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探讨

2017-08-09陈慧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患肢卧床骨折

陈慧梅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01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股骨近端易骨折,尤其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见。如采取保守治疗则需长期卧床,易发生卧床并发症,死亡率高。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采用γ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5例,先行闭合复位,再行γ钉内固定。手术特点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遵循了微创的原则。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65例患者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66岁,左侧37例,右侧28例。受伤原因,不慎跌倒41例,交通事故24例。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3例,合并心血管疾病26例,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部分病人有2种以上并发症。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C型臂透视下,于手术床上先行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于大粗隆近侧作小切口(约6厘米),置入γ钉内固定。手术时间60--90分钟,平均75分钟。出血量50—110ml,平均80ml。经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除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外,其余病人于术后10—35天康复出院。101例临床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5年,随访率89%。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骨折后因疼痛及患肢功能散失,担心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担心子女关心不够及经济问题等原因,老年患者易产生恐惧,悲观及焦虑的情绪,所以应对老年患者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采取了下列措施:

(1)接待患者应主动积极,注意言谈举止,语速要慢,对于听力好的患者声音要柔和。尽量安排安静,舒适,方便的病床。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积极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2)一些护理操作要征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对于不配合者要耐心解释和说服,搬动患者时动作轻柔,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顾虑,尊重患者的人格,使其尽快建立对医护的信任感。鼓励家属多探视,多陪伴病人,多关心病人的生活,使患者尽早适应医院的环境。

(3)向患者介绍病情,让其知道这种骨折很常见,经过治疗都能恢复,能提高生活质量。介绍γ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与保守治疗及以往手术切开复位方法的区别。保守治疗需行骨牵引,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痛苦,很难坚持,而且复位固定效果差。老年人一旦长期卧床很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全身性的骨质疏松症及营养不良等均不利于骨折愈合。患肢易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出现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还可能出现牵引针松动,牵引部位骨折,感染,皮肤压创及褥疮等。尤其严重的是,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并发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一旦发生往往是灾难性的,病死率很高。而如果采用闭合复位后的γ钉内固定治疗方法,遵循了微创手术原则,伤口小,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干扰小,术后早期患者即可坐起,患肢恢复部分功能,生活能部分自理,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整体康复均有利。

2.1.2 一般护理

(1)饮食方面。老年人受伤卧床后食欲不佳,肠蠕动减弱,易导致便秘。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豆类及牛奶避免肠胀气。(2)排便方面。训练患者养成定时床上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学会按摩脐周协助排便,天冷时注意腹部保暖,亦可指导陪护人员为患者作足三里按摩。

(3)翻身方面。对于消瘦和不能积极翻身的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褥疮。亦可教病人学会自主翻身。

(4)睡眠方面。保持环境安静,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保证睡眠,必要时服用镇静安眠药物。

2.1.3 患肢制动 入院时即开始采用皮牵引制动患肢,牵引重量3公斤。牵引时须用柔软的毛巾垫于牵引带内,以消除不适感及预防皮肤压创,尤其是靠近关节部位。牵引后用薄枕垫于患肢下方,除足跟需悬空外,其余部位均要垫实。尽量将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每班护士要定时检查牵引带松紧度及牵引重量,检查踝关节及膝关节处是否过紧,密切观察患肢有无肿胀麻木及疼痛情况,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及肢端血循环。指导患者每天做踝关节屈伸活动。

2.1.4 合并内科疾病的护理。详细了解患者既往健康情况,内科疾病的诊治及有无相应的并发症,有计划地制定护理方案,防止病情加重。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密切监测生命體征。对糖尿病患者应交代其按时按量进食,勿进含糖饮食,勿随意加餐,监测餐前及餐后血糖,同时预防低血糖发生。对高血压患者应交代进低盐及低脂饮食,严格监测血压。本组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再实施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1)术后一般均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预防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2)对糖尿病患者监测餐前餐后血糖,病情有变化时随时监测,积极预防低血糖,血糖过高和酮症酸中毒。

(3)疼痛护理。依患者及家属要求,部分病人已由麻醉科安置镇痛泵,但持续镇痛有时会影响患者的神志或血压,遇此情况需关闭持续镇痛。对不能耐受疼痛者需酌情给予口服或肌注镇痛药物。

2.2.2 预防并发症

(1)首当其冲是预防坠积性肺炎。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协助排痰,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咯痰,勤做深呼吸及扩胸运动,适当服用祛痰药物或雾化吸入。在伤口疼痛减轻并征得医生同意后,使用靠背架让患者尽早做起。

(2)预防泌尿系感染。保持肛门会阴区清洁干燥,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尿量1500ml以上,保持尿管通畅,夹闭尿管4小时开放一次,尽早拔除尿管鼓励病人自解小便。

(3)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我科手术后常规均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如患者为椎管内麻醉须待手术24小时后使用,同时补足液体。患肢受伤及手术后,因疼痛及功能障碍而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减慢,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特别是老年患者易发生静脉血栓。因此术后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及淋巴液回流,避免腘窝处受压。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开始时行足趾及踝关节屈伸活动,每日数次。疼痛减轻后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髋膝关节活动。密切观察患肢皮肤色泽,皮温,感觉及肿胀情况。一旦出现下肢肿胀明显,而又排除低蛋白血症所致,尤其是双下肢不对称的肿胀,即应高度怀疑静脉血栓形成。此时需暂停功能锻炼,报告医生作相应诊治。

(4)预防褥疮。老年人皮肤弹性差,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护理重点是定时翻身,2小时一次,消瘦者应特别关注。出现受压处皮肤发红时,用紫草油涂擦患处并施以局部按摩,每日2次。

2.2.3 出院指导。

(1)功能锻炼。如无特殊情况术后1--2周即可出院休养,但仍不能下床活动,继续在不负重状态下行患肢功能锻炼,主要是主动活动髋关节和膝关节,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和频率。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可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避免骨质疏松,利于骨折愈合。术后第4周开始在家人协助下扶双拐下床活动,骨质疏松严重者需推迟下床时间。开始活动时仍要求患肢部分负重,即足尖着地,至术后第7周方可全脚掌着地。术后3个月如患处无疼痛则可弃拐活动,从事轻微劳动。上楼梯时健侧先上,下楼梯时患侧现下。避免再次跌伤。

(2)合理安排饮食起居,适当补钙,戒除烟酒,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增加骨量。术后1,3,6个月摄片复查,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卢世璧,王继方,王岩,陈继营.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58—2781。

[2]易祖玲,孙燕.11例伽玛针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3—14。

[3]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89—391。

猜你喜欢

患肢卧床骨折
如何有效避免卧床老人发生肺炎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小动作缓解肩周炎疼痛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好好躺着也可以治腰椎盘突出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秋雨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