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县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实践与思考

2017-08-10严昕孙红蕾郑建明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公共图书馆

严昕 孙红蕾 郑建明

摘 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县基层图书馆存在馆员能力素质较低、数字资源建设受限、流通服务不便、图书馆(室)建设缺失等问题。论文以南京市江宁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实践为案例,梳理其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的经验,发现其在服务时间、资源建设、联合服务、优化服务方式方面的典型特点,提出加强区县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图书流通机制、延长开放时间、拓展服务阵地的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图书馆 区县图书馆 公共信息服务

分类号 G258.2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7.015

Abstract Several problems exist in county libra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including relatively low quality of librarians, limited digital resource development, clogged circulation service, deficiency of the library buildings, etc. This paper takes the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practice in Nanjing Jiangning District Library as an example, sorts its experience in the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It finds out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spects of service time, resource construction, joint services and optimizing service mode. Afterwards, it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ians, promoting resource sharing, innovating book circulation mechanism, extending operation time and broadening the service area.

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Public libraries. County libraries.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區县图书馆是指建设在区中心,面向广大城区居民的文化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其服务范围延伸至街道、社区等,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1]。近年来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诸如《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等,为区县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区县图书馆连接街道、社区,是直接面向广大城镇居民开展公共信息服务的窗口,对加强基层劳动力知识服务、提升新市民的文化修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强化区县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功能无疑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

1 区县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区县图书馆位于区县的中心,同城市大中型图书馆相比更加贴近基层群众,地域空间位置更为方便。区县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全覆盖,不仅有利于缓解城乡之间文化资源分配不均等、城乡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也有助于保障地区部分弱势群体均等获得教育资源的权利[3]。然而,由于资源、能力、受众对象、资金拨款等因素的限制,区县图书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虽然政府提升了公共文化领域的关注度,区县图书馆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和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但还是面临诸多困难。

1.1 财政资金拨款有限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投入,图书馆建设资金拨款也有所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的增长一是反映了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二是反映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提升其公共信息服务功能。虽然拨款金额有所提升,但是对于原先发展较为薄弱的区县图书馆而言,仍然存在着资金有限,分配困难的问题[4]。纸本资源购置、数字资源存取、馆内活动开展、农家书屋送书下乡等都需要大量经费作为支撑。

1.2 馆员综合素质能力较低

作为面向读者的第一线工作人员,图书馆馆员的个人素养、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等都直接影响了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层图书馆读者服务范围扩大。不仅如此,基层图书馆在书刊采访、分编、著录、流通等重要的环节都将实现计算机管理。相应的,馆员工作重心将发生转移,更侧重于向为读者提供信息导航服务,包括各类书刊导航、文献信息检索服务。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区县图书馆多数馆员的业务水平与所需要求相距甚远。总体上看,区县图书馆现有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老化,难以适应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1.3 数字资源建设受限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总量达到530百万兆字节;服务网络实现从城市到农村全覆盖”的建设目标[5]。对于区县图书馆而言,由于数字资源的特性,例如数据库,并非一次购买终身使用,所以资金消耗较大,然而政府增加的经费更多投入在纸本资源,对数字资源的投资有限。其次,区县图书馆对数字资源了解不够全面,难以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购买。综上,区县图书馆建设资金不足,自建、购买数据库困难,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资源利用有限,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数字资源建设发展受阻。

1.4 流通服务不便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行各级图书馆(室)之间书籍通借通还的“一卡通”服务。 “一卡通”全覆盖以后,各馆藏书籍会在各馆之间相互流通,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虽然图书流通为图书馆用户带来了便利,也提升了书刊的利用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图书所有权。图书作为各馆的固定财产,不能长期停留在他馆,而是需要各馆进行调配,这样的图书流通势必将增加人员和物流成本。在图书馆管理方面,各图书馆的书籍各自分编,管理系统不统一,也给图书的流通带来了不便[6]。很多图書馆之间,虽然可以互借互还,但必须人工操作,不可以自助借还,颇为不便。

