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7-08-09李伟董玉春陈龙
李伟+董玉春+陈龙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1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这110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长达7个月的随访,观察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83例(75.45%),好转19例(17.27%),无效8例(7.27%),治疗总有效102例(92.73%)。平均治疗4次,在我院1次性就治愈的患者共有26例(23.64%),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较好。结论:1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运用鼓膜刺抽液和药物灌洗治疗方法不仅操作简单便捷,治疗效果较好,感染情况较少,且本组患者经采用此方法经治疗后没有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2
在耳鼻喉科类疾病当中,分泌性中耳炎是较为常见同时也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为中耳非化脓性炎症,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传导性耳聋和中耳积液,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则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常见的有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并发症,最终致患者出现听力减退、语言障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耳聋。以耳鸣、耳内闷以及听力减退作为其患者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1]近年来,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作为重要的致聋因素之一,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对此,对此疾病需要做到早期诊断、治疗,使致聋率得以最大,程度被降低。为探讨运用鼓膜刺抽液和药物灌洗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对这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这110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泌中耳炎患者中,男72例,女38例,年龄范围区间为2~9岁,平均年龄值为(4.2±2.2)岁,病程8d~9年,听力下降者共101例(112耳),耳痛共49例(67耳),耳内感觉闷胀81例(93耳),变换听力对听力有明显改善的患者共有43例(56耳)。电测听结结果:37例患者(62耳)为混合性聋,73例患者(95耳)为传导性聋。声阻抗表现:22例(40耳)患者为平坦型,88例(106耳)患者为负压型。经过临床诊断,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确诊后为分泌性中耳炎。本次临床研究,患儿家属均悉情。
1.2 方法
本组患者从就诊起均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个人病情,给予剂量不同的喷鼻剂布地奈德,同时加入1%麻黄素滴鼻进行治疗。此外,应用鼓膜穿刺抽液方法对症治疗,将适量的糜蛋白酶以及地塞米松注射在鼓室内。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取侧坐位,同时对外耳道以及耳廓遵医嘱进行常规消毒,其次对鼓膜表面行局部麻醉,此操作完成后,以鼓膜前下方向进行穿刺,接着再回抽,经检查确定为积液后,将针头缓慢拨出,应用吸引器,将鼓室内积液间断吸出,将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2]操作时,患者取侧坐位,常规消毒耳廓及外耳道,对鼓膜表面进行麻醉后,在鼓膜前下方进行穿刺,回抽,确定为积液后,拔出针头,应用连接吸引器,间断吸出鼓室内积液,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血液渗出,则立即停止回抽。患者头部向对侧歪,同时按压耳屏。对于部分治疗效果不大的患者来说,如反复迁延不愈者,在家属同意情况下为其行鼓膜切开置换术。[3]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本组患者长达6个月的随访,测定其纯音听阈以及声导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经治疗后,临床体征以及症状完全消失,且鼓膜颜色为正常,鼓膜液完全吸收,此为治愈;(2))经治疗后,临床体征完全消失,其耳闷、耳痛、等症状明显改善,鼓膜颜色为正常,鼓膜液吸收状况良好,为有效;(3)以上指征均为明显改善或病情有所加重,为治疗无效。[4-5]
2.结果
对本组110例分泌中耳炎患者长达7个月的随访后,其中治愈83例(75.45%),好转19例(17.27%),无效8例(7.27%),治疗总有效102例(92.73%)。平均治疗4次,在我院1次性就治愈的患者共有26例(23.64%),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较好。
3.讨论
耳鼻咽喉类疾病当中,分泌性中耳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以春季或冬季作为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季节,也是导致患者听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来说,在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药物治疗法、手术治疗法、咽鼓吹张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均有所不同。本次临床研究中,其基本出发点为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其主要目的为促进纤毛运动和使炎症缓解。本研究对110例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刺抽液术进行治疗,直接去除中耳积液,从而有效缓解耳闷、耳痛等症状,利于听力的恢复,在此过程中采用药物灌注法进行治疗,可以控制感染,减少分泌物,使毛细管扩张得到有效的抑制,减少炎症介质,保持咽鼓管的通畅性,尽快恢复中耳炎症。且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没有太多的复杂操作,感染少,疗效快。
综上所述,1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臨床治疗效果理想,运用鼓膜刺抽液和药物灌洗治疗方法不仅操作简单便捷,治疗效果较好,感染情况较少,且本组患者经采用此方法经治疗后没有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际全.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02:165-166.
[2]何丽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02:50.
[3]高金虎.二陈汤加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3:52-53.
[4]陈巍,游新利.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吉诺通胶囊和雷诺考特鼻喷雾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5,05:269-271.
[5]程伟.沐舒坦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0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