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血微球关键技术指标的讨论

2017-08-10李旭丽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广东广州51066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羧甲基微球胶原

李旭丽 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 (广东 广州 510663)

止血微球关键技术指标的讨论

李旭丽 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 (广东 广州 510663)

根据日常检验的经验对止血微球相关检测标准中涉及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并结合注册法规的相关要求对止血微球产品提出建议。

止血微球 敷料

止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止血不仅是手术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保障,还可以减少术区积血,有利于伤口愈合、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根据形状,止血材料可以分为海绵状、织物、无纺布、水凝胶及粉末状材料等。粉末状止血材料被称为止血粉或止血微球。

根据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上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市面止血微球产品根据主要成分可分为壳聚糖止血微球、胶原止血微球和多聚糖止血微球,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1.止血微球的主要成分

由表1可知,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止血微球产品是以壳聚糖为主要成分。壳聚糖[Chitin,(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作为一种天然多糖衍生物,由于其分子链上带有-NH2,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质子化作用,同时-NH2又是一种功能基团。壳聚糖易于加工成凝胶、膜、纳米纤维、微粒和支架等,所以广泛的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控释和基因工程等方面[1-2]。壳聚糖止血微球通常是用羧甲基壳聚糖为原料,其止血机理首先是微球对水分的大量吸收,然后其分子链结构上富含氨基可吸附血液中带负电的红细胞而促进红细胞血栓。Yang等[3]研究了不同分子量、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的止血效果,以及固态壳聚糖、壳聚糖烯酸溶液、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的止血性能的差异。发现固态的壳聚糖是通过吸附血小板来促进止血效果的,而壳聚糖溶液则是通过促使红细胞聚集以止血和凝血。由此可见壳聚糖的止血机理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与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有着一定的相互作用。

表1. 国内市场止血微球产品统计

微孔多聚糖止血微球(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ispheres,MPH)是一种新型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无毒副作用能直接作用于手术创面迅速止血[4-5]。MPH是以植物淀粉为原料,经交叉乳化处理制成直径为100 μm表面有许多微孔的球形颗粒,组织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MPH喷洒在创面时,可快速吸干血液中的水分,同时发挥分子筛的作用,使血液中红细胞、凝血酶、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等有效成分在颗粒表面聚集,形成凝胶状混合物,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并且MPH能加速内源性凝血途径,缩短凝血时间。MPH的吸收开始于止血结束,3d左右可以被体液内的淀粉酶分解为葡萄糖和麦芽糖,在体内可被完全吸收,无不良反应。

胶原是生物相容性非常优异的生物材料之一,作为众多医疗器械的原材料。国内市面上常见的胶原基医疗器械主要有:胶原止血海绵、胶原基可吸收缝合线和胶原基股修复材料等。胶原止血微球尚无国产产品,但已有厂家正在研发。其止血机理与壳聚糖止血微球和MPH相类似。

2.检验标准及主要理化性能指标

壳聚糖的国内医疗器械相关标准有YY/T 0606.7-2008(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第7部分:壳聚糖)和YY 0953-2015(医用羧甲基壳聚糖),主要是关于医用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的通用检测方法。国内医疗器械目前在胶原方面的相关标准只有YY 0954(无源外科植入物I型胶原蛋白植入剂)、YY/T 1453-2016(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I型胶原蛋白表征方法)和DB44/T 1360-2014(胶原贴敷料),而YY/ T 0606.6(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第6部分I型胶原蛋白)尚未发布。多聚糖目前尚未见到相关国内标准。国内虽然有些与止血微球主要成分相关的标准,但具体到止血微球方面尚未建立具体的检验标准。

根据医疗器械的检验经验,针对以下3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2.1 pH值

酸性环境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Ⅲ型胶原是肉芽组织的只要成分之一;皮肤呈弱酸性,也是理想的伤口愈合环境,封闭的伤口环境呈弱酸性(6.4±0.5)。pH值的检测最好能模拟临床的实际情况,目前通常选择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作为浸泡液,但蒸馏水和去离子水与伤口的渗出液区别很大,伤口的渗出液含有多种离子和蛋白,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如果采用氯化钙模拟渗出液、合适的磷酸盐缓冲液或者模拟体液则更加接近临床的使用条件,评价结果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2.2 吸水率

