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2017-08-10撒元花
撒元花
内容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一辆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个人品德则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因此,每一位教师均应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一.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拼音教学中,只要老师们能敏锐捕捉教学中的教育契机,就能有效地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资源,自然也能上出一堂活跃、深刻而充满思想感情的课。比如,在汉语拼音复习中有一幅综合图,图上画有小鸡、小鸭和青蛙,图旁配有jī,jī,jī,guā,guā。guā三组音节。根据这样一幅图及音节可以编成儿歌:“小鸡捉虫jī,jī,jī,小鸭游水gā,gā,gā,小青蛙guā,guā,guā,一蹦一跳顶呱呱”,并且在学生熟唱儿歌的基础上,配合动作表演,大家一起又唱又演,好象真的来到了池塘边。我问学生:“谁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大多数孩子都能答:“青蛙会捉害虫。”我加以引导: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它帮助人类捉害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保护了像青蛙这洋的动物,使生态得到平衡,也就是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使孩子们在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的同时,受到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二.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如同拼音教学一样是枯燥乏味的,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我接触过这样一堂识字课,教者在教学“打”字。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教师听了,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的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还有的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等。这些有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因素的课文,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灵活机动地采用教学方法了。如《妈妈的爱》这首儿童诗选取了五个生活片断,全诗充满亲情爱意、文质兼美,要引导学生以生活体验为基础,自主阅读,反复品味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味道,交流各自阅读体验。我又随机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既然妈妈这样关心我们,让我们也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结果,孩子们又写出了《儿子的爱》或《女儿的爱》等诗歌。所以,只要让儿童走进现实世界,用心去体验,就会使他们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自己的感受也会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口语交际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时,首先要教学生学会说话听话的仪态。要让学生懂得,别人在对你说话时,你应该看着对方,脸上的关注神情会让说话的人觉得你很尊重他,他就会乐于和你交往。例如,在教学《自我介绍》时,由于学生年龄尚小,词汇积累有限,几十个学生的介绍难免有雷同的,稍不注意学生就容易开小差。因而,一开始我让学生明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是一种礼貌,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本事,介绍自己时要看着大家,最好要有自己的特色。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使用文明语言;在潜移默化中,习惯运用文明语言;在日积月累中,内化形成文明语言,学会文明交往。
五.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在努力地探索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并实践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我认为只要充分的解读教材,利用好每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本文系2016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學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与对策研究》(GS-2016GHB0085)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