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旧址保护规划研究
——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与团部旧址为例

2017-08-09汤移平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团部旧址

汤移平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30032)

革命旧址保护规划研究
——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与团部旧址为例

汤移平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30032)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独特的时代特色和密切的社会关联性使之别具一格,其价值特征也各不相同。革命旧址作为我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文物的突出代表,其保护与利用不仅可使革命精神进一步弘扬,而且对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与团部旧址的保护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结合旧址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的评估,从保护区划、保护措施、展示规划、环境规划等方面着手,通过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采取工程加固、修缮清理等保护措施,制定展示工程与路线,明确环境治理目标与内容等的研究,阐述了旧址保护的基本框架和模式,旨在推进革命旧址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革命旧址;师部与团部;保护规划;工农革命军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至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公布7批,共4 295处。其中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文物现已遍及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709处,占该类文物总数的16.5%。革命旧址是见证和展示某一特定历史的重要场所与载体,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与团部旧址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县城内。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原为修水县伪商会,兴建于清末民国初年。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进驻修水,师部领导人及师直机关八大处均在此办公。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原为凤巘书院,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进驻修水后,第一团团部驻扎于此。

1986年6月,修水县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布师部与团部旧址为该县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旧址现状分析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修河上游。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与团部旧址位于修水县城老城区内。旧址周边大部分用地都被其他单位占用,建筑密度大,场地狭窄(图1)。周围建筑格局、街巷尺度、道路铺地等与旧址冲突严重。总体风格没有延续早期特征,不能很好地体现历史文脉,也无法突出其中蕴含的革命意义[1]。

图1 用地现状图

师部旧址保存基本完整,坐北朝南,建筑比较破旧,局部有剥落。旧址西接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东大门与北门路过渡空间相对狭小,门前人车混杂,交通混乱,缺少停车位置。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一进二重,中嵌天井,青瓦屋面,麻石门框。天井院占地面积较小,布局紧凑。师部旧址建筑面积为350 m2,占地1 200 m2。旧址上堂为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设计、制作的地方,左右各一间房,为师长、副师长办公居住场所。下堂左右各二间,分别为师部机关的参谋、副官、军需、军械、医务、兽医、被服、经理八大处办公室。1977年师部旧址进行了局部修整、复原陈列并对外开放。

团部旧址原为凤巘书院,建于清末,砖木结构。分前、中、后三厅,现只存中厅。其南面为修水县招待所,建筑风格与团部旧址冲突较大。北面为幼儿园和艺术培训中心,东面为临街商店,比较破旧。西面为居民楼,与旧址也不太协调。目前,团部旧址屋面漏水比较严重,顶柱、挑梁有少许虫蛀。粉刷和油漆皆有脱落。两面山墙局部有破坏,厅堂内部柱础亦有损坏,天井间部分屋顶较为破烂,天花板瓦砾沉积,局部有裂缝,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急待维修。

2 现存主要问题评估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与团部旧址为建筑类遗存(图2),属不可移动文物,其主要危害可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大类。

图2 遗存评估图

2.1 人为危害因素

师部与团部旧址区内的人为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占压:师部与团部旧址位于县城中心地带,周围大部分用地都被其他单位占用,场地狭小,不利于开展维修和保护工作。由于周边乱搭乱建、垃圾随意堆放、地面污水明排、公共卫生设施简陋且数量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师部与团部旧址的整体风貌。

(2)居民生活:师部与团部旧址周围现仍有不少居民,其生活垃圾的堆放对旧址环境造成了一定危害。目前采取的市政和环卫改善措施虽有一定成效,但人们日常生活对旧址的影响仍然存在。

2.2 自然危害因素

自然危害主要指因自然、环境等因素对旧址产生的各类危害。师部与团部旧址区内的自然危害因素主要包括雨水、灰尘、渗漏、白蚁、外力等内容。

(1)雨水:修水县常年降雨量很大,雨季时间长。旧址受雨水侵害严重,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2)灰尘:由于旧址靠近城市干道,绿化不足,空气中尘土较多,结果导致建筑内部灰尘沉积非常严重。

(3)白蚁:旧址内部大都为木质构件,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已遭受蛀虫、白蚁等的破坏。

(4)外力:由于受重力和其他外力的影响,加上暴雨、灰尘、渗漏等的综合作用,旧址目前已出现墙体开裂和砖瓦破损的情况。

2.3 危害现状评估

通过对旧址面临的人为和自然危害进行评估(表1),可将其等级分为轻微、一般、较重、严重四级。

表1 危害现状评估表

3 旧址价值评估

文物古迹的根本价值是其自身的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以及伴随着社会发展衍生出的社会价值[2]。师部与团部旧址各具特色(图3),它们既有典型的南方建筑院落形态,又有传统书院的空间结构特征,是一处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革命旧址。