1.5 基层图书馆(室)建设缺失

新型城镇化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落实到图书馆层面,就是不断推进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而这也是对区县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在此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读者利用率较低。一方面,街道、社区外出务工人员、学生较多,留守的大多数是老年人,阅读素养较低;另一方面,图书馆在宣传方面仍有欠缺,大部分群众对基层图书馆(室)的认识不够清晰。其次,缺乏专职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基层图书馆(室)的管理人员往往是由乡镇、村干部兼任的,其投入管理图书馆(室)的时间精力有限,更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全面系统地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再者,物质资源匮乏。基层图书馆(室)的占地面积小,大多是建设在基层服务站当中。馆藏质量参差不齐,人均拥有量不足。对数字资源投入有限,利用率难以得到保证。基础设施缺损,自助设备不足,依赖于人工操作;终端设备数量有限,未能形成固定的电子阅览室。

2 公共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实践——以南京江宁区图书馆为例

南京江宁区是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代表性区县,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创新基地。针对当前区县图书馆服务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江宁区图书馆为区县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先进示范作用,在延伸传统文献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基层辅导服务、阅读推广服务、地方文献整合、数字信息服务等。下文将以南京市江宁区图书馆为例分析其公共信息服务。

2.1 延伸传统文献服务

江宁区图书馆拥有印刷型资源近37万册,表1给出了近几年传统文献服务情况统计,从中可以看出2014年传统文献服务有了较大发展。2014年全馆做到全年无休息日免费开放的同时,还将开放时间延长到了晚间八点半[7],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丰富城乡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2.2 加强基层辅导服务

区县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辅导基层图书馆(室)的建设。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图书馆(室)资源建设的指导。调遣专业人士现场对配套设备进行安装、检测、调试,从而实现了在基层图书馆远程利用区图书馆的各类数字资源。二是对基层图书馆人员的培训。包括简单的图书分编类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员业务指导。2014年,江宁区图书馆下乡达到53次之多,工作日累计达到80个。

2.3 强化阅读推广服务

与城市图书馆相比,各区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在基本的文化素质上稍显欠缺。为此,如何扩大区县图书馆的服务受众群体,提升自身阅读服务范围,让更多的乡镇新市民主动、自愿走进图书馆,是广大区县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江宁区图书馆每年开展“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系列活动,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将服务主动送入学校、社区、企业甚至是军营,2014年送图书高达3.2万册之多,并主动到社区单位提供办理借书证等阅读推广活动,共计10余次。同时,该馆还开展了“让馆员读书”活动,即要求每位馆员一个月至少读一本书,并撰写书评,从而有效地进行阅读推广活动。

2.4 加强地方文献整合

地方文献包含了相当丰富的与本地区相关的特色信息资源,承载了该地区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要“注重人文城市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可见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8]。江宁区图书馆已建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江宁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对馆藏的五千余册线装图书,通过数字化处理,制成JPG格式的电子资源,方便群众在图书馆网站上查阅。

2.5 增设数字公共信息服务

江宁区图书馆为了推进图书馆数字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对原有的“江宁区图书馆网站”“江宁区移动图书馆”等官网的更新维护的基础上,新建了“书香江宁”门户网站, 以“书香江宁”为名注册了微博、微信。此外,购买了电子书借阅机等数字阅读设备,创建更新手机APP,方便下载电子书进行阅读。区图书馆积极参与到文化共享工程,特别是馆藏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和地方历史文化视频资源的采集制作。对馆藏的五千册线装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处理,并建设有10个数据库,提供数字资源约7TB。

3 区县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特色

江宁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特色可以概括为延长服务时间、联合多系统发展、拓展资源建设和优化服务方式四点。

3.1 适时调整服务时间

服务时间的调整有助于居民更好地使用图书馆。如果图书馆保持固定“朝九晚五”的开馆时间,与居民的工作时间、学生的上学时间基本一致,就会导致很多居民没有时间到馆阅读,只能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间前往图书馆。为解决这一问题,江宁区图书馆因时制宜延长服务时间,全年无休,阅览室开放延至晚上八点半,为到馆读者提供极大的便利。

