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并探讨肠胃屡患者在普外手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2017-08-09李强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李强

【摘要】目的:探讨肠胃屡患者在普外手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肠胃屡患者45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2例患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23例患者行场外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氮平衡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恢复氮平衡状态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患者行普外手术后,对胃肠屡患者行肠外营养治疗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恢复氮平衡时间,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胃屡 、普外手术;肠外营养支持、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

胃肠屡属于腹腔感染类疾病,在患者胃肠道或胃肠腹壁中发生较多。这种疾病发病较急,致病因素很多,常见的致病因素有胃肠道病变或患者手术创伤等。当患者患病后,会导致生理功能出现严重异常,进而产生各种并发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现今,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多以营养支持为主。营养支持治疗可分为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而由于患者患病时胃肠道会出现严重感染及病变,导致自行营养补充很难进行。因此,肠外营养补充是患者唯一可选择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2]。本文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肠胃屡患者45例,并对其中23例患者行场外营养支持治疗,发现对胃肠屡患者行肠外营养治疗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恢复氮平衡时间,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肠胃屡患者45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2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51.21±1.34)岁,其中胃癌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结肠癌3例,胰腺炎4例。实验组23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0.31±1.23)岁,其中胃癌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结肠癌4例,胰腺炎5例。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具体如下:在患者颈部内侧建静脉通道,并对患者静脉插管。患者术后3d应禁食,利用颈部内侧静脉管道输入葡萄糖,并备好鸡蛋及牛奶等食物,备用。实验组患者以肠外营养支持,具体如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配置相应营养液[3]。由专人在配置室中开展制剂配置,并将其注入水肿,搅拌均匀后,将溶液放入灭菌瓶中。在颈部内侧建立静脉通道,并对患者静脉插管[4]。术后3d患者禁食,并利用建立的静脉通道输入葡萄糖,将1:135浓度的牛奶注入患者体内。早期时应选择水解蛋白配方,7d后,患者肠道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改为要素膳营养支持。若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可选用一些免疫营养制剂,增强免疫活性。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第1、3、5d的氮平衡状态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氮平衡所需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36.36%。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4.35%。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氮平衡恢复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实验组氮平衡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胃肠屡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促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可以得到暂时休息。对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不仅可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有效改善,还能使得患者免疫功能得到增强,进而使得患者腹腔感染症状得到控制,使得患者手术效果得以巩固,最终提高临床治愈率[5]。现今,临床上开展的营养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但由于患者胃肠道出现严重病变或感染,已经无法进行自行的营养补充,因此患者只能选择肠外营养补充。肠外营养主要是建立静脉通道,从而给予患者一定的营养物质补充,可有效改善患者出现的营养不良情况,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有效改善。在对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患者可获得水电解质补充,为胃肠功能提供了一定的休息时间,从而为术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提供了缓冲时间。本文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肠胃屡患者45例,并对其中的23例患者行场外营养支持治疗,发现对患者行普外手术后,对胃肠屡患者行肠外营养治疗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恢复氮平衡时间,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园,李建伟,吴桂深.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2,16:12-13.

[2]王峰,张微,乌新林,董培德,侯明星.老年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7:3391-3392.

[3]杨靓靓,卞晓洁,葛卫红,于锋.不同血糖调控方式用于腹部中等以上手術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05:7-8+10.

[4]王璐.对比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4:2-3.

[5]李伟,张亮,侯喜,李文清,徐宏遵.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4:147+149.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