图3 旧址平面图

3.1 历史价值

修水县是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主要策源地之一,修水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滕代远、肖克等革命战斗的地方。师部旧址作为秋收起义指挥机构所在地,在此指挥打响了秋收起义第一枪,并在此设计、制作且率先升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光辉旗帜。团部旧址是修水起义主力之一的第一团团部所在地。

师部与团部旧址真实记录了工农革命军在此的生活场景,它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和革命先烈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3.2 科学价值

旧址的平面布局、结构形式、院落形态、构件雕饰等是其科学价值的重要体现。师部旧址为砖木结构,“八” 字形大门,麻石门框与座墩,封火山墙。大门上方镶有“修水县商会”青石横匾,两边花格窗户,屋顶为“匙瓦”铺盖。团部旧址亦属砖木结构,现仅存上堂和中堂。上堂为重檐屋顶,左右各有正房一间。中堂两侧均为天井,有着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师部与团部旧址为研究修水当时的建筑科学与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3 艺术价值

师部与团部旧址具有典型而独特的南方建筑特征,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江西传统建筑多用天井进行采光和通风。师部旧址左右对称,中为天井,团部旧址左右两侧均为天井,其空间构成充分体现了建筑的形式美和秩序美。旧址造型独特,雕饰精美,是研究修水清末建筑和雕刻的实物见证。

3.4 社会价值

师部与团部旧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弘扬优秀革命传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向世人展示旧址深厚的历史信息,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不仅可使人们了解先烈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创造精神,还可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师部与团部旧址不但是修水红色历史的见证和红色旅游的重要基地,它还是外界了解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4 保护区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结合旧址本身性质和环境特点,将旧址保护区划分为两级: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4)。

图4 保护范围图

4.1 保护范围

本规划主要包括师部与团部旧址两部分,保护范围面积为8 013 m2(图5)。

图5 保护规划总平面图

师部旧址(包括秋收起义纪念馆部分)保护范围为旧址内全部建筑,以及东至旧址4 m,南为20 m,西为40 m,北为8 m,总占地面积为2 038 m2。

团部旧址的保护范围包括团部旧址内全部建筑,且西至县国税局,南至凤凰山路,东至北门支路沿街商店,北至县中心幼儿园,总占地面积为5 975 m2。

4.2 建设控制地带

建设控制地带是在旧址保护范围外划定的区域。1987年12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明确师部旧址的建设控制地带为旧址外50 m,团部旧址建设控制地带未予说明。

结合修水县总体规划和旧址周边实际建设情况,本次确定的建设控制地带较之前有所变动,其控制范围为以师部与团部旧址的几何中心点为参照,由此向北102.02 m,向南165.34 m,向东84.55 m,向西87.16 m所形成的围合区域。

4.3 管理要求

保护范围管理规定如下:

(1)保护范围内只能进行旧址保护、修复和展示工程,除必要的保护、展示及辅助设施外,不得设置任何与旧址保护无关的设施;

(2)保护范围内占压旧址的建(构)筑物,必须拆除或迁建;

(3)旧址的保护维修工程必须按法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4)保护范围近期采取开放式管理,远期管理设施建成后,可采取封闭式管理,并予以安全维护;

(5)保护范围用地性质(文物用地)不得更改;

(6)加强保护范围内绿化,绿化工程应以浅根植被为主;

(7)逐步搬迁保护范围内与旧址无关的各类建(构)筑物。

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要求如下:

(1)严禁建设带有污染性质的项目,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旧址安全或其他破坏环境的活动;

(2)严格控制本区内的土地使用性质,禁止爆破等危害行为;

(3)严格控制本区内的各项建设,所有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程序,经文物主管部门的严格审定,并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4)对该区内的新建建筑,要求其建筑风格、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与当地传统建筑基本协调,高度不得超过8 m;

(5)维护区内环境,改善植被和绿化。

5 保护措施

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价值,即保持原有造型,结构法式,制作工艺,构件材料等,保持历史形成的环境风貌[3]。在保护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可逆性措施。

旧址目前的破坏主要来自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旧址区内外环境,防范或减轻人为和自然的影响,以便控制态势的进一步发展。

