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课堂应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核心

2017-08-09浙江省江山外国语学校朱亮靓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2期
关键词:过程数学能力

浙江省江山外国语学校 朱亮靓

生本课堂应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核心

浙江省江山外国语学校 朱亮靓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生本课堂”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些都体现了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来学习的过程。有的学生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这也许就是“体验”的奇妙所在。

“135”课堂教学模式;生本课堂;数学体验;能力发展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自我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传授式、封闭式的,教师以“满堂灌”的方式取代了学生思考,剥夺了学生用心感受和自我体验的权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个是流于形式,教学追求“表面热闹”,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忽略了学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成了观众,另一个是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外化作用,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内化过程,为了创造教学气氛,完全由教师安排教学程序,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需学生更多的思考和经历数学的体验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只为教师的教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不能在内动力的驱动下自我发展。

本人在一所高质量的农村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数学学科学习兴趣调查结果统计表

我们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七年级勉强达到“及格”,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近乎减半。因此,本人就如何预设、开设“生本课堂”;如何设计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实践、思考和研究。多年来有了一些体会和想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探讨一下。

一、生本课堂的评价指标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2.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的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我们对“生本课堂”的评价指标进行解读后发现,“生本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我体验、有效互动和能力发展。

二、生本课堂中的参与、体验和发展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预设,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我体验和能力发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

1.参与知识的生成体验,促进自主建构能力的生成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存在连贯性,是知识生成的有效基础,一个好的教师通过设计一种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空间,一种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体验的空间来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生成过程中的探究体验来促进知识的有效生成,是促进学生建构能力生成的基础。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这一课时,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先让学生欣赏一些雄伟壮观的建筑物图片,让学生从这些建筑物图片中感受数学几何的奇妙与美丽,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相似三角形“边”和“角”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感知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三角板,再动手剪出相似三角形,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构建能力的生成。在学生的参与体验中,将学生动手实验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实验结果可信,媒体演示直观,让学生能够更热情地参与,同时更真切地体验,以此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之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2.参与知识的过渡体验,促进迁移能力的生成

数学知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更具有系统性、序列性、逻辑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出发,找准那些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发展智能的最直接、最具影响力的智能基础,促使学生用心体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沟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促进问题的联想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概念课教学中,不是直接给出定义,而是让学生参与到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的过渡体验中,让学生从形式上、结果上体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是方程的发展过程,是类比的思维体现,由此产生对知识的迁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关联知识点,让学生参与关联知识点的过渡体验,是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生成的重要途径。

3.参与“矛盾点”突破体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真谛,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精心设置矛盾冲突,学生在冲突中质疑、在冲突中探究、在冲突中发展,从而使数学学习内容变得生动而有趣,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变得全面而深刻,最终使数学教学的课堂成为学生发展自我的平台,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如图:在△ABC中,∠ACD =2∠B,AD平分∠BAC,CD⊥AD于D。求证:AB=AC+2CD。

(1)读题,说一说目前获得线段和有哪些方法?在本题中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理由是什么?你碰到了什么问题?(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

(2)把你解决问题的方案说给你的小组听一听,让大家帮你解决。(让矛盾处于共享中,充分让学生体验)

(3)反思解决过程,找出不能解决的原因,通过该题你获得了哪些经验?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努力运用假设猜测、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揭露、解决认知矛盾过程,去体验发现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的不断沉积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他们的一种能力——学力。参与问题解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验,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才是能达到的更高境界。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发现课堂中的体验是有效的学习方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验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不要一口咬定体验只有“动手”和“亲身经历”一途,每个活动体验点、每个能力体验点都能设计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细节,而每个细节设计中体现的都是教者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上,我们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培养学生能力的“体验点”,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地发展。

猜你喜欢

过程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