全知全能的,它无时无处不在并主宰着一切,一个穆斯林,要接收真主通过穆罕穆德所晓喻的启示——虔诚祈祷,完纳天课,老实做人,宽厚仁爱,生活简朴,不骄傲自大,不诽谤他人,捍卫信仰,发奋向上,遵循圣行每个人的灵魂被接纳近“天园”或是被投入火狱,一切将由真主判定。善行必得报偿,邪恶必受惩罚……《葬礼》中详尽描写了这种虔诚信仰对穆斯林们的感召力,梁君璧,从九岁开始就每日做诵经的功课,以后从未间断。新月不想严格遵循这样的信仰,可这些由不得她,尤其是当他自己的母亲是那样一个狂热且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维护者时,伊斯兰教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无法抗拒的影响。虽然新月天资聪慧、聪明机灵,但在爱情方面却由于传统教条的束缚迟迟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迹。和母亲梁冰玉一样,她的爱情是“因为优秀而被吸引,因为吸引而互相爱慕”这样一种不参杂任何瑕疵的纯爱,或许因为年幼无知,或许因为理想主义盖过了现实的羁绊,无论如何,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无疑是《穆斯林的葬礼》中三代人感情中最凄美最动人的一幕。即使隔着回汉这种民族的界限,即使违背真主阿拉的意志,即使养母在她病危时说:“我宁愿看着你死,也不能看着你给我丢人现眼!”即使新月也曾经退缩过,但是当楚雁潮在她唇上印上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吻时,新月“步入了一个没有灰尘,没有污秽,没有邪恶,没有欺骗,没有残杀,没有痛苦的世界”,收获了这种真挚的爱情,是新月的幸运,然而,正是这样纯洁的美好,在破碎的时候才更显得令人悲痛欲绝,当这份爱至新月将死都不被养母祝福甚至是被其诅咒时,不仅是新月,不仅是爱着新月的那些人,每一个人都将被这样的悲剧绝望到窒息。
其次,是时代造成的悲剧。六十年,半个多世纪的跨度,这个家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它可能只是一个缩影,是时代的小小反映,更是特殊年代里被忽视的民族在为自己受到的无视而发出的争鸣。中华民族还没有从屈辱和压迫中真正的独立和解放出来。上至民族抗争领袖,下至普通平民百姓,每一个人的心都在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紧紧联系,岂容得下这小小的儿女情长阻碍这宏伟大业。国家还不能独立,各民族之间的问题如何顺利解决。回汉文化的差异,在大时代背景下冲撞出激烈的火花。
最后,是性格造成的悲剧。对于爱情,她虽然努力抗争,却始终不够坚定,隐忍的她没有母亲梁冰玉所具有的那种勇气,面对穆斯林的教义规定、面对母亲对“回汉通婚”的禁止,她的内心退缩了,相比之下她的母亲在面对爱情和古板的教义的时候则选择了依心性而为,无视他人琐碎闲语,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的爱情,纵然最后梁玉冰的结局也是凄惨不堪,但是至少在心灵上她始终自由。对于亲情,韩新月则表现地没有勇气去面对并解决这个家庭内部的问题,她一味顺从养母的意志,未曾说过“不”,面对养母的尖酸刻薄,她一味不安的回避着,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和养母相处时,却始终站在卑微的地方,“我只不过是你的一个负担。”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2〕尹世玮.一部成功展示回族精神世界的心史——论《穆斯林的葬礼》的艺术价值[J].现代财经,1994(s1).
〔3〕赵慧.回族文学与回族的民族心理[J].西北民族研究,1994(1).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