3.2 联合多系统发展

广泛开展与各系统图书馆间的合作有助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江宁区图书馆加强与省市中心馆合作,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 “一卡通”,方便居民使用各级图书馆的资源。此外,江宁区图书馆还积极发展与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已经与驻江宁地区15所高校展开了多次图书资源共享工作座谈会,研究区级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2014年,江宁区图书馆共为地区普通群众办理高校借书证200个,通过该证件,可以享用高校数字检索平台,利用VPN等方式,进行原文传输服务,实现了文献查询与数字文献的传递。

3.3 拓展资源建设

区县图书馆本就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突出地域特色,结合社会经济环境,肩负起整合、保障地方文献资源的任务,为读者提供切实所需的文献资源。江宁区图书馆因地制宜,开发地方文献资源,突出地方文献资源服务保障功能,建立了“江宁地方志”全文数据库供用户使用,“江宁文史”栏目集合了江宁名人、历史、名胜、非遗四项内容供用户查询,并且积极拓展数字资源建设,包括特色资源自建,以及与公共馆、地方高校馆的共建共享。江宁区图书馆参与到国家、江苏、南京、江宁四级的文化共享工程中,建設统一的共享平台,完善书目检索平台,通过VPN等方式使用共享资源。

3.4 优化服务方式

区县图书馆致力于提升员工素质,优化服务方式。江宁区图书馆面向广大院校招收相关专业人才,调整优化馆员结构,以期提升队伍活力、增强人员专业技能,形成高效健康的服务氛围,从而保障服务的质量。江宁区图书馆还加强与驻区高校的合作,高校具有大量的专业人士和资深教授,为区县图书馆、基层图书馆馆员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也为辖区居民提供专家讲座,在进一步延伸高等院校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优化了区县图书馆的服务。

4 区县基层图书馆服务的思考与启示

国家图书馆学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2008)将图书馆定位为“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向读者提供平等、优质、高效和专业服务的图书馆[9]。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区县图书馆也应该同步建设,以提高其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4.1 加强区县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

强化各级图书馆对接,落实省市中心馆对区县馆及基层馆馆员的培训,为不同类别的馆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为刚入行人员提供岗前基本培训,帮助其对图书馆工作有一个全面、准确的定位和了解;对各业务部门馆员开展专业化培训,强化其各项业务水平;组织区级馆的馆长定期进行短期培训,加强各馆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正确把握图书馆发展大方向。通过政策、经费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图书馆工作。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在古籍保护、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人才,从而适应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新需求。强化考核筛选制度,在尊重员工的同时,实行竞争上岗制和综合考评机制,以鼓励馆员不断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图书馆利用率将越来越高,到馆人数以及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也将不断攀升。与国家、省、市级图书馆不同,区县馆以及县以下的基层馆都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特别在周末、节假日,到馆人流量庞大,面对这种情况,有限的馆员难免在服务中出现纰漏。区县图书馆以及基层图书馆可以汇集社会力量,招募志愿者加入到图书馆建设队伍中来。图书馆可以通过线下馆内通知公告栏,线上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志愿服务者招募信息,并对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社会群众进行定期的培训及考核,考核过关者,即可上岗。同时给予志愿者一些鼓励或奖励,以确保参与人数和服务质量。

4.2 挖掘自建资源潜力,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资源是开展公共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提高服务能力的保证。对此,各区县图书馆应该将地方文献资源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丰富其特色馆藏资源。对地区政经文等各类资源进行有序整理、长期保存,从而为地区建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服务。在此基础上,区县图书馆需要明确本馆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进而挖掘相关实体文献以及相应的网络资源,建立较为全面、准确的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

在自建的基础上,区县图书馆还应立足自身环境,积极争取并创造条件加强纵向和横向上的联合,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纵向上,根据《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缩小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10]。政策支持为区县图书馆加强与省、市级图书馆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省、市级图书馆可以对区县图书馆开放文献传递的服务,从而做到服务的均等化、公平化。各级图书馆可以通过 “一卡通”,方便居民使用各级图书馆的资源并加强与省、市图书馆的联合采购,以节约财力、人力和物力。横向上,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11]。高等院校具有文献资源丰富、专业人才素质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等优势。然而,直至今日二者的合作仍然有限。随着一些地区大学城的建立,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区县设立新校区。如果资源可以为区县图书馆使用,有选择性地对市民开放,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助于城镇居民文化素养的提高。

