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8-10方艺沈强

卷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对策

方艺 沈强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学生群体对微信等新媒体的依赖程度有了高速提升,这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去了难能一遇的发展良机。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三大理论为基础(新媒体传播理论、主体间性理论、现代民主教育理论),尝试探索并建立可以充分体现新媒体环境下持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系统性对策,旨在提供有益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支持和路径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各高校基本上都会把这项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高校也逐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对新媒体有了高度重视,甚至把它当成为了不可代替的重要载体。新媒体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兴媒体形态。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量更大,传播速度与覆盖范围也非常有优势,互动性也很强,所以,大学生群体才把它当成了人际交流的重要通道,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思想活动。只是,新媒体有利亦有弊,不仅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去双面影响(正面和负面),同时也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化与提升带去难能一遇的良机,当然这也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面临新的挑战。怎样通过新媒体来强化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具有高度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1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有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借助于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可以突破课堂和图书馆有限资源和开放时间的限制,轻松获取知识。此外,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自身的教学资源与信息表现形式,选用最佳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增加先进思想理论在大学生群体内的传播面积与速度,继而有效实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持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的目的。

(二)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新媒体可以用多种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较少地受到时空的限制,可自主选择所要获取的信息,并可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回复信息源,以便及时参与信息的反馈与再创造。这种形式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心理,是一种突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新方式。以往,传递信息是诸如杂志、期刊等传统媒体一直传递的重点内容,而诸如微信等的新媒体则与之全然不同,它强调的是互动和交流,通过多形式方式(形象、活泼等)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趣味性。

2 高校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地位仍存在

即便是部分高校已经通过诸如QQ群等的新媒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过去的传统教育理念并没有根除,某一程度上依旧坚守着“主体—客体”模式。在施教过程中,高校一直把思政工作者视为主体,把学生视为客体,由于学生的客体需求却没有得到正视,高校过分重视规章制度与教育内容的落实、灌输的缘故,使得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深刻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缺乏新颖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授课等手段向学生灌输各种思想理论,基本上是教育者讲,受教育者学生听。然而在今天的新媒体环境中,因为学生对于自主选择学习的要求更大了,而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育规定也更像学生倾斜,所以他们就越来越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接触什么学习内容。作为高校的思政老师,他们在完善思政教育网站建设时,往往非常重视传统教育的内容,对于新兴的知识很不敏感,这就造成很多网站访问量很少。

3 增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路与对策

(一)树立运用新媒体开展“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对于过去的的“主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方,所以在自主能动和创造性上表现都不好。在今天,思想政治老师和学生同为教育的主体,二者应该是“平等、和谐的关系”,虽然分工不同,但是教育关系都是主体,话语权也是相等的。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帮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双方互动交流、相互理解和认同,遇分歧时应充分地沟通对话,直至达成共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大学生的“好伙伴”。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校方不妨将新媒体知识融入其中,借助于各式活动的开展,如知识讲座、选修课、社会实践等来推广新媒体知识,让学生形成媒介批判能力以及科学的新媒体观念,依照法律规范以及媒体道德来严格执行,合理地运用各式新媒体,进而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滲透力。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务必掌握与当代传播学相关的传播技巧以及理论知识。借助于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如进行社会考察、参加新媒体培训等来加强教育者对于新媒体的认知。

(三)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育人中的互动和配合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其自身优点,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结合,努力挖掘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载体合力”的特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新型工作模式,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联结起来,不但能借助于微信等新媒体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且能借助于传统媒体,如校报等,宣扬正能量,进而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密切配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从而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范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践[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2]白显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

[3]林刚,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4]董学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5]谢相勋,彭巧胤.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6]龚涛,徐建军.新媒体与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16(11)

[7]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5(06)

[8]徐振祥.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6(S1)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