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2017-08-09曾丽媚曾丽葵陈素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静脉采血品管圈活动

曾丽媚??曾丽葵??陈素霞

[摘要] 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降低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品管圈,通过现况调查,制定目标,提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前后分析效果。 结果 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出现瘀血人数6例,其中,护理技术操作问题造成的瘀血人数为1例;患者因素造成瘀血人数为5例;其中按压时间不够的有3例;按压位置不正确的有2例。静脉瘀血率由4.58%降至1.26%达到预期目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护理满意度为79.17%,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为97.47%,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共出现皮下瘀血者28例,其中止血带使用时间>1分钟、抽血管数≥5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等因素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提高了患者静脉采血成功率,而且还促进了品管圈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静脉采血;皮下淤血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1-117-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activities on 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congestion after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ZENG Limei ZENG Likui CHEN Suxia

Surgery, Pingshan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activities on 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congestion after intravenous blood collection. Methods Th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congestion after intravenous blood collect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the goals were setted, corrective measures were putted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s, the analysis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For the main reason, after taking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he number of blood stasis was 6 people, among them, the number of blood stasis caused by nursing technique operation was 1. The number of patients caused by blood stasis was 5 people, including 3 people with not enough time and 2 people pressing the position not correct. The rate of venous stasis decreased from 4.58% to 1.26% to the desired targe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nursing car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activities was 79.17%,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group was 97.47%,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ere 28 cases of subcutaneous blood stasis, including the use of tourniquet >1 minute, the number of blood vessels ≥ 5 tube, the same part of the repeated puncture and other factors fo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ctivitie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congestion after intravenous blood collectio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vein blood collec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membe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Subcutaneous congestion

静脉采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护理操作,也是很重要的护理工作。皮下淤血是静脉穿刺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它不但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同时也是引起护患矛盾的诱因之一。为了的失败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护士的紧张高压工作状态,促进护患和谐,使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我科于2016年 1~6月开展了以“降低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6月住院部、检验科的护士30名作为研究对象,30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 20~59 岁,平均(44.74±4.94)岁,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5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8例。

1.2 研究方法

釆用品管圈方法开展釆血质量管理。

1.2.1 建立QC小组 成立QC小组,小组中有1名圈长,有5名圈员。召开圈员开展圈会,投票决定圈名和圈徽。

1.2.2 选定主题 召开圈会,根据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找出问题,然后提出各自的提案,至少要有8个提案。再经过圈能力、上级政策、迫切性以及重要性这四个维度进行主题评价。最后经投票决定,本次活动的主题定是“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

1.2.3 目标设定 2016年1~6月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下降至 6.4%。设定理由:依据柏拉图 80/20 法则将此类原因列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依据圈员的工作年资和学历水平,通过计算,得到圈能力为 80%,按下列公式计算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4%-(14%×67.9%×80%)=6.4%,拟定我科动脉采血失败率由14% 降至 6.4%,降幅为 7.6%。

1.2.4 原因分析 圈员们对调查结果汇总后运用头脑风暴法,依各自工作经验,通过人、物、法三方面分析得出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经过 QCC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护士技术水平,心理状态;穿刺困难;穿刺方法,穿刺部位选择;患者意识状态,精神因素;采血器等为改善方向。

1.2.5 制定对策与实施 (1)加强护士技能培训,特别是对于工作年限较短的新护士,提高采血技能,深入探讨静脉采血技巧,相互学习经验,学会处理静脉采血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同时加强对采血相关知识的学习,降低凝血、血标本量不够等血标本不合格率。(2)弹性安排采血护士,搭配合理。在安排采血护士时尽可能将工作年限较长或技术纯熟的护士与新护士搭配,以增强新护士信心,同时增强采血窗口处理采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采血者排队等候、人员拥堵时,及时增加采血窗口,以缩短体检者采血排队时间。(3)加强疏导分流力度,在采血发生拥堵时,导检人员及时对体检者进行疏导,将其导向其他诊室先行检查。(4)采血护士每日采血工作结束后及时备齐采血用物,同时在采血工作开始之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有质量问题等,避免在采血工作中因采血用物导致采血中断等不良事件。(5)采血流程化、信息化。规范静脉采血操作,强化流程管理。将动作、语言标准化。(6)另设人员负责采血条码的粘贴于采血管上,同时进行清晰度、准确度的核对,减少采血护士粘贴条码花费的时间。(7)增加提示标识。将采血流程、注意事项等做成宣传牌,并适当增加相关图片,悬挂于墙上,方便年纪大、听力障碍等有沟通障碍的体检者观看,以加强对其的宣教,使其能在采血中有效配合。(8)改善采血环境,控制环境温度以免天气寒冷造成采血者血管收缩。(9)采血护士要自己加强自身心理素质。护士在操作前要树立信心,有了较强的自信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要避免由于过度自信产生轻视、马虎的心理而导致穿刺失败的情况。