4.3 建立总分馆模式,创新图书流通机制

城镇化对公共图书馆体系提出了普遍均等的要求,对应于区县图书馆的使命,就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下级基层馆建设发展的指导。因此,区县图书馆应加强对本辖区范围内基层馆的集中管理,这样基层分馆不仅可以利用区县总馆的图书资源,区级馆也可以对基层馆进行统一的图书资源调配。可以根据各个街道分馆和社区服务点的需求对图书资源进行统一采购、集中编目、合理调配,在总分馆的业务标准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整个体系内,所有书刊的借还统一使用“一卡通”[12]。图书的所有权均归总馆所有的情况下,各个分馆只负责图书存储、读者借阅、信息咨询等基本服务。

在区县图书馆与高校的合作中,让市民去高校办借书证相对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区县馆可以定期整合读者所需的而本馆馆藏没有的图书清单,由区县馆集中向高校馆进行租借,并且由区县馆对图书进行统一的归还。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高校图书馆的正常运转,也可以让高校的资源为辖区居民所使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也满足了读者需求。在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区县图书馆还可以设立图书流动站,定期根据读者需求更新流动站中的图书。当然,也可以进行私人图书的交流,即由流动图书站提供空间,读者自愿将自己推荐的读物放在流通站,让其他人进行借阅。

4.4 延长开放时间,拓展服务阵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乡镇新市民开始重视阅读,主动走入图书馆。然而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以及地点对于读者日常使用图书馆资源都存在一些制约。为了更好地为服务读者、方便居民,区县图书馆需要延长开放时间、拓展服务阵地。图书馆可以增设晚间阅览室,以图书馆员轮岗,志愿者配合的模式,为读者提供便利。显然,根据图书馆员工作时间及其长短,在可能的范围内也应适当地考虑报酬问题等。

在过去,图书馆的业务大多是在主体建筑内展开的。然而,区县图书馆的服务辐射范围有限,考虑到交通、时间等问题,很多人会放弃到图书馆阅读。因此,区县图书馆需要主动拓展服务阵地,增设校园(主要是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图书流动站,并且根据学校、企事业单位具体需要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例如为中小学提供必读书目、学习辅导资料等相关书籍;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领域提供专业的文献资源,等等。区县图书馆加强与学校、企业合作,不仅可以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图书馆也可以得到学校的师资帮助,更好地建设少儿图书室,以及可能会获取企业的赞助等,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此外,区县图书馆植根于居民身边,可以尝试在有条件的居民区、咖啡馆等人员聚集地设立便民阅读点,如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等,让居民可以随时随地借还图书,更好的实现图书馆“一卡通”的作用。

5 结语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区县图书馆必须顺势而为、改革创新。区县图书馆应当在充分领会国家政策方针的前提下,依托区域优势,结合读者需求,通过加强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健全图书流通模式以及延伸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等不断提高区县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郑建明.江苏省基层图书馆建设实践研究:江苏省第十四届县(市)区图书馆馆长理论研讨会论文述评[J].新世纪图书馆,2014(2):88-93.

周和平.城镇化条件下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6):4-8.

林松.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思考[J].图书馆界,2013(4):1-3.

安秀丽.对区县图书馆基层站室服务的几点思考:以天津市津南区图书馆开展基层服务为例[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S1):71-74.

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EB/OL].[2015-11-07].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410291.

孙霞.新形势下图书馆图书流通方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4(11):138-139.

强化四个服务,确保全民阅读“神”活 :江宁新闻数字报刊平台 [EB/OL]. [2015-10-07].http://news.njjnxc.gov.cn/jnxw/html/2015-01/06/content_10325.htm?div=-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2015-11-07].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国家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宣言(2008) [EB/OL]. [2015-11-17].http://www.lsc.org.cn/c/cn/news/2008-10/28/news_2579.html.

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EB/OL].[2015-11-17].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302/t20130205_29554.html.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 [EB/OL].[2015-11-1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200202/221.html

王承冠.基于“兩层四级”的市、区(县)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以南京模式为例[J].图书馆界,2012(6):67-70.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公共图书馆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