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7-08-09江苏省滨海县蔡桥初级中学孟令生
江苏省滨海县蔡桥初级中学 孟令生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滨海县蔡桥初级中学 孟令生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支架”,引领他们主动建构知识。本文主要阐述了情境教学的特点、原则以及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愈来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关注他们的潜能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领他们主动建构知识。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
1.境美
教师以美的语言、美的手段创设美的情境,展现美的内容,教师要挖掘数学之美,让学生感受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美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情切
教师营造形象生动的场景,将情感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驱使他们投身于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以情感为手段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意远
教师创设情境,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丰富学生的认知,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激起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广远的意境,推动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情境教学的原则
1.趣味性
情境的内容要生动形象,让学生感受真实、亲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的形式要新颖,让学生产生新奇感,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情境要有独创性,富有吸引力,让学生爱看、爱思、爱问。
2.探究性
情境要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猜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情境要具有可接受性,要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情境要具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科特点,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广泛的思考。
3.科学性
情境所选择的材料、创设的活动要科学合理,有一定的真实性,要遵循事物运动的发展规律,背景信息符合现实生活场景,数学信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发展,问题要围绕既定的数学知识而设计。内容表述要科学,不可含糊不清。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1.有效预设
(1)预设问题。精彩的预设,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备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如在《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教者出示学校的总规划图(如右图),提出问题:“你能计算出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吗?”有学生分别求出教学区、操场、活动中心、图书馆的面积,得出总面积为也有学生将规划图分成两个长方形,继而求出总面积为学生发现有三个答案,应该都是正确的,都想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教者适时指出:“这三个代数式都表示学校的总面积,是恒等的,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学习《合并同类项》。”当然,学生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想法,是教师无法预料与感知的,教师不能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应予以筛选与引导,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探究。
(2)用预设问题引发生成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教者根据主题创设财主付长工工钱的情境,产生思考“一个月下来了,为什么说财主付不起长工工钱了?”故事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要根据情境预设一些数学问题,如提出拉面相关的问题:“你知道拉面师傅拉几次,一碗拉面就可以下锅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消除学生对知识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应用的价值。教师不囿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
2.丰富形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知识为主,数学课堂变得僵化刻板,限制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习过程是发现与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设置悬疑情境。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设置悬疑情境,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将他们引入充满思考与探究的数学世界。如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有关于河边修水泵站,使之到A、B两村距离最短的问题,这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的实际应用,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者将之改编成一道趣味运动会的题目:“从指定地点跑到河边装满水,再提到另一地点,最快者胜,结果数学课代表比体育委员先到终点。”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就有了探究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理解这个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2)设置操作情境。学生要亲历数学活动、数学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在观察、猜想、验证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等式的性质”时,教者为学生准备了天平,让学生通过增减砝码,理解等式的性质;在学习“等可能性”时,让学生制作转盘,体会游戏的公平性;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让学生用一根竹竿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3)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现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如在学习“黄金分割”内容时,教者从建筑、人体比例等方面阐述黄金分割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3.融入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他所任教的课程,就会主动钻研,理解数学概念。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朱志明.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冷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05.
[2]叶杰军.剖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伪劣产品”[J].小学教学参考,2005.
[3]章飞.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