止血微球成分虽然不同,但其止血机理都是首先快速吸干血液中的水分,所以吸水率是评价止血微球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止血微球的吸水率都是通过先浸泡,再分离的方法来测试。测试过程中的影响评价的关键点是:

(1)浸泡时间

不同成分止血微球的吸液速度不同,浸泡时间长短直接决定止血微球的吸液量,所以评价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浸泡时间。

(2)分离方法

常压过滤和离心是常见的固液分离方法。通过滤纸或滤网进行的常压过滤,对吸液后的止血微球没有过大的挤压,主要影响因素是过滤时间,过长的过滤时间有可能导致表层微球的水分流失。与常压过滤不同,离心过程中微球不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但影响因素却更多(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离心过程中微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被挤压,离心速度快微球中的水分会被挤出,离心时间长也会挤压微球,所以选择合适的离心速度和时间非常关键。

2.3 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毒性大、潜伏期长,医疗器械产品中的重金属能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器官和组织,相对于胃肠道吸收可能对患者带来更严重的危害,因此医疗器械中可溶出重金属的检验应受到高度关注。按照GB 14233.1-2008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时,一般使用两种方法:目视比色法检测总含量法和利用仪器(如原子荧光、原子吸收、ICP)检测法。实际检验过程中多采用比色法,无论是比色发还是仪器检测,液体浓度是影响检测的关键。对于可定期更换的敷料来说,可以考虑采用浸泡的方式,对浸泡液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但对于可降解或者不能更换的敷料则需要对敷料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可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的通则0821重金属检查法进行测定。

3.结论

止血微球通常用于体表创面的止血,但随着这研究的深入,临床方面将止血微球用于肠胃手术的止血、子宫次全切除手术、肝脏部分切除和胆囊切除等手术止血[6-9]。随着应用的拓展对止血微球的检验也需要更加的全面。下一步的工作是针对止血微球产品推进相关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1] Yeul VS,Rayalu SS.Unprecedented chitin and chitosan:a chemical overview[J].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2013,21(2):606-614.

[2] Francesko A,Tzanov T.Chitin,chitosan and derivatives for wound healing and tissue engineering[J].Adv Biochem Eng Biotechnol,2010,125(1):1-27.

[3] Yang J,Tian F,Wang Z,et al.Effect of chitosan molecular weight and deacetylation degree on hemostasis[J].J Biomed Mater Res B Appl Biomater,2008,84(1):131-137.

[4] Ho J,Hruza G.Hydrophilic polymers with potassium salt and 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s for use as hemostatic agents[J].Dermatol Surg,2007,33(12):1430-1433.

[5] 孙伟庆,夏尧远.MPH止血微球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J].中国卫生产业,2015,2(2):144-146.

[6] 钱友庆,孙即彬,唐明军.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肝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9):36-38.

[7] 孙文辉,赵海平,骆焕平.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胃肠手术中的止血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3):22-24.

[8] 肖丹宇,卫骆云,俞俊峰,等.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4):398-400.

[9] 李冬梅.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2):264-265.

Discussion of Key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Alginate Dressings

LI Xu-li Guang dong Medical Devices Quality Surveillance and Test Institute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63)

The testing programmes of the standard of hemostatic microspheres have been discussed. Suggestions about the hemostatic microsphere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requirements of registration regulations.

hemostatic microspheres, dressing

1006-6586(2017)12-0012-02

R318.08

A

2017-05-03

猜你喜欢

羧甲基微球胶原
羧甲基化对木聚糖结晶能力及水铸膜成膜性能的影响
多维度旋转耦合场制备Si3N4微球的模拟分析及试验验证
溶胶-凝胶法制备氮化硅陶瓷微球
胶原代谢与纤维化疾病研究进展
悬浮聚合法制备窄尺寸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微球
粉末状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羧甲基胍胶压裂液体系的推广应用
天然多糖羧甲基化对其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胶原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