1.2.6 对策实施与检查 根据指定的对策进行详细的实施计划,按计划进行对策的实施并对实施对策进行跟踪评价与督导,确保实施有效。若效果不佳,及时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并对皮下淤血的原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皮下淤血发生率比较

静脉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淤血原因:主要有护理技术操作问题,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客观原因,患者因素等。第一次数据采集于2015年6~12月总采血人数480例,出现淤血人数为22例,其中,护理技术操作问题造成的淤血人数为4例;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造成淤血人数为1例:客观原因中由于棉签湿滑造成淤血人数为4例;患者因素造成淤血人數为人13例,其中按压时间不够的有7例,按压位置不正确的有5例。通过品管圈活动后,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第二次数据采集于2016年1~6月总采血人数475例,出现淤血人数6例,其中,护理技术操作问题造成的淤血人数为1例;患者因素造成淤血人数为人5例;其中按压时间不够的有3例;按压位置不正确的有2例。静脉淤血率由4.58%降至1.26%达到预期目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护理满意度为79.17%,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为97.47%,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共出现皮下淤血者28例,其中止血带使用时间>1分钟、抽血管数≥5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等因素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皮下淤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凝血功能异常、皮肤松弛、感觉障碍等自身原因及护理人员操作原因。患者血管原因主要是肝脏疾病及血液等全身凝血机制低下者,及老年人皮下脂肪较薄弱,皮肤松弛,血管活动性大、血管壁弹性不好,在穿刺过程中不容易固定,在拔出针后容易出现皮下淤血的情况;由按压时间短造成的皮下淤血主要是患者通常在拔针后按压1~2min,正常人出血时间为1~3min,按压时间短于凝血时间时,则会出现皮下出血、淤斑的现象。针对静脉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淤血采取的相应对策,对护理技术操作问题造成的淤血,新入科护士及年轻护士加强基础操作技能的培训。由老带新,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造成的瘀血,应充分的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增强责任心。尤其对新入科人员培训时应加大责任心的培养,使其认识到静脉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瘀血对患者的危害性,并组织相关的业务学习。皮下淤血形成后,指导患者正确处理也非常重要。皮下淤血24h内给予冷毛巾湿敷,每5分钟更换一次。如24h后则给予热毛巾湿敷,每5分钟更换一次,并要注意控制温度以防烫伤。此外还应注意避免产生继发效应,因为当机体用冷和热超过一定时间,则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此现象称为继发效应。冷、热治疗应该有适当的时间,以20 ~ 30min为宜。如需反复处理使用,中间必须给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让组织复原。静脉抽血后皮下淤血的发生与工作人员和患者都有关系,积极探讨导致皮下淤血发生的因素对静脉抽血后发生皮下淤血有预防作用。在皮下淤血预防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穿刺技术、按压时间、按压位置等是导致皮下淤血的重要因素。针对患者原因造成的淤血采取的措施,在采血室粘贴健康宣教展板,使患者能够直观的了解采血后静脉按压的时间及部位,增加患者的配台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总之,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以来,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凝聚力,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在此过程中,与患者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融洽了护患关系。创造了和谐的医院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佩娟,徐丽,刘映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氯化钾致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1):83-84.

[2] 毕星秀,孙玉侠,赵艳,等.献血后针眼按压止血方法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822-1823.

[3] 张程,刘宝丽,战丽丽,等.品管圈在减少静脉采血后出现皮下瘀血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z1):106-107.

[4] 宫新燕,田尚玉,姚艳果,等.军人献血者局部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西南军医,2011,13(2):255-256.

[5] 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6] 刘玉欣,孟琪.垂直进针法在成人肘正中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26(2B):444.

[7] 李福娥,杨赛.静脉采血后两种不同按压方法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65-66.

[8] 金红梅.真空采血后大面积皮下淤血45例原因分析与预防措[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117-118.

[9] 刘玉欣,孟琪.垂直进针法在成人肘正中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26(2B):444.

[10] 蒋红英,王华,梁婷,等.品管圈在降低N1级护士静脉采血失败率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19):17-19.

[11] 方岁妹,徐树霞.根因分析法在给药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10 (29):69.

[12] 缪丽娟,曾宪芳.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國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C):64-65.

[13] 万长秀,范德兰,张小红.血标本检验护理操作环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24):40-641.

[14] 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15] 林漓,林文芳,林银喜.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抽血室的实施[J].护理研究,2013,20(9):156-157.

(收稿日期:2017-04-13)

猜你喜欢

静脉采血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在护士采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黄体酮肌内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采血点对婴幼儿采血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品管圈活动在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研究
门诊婴幼患儿静脉采血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