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方内服外敷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
2017-08-09姚桂英
姚桂英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内服外敷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及消除黏连包块的疗效。方法:通过辩证施治自拟相应中药方剂内服外敷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总有效率95.83%。
【关键词】自拟;中药;内服外敷;慢性盆腔炎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
1.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 2013年~2016年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其中72例进行观察,患者年龄最大46岁,最小23岁,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符合《新藥(中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之诊断标准[1],其中有人工流产或上(取)环经历者44例,腹部手术史者9例,原因不明者19例。
1.2 中医辨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将72例病例分为湿热瘀阻型、气滞血瘀型、寒湿瘀阻型、气虚血瘀型四组,其中湿热瘀阻型19例、气滞血瘀型31例、寒湿瘀阻型15例、气虚血瘀型7例,分别给予辨证施治。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内服:
①湿热瘀阻型,自拟Ⅰ方: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2g,生地12g,黄连6g,香附12g,桃仁12g,红花10g,莪术10g,延胡索12g,丹皮12g,败酱草15g,忍冬藤15g。②气滞血瘀型,自拟Ⅱ方:乌药12g,赤芍15g,桃仁12g,红花10g,枳壳10g,延胡索15g,丹皮10g,甘草6g,香附10g,五灵脂10g,川芎12g,当归10g。③寒湿瘀阻型,自拟Ⅲ方:小茴香(后下)6g,干姜8g,延胡索12g,没药10g,当归10g,川芎10g,官桂3g,赤芍15g,蒲黄10g,五灵脂10g。④气虚血瘀型,自拟Ⅳ方:干姜10g、人参6g、白术10g、甘草6g。
四型均经期停服,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300ml,分2次口服,连用10天。
1.3.2 中药外敷:将上述诸自拟方药的药渣尽量沥干水分,用纱布包好,趁热外敷下腹部,每次30分钟,月经干净后连用10天。
1.3.3 西药:服用上述中药同时用α-糜蛋白酶5mg隔日肌注。并根据病情静注或口服抗生素,2周为1个疗程。
2.结果
治疗时间最长者8疗程,最短者2疗程。痊愈40例、显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83%。其中湿热瘀阻型19例(痊愈13例、显效5例,无效1例)、气滞血瘀型31例(痊愈21例、显效9例,无效1例)、寒湿瘀阻型15例(痊愈9例、显效6例,无效0例)、气虚血瘀型7例(痊愈5例、显效1例,无效1例),四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中医中药辩证施治内服外敷,配合西医抗菌消炎,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体征,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临床症状不一,病情顽固不愈。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症瘕范畴,其病机多为湿热或寒凝留恋于下焦,阻滞经脉,淤积胞中而为病,症见腹痛、月经不调、闭经、症瘕、不孕等。西医理论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产后、月经期不注意卫生或上(取)环、吸宫等宫腔内手术时消毒不严格等原因使病原体侵入生殖器而引起炎症,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而致[2]。临床实践发现,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只能缓解急性期症状,很难消除已形成的黏连包块。自拟方中诸药以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益气养血,血盛则气正,淤滞得通,其症自消;同时配合抗生素和α-糜蛋白酶,清除致病菌,改善盆腔内环境,促进慢性炎症吸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酶溶解等作用,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作用炎症过程,促进炎症吸收[3]。
临床观察表明,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有一定的优势,中药内服外敷疗法是祖国医学传统的给药途径,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内服吸收以及皮肤黏膜充分吸收到达盆腔,直达病所,吸收好,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效果较好,且四组不同中医分型病例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中药辩证施治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费用低廉,结合西药直接作用于病原体,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贵廷最新国内外疾病治疗标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907
[2]李荷莲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0-203
[3]秦万章血瘀和活血化瘀的研究进展及其前景中医杂志,1990,31(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