旧址在选择和使用保护材料时应谨慎,对所采用的材料和技术应进行筛选,经前期试验和评估,证明其无害后,方可投入使用。

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工程加固、修缮清理、局部复原等(图6)。

图6 维修工程措施图

5.1 工程加固

团部旧址东面与北面墙体皆有破损,内部柱础亦有损坏,这些都不利于旧址的保护和展示,因此必须实施加固工程,确保旧址安全。

针对旧址外墙局部存在损坏和脱落的情况,工程加固措施主要从消除或轻剪切应力、合理改善墙体承重能力等方面入手,可考虑喷锚加固,或砌块、挡墙等工程加固措施。

在实施保护措施前,均应当针对具体情况,在现场分析、试验的基础上,对工程保护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估。保护方案必须经修水县文物、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通过方可实施。

5.2 修缮清理

修缮主要包括修理、修复以及科学复原等内容,是古建筑保护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修缮古建筑的目的是以科学技术的方法防止损毁,延长其寿命,而且须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4]。

根据旧址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对旧址天花,楼板,墙壁进行清理。由于缺少管理,旧址楼板已被灰尘、蛛网等覆盖,局部有霉菌生长,因此需认真清理,使之恢复原貌。其次,对柱子等的保护必须现场验证,进行科学筛选,用最适宜的化学材料进行保护和处理。

旧址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柱子和其他木构件进行防朽和防潮处理,重点清除建筑腐朽部分,且对其进行修复。对周边土壤也应进行一定处理,预防白蚁危害。

6 展示规划

要实现古建筑的合理保护,仅保证其不受损坏的简单保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保护原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它的现代价值。对于师部与团部旧址来说,就是要充分展示和发挥其历史、艺术、科学以及社会价值。因此展示工作应对旧址保存现状、历史文化价值和展示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坚持保护和展示利用相结合原则。展示工作还应结合旧址自身特点,合理规划,充分体现旧址及其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师部和团部旧址展示主要包括师部、团部旧址建筑本体、室内陈列等。保护范围内秋收起义纪念馆的展示内容主要包括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12件及大量目前尚未定级的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源。旧址环境主要包括新建的主纪念碑、纪念雕像和纪念碑林。

6.1 展示原则

以保护旧址风貌格局为前提,配套设施的建设应与旧址整体环境相协调。注重展示过程中旧址与其他文物的保护。展示项目的申报、设计、施工、审批、验收必须按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展示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师部与团部旧址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展示旧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6.2 展示工程

(1)基本要求。所有展陈工程,包括用于展示与服务的建(构)筑物、铺装、绿化等都必须以保证旧址安全、不影响旧址原貌为前提。建(构)筑物在外形上应尽可能简洁,弱化形象。材料的选择要有可识别性,同时与旧址环境协调。

(2)植被景观设计。保护范围内植被景观应根据旧址风格进行设计,以本地植被种类为主,营造优美宜人的景观环境。服务区绿化应尽量采用适宜本地气候的品种。

(3)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的展陈体系。纪念馆应充分运用文字、图像、实物模型、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全面、生动、科学地展现与师部和团部旧址相关的历史信息,普及基本的文物保护知识和旧址保护要求,使其具备知识性和生动性。

(4)展陈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用房、展示标志、休憩场所、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展陈配套设施,且须保证旧址本体安全。应尽可能利用现有设施,充分发挥其作用。规划建设方案需经相关部门依法论证和审批,不可对文物本体造成危害。

6.3 展示路线

本规划设计了3个主入口,分别为北门路师部旧址主入口、凤凰山路秋收起义纪念馆主入口、凤凰山路团部旧址主入口。同时,在团部旧址北部设计了一个次入口,提高旅游线路的通畅性(图7)。

(1)步行游线。旧址保护区采用两级步行游线,其中:一级步行游线为师部主入口至秋收起义纪念馆,且贯通团部南北的主游线,即经过师部旧址、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和团部旧址这3个重要景点,这是游客必经的线路。二级步行游线分布于团部旧址区内,涵盖旧址区的所有景点和设施。线路主要经过主停车处、纪念碑林、纪念雕像和主纪念碑。

(2)展示路线。师部旧址展示区主入口位于北门路,团部旧址展示区主要入口位于凤凰山路,具体展示路线如下:

北门路主入口—师部旧址—秋收起义纪念馆—团部旧址主入口—主纪念碑—团部旧址—团部次入口。

值班室—停车位—纪念碑林—旅游公厕—纪念雕像—主纪念碑—团部旧址主入口。

图7 展示规划图

7 环境规划

7.1 原则及目标

保护师部与团部旧址空间的整体性,历史的延续性,以及环境的真实性。对历史文化遗存,在分级评定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在保护方法上分轻重缓急,保护要有重点,以保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为目标,为旧址提供良好的展示氛围[5]。

7.2 环境整治

治理旧址保护范围及其周边环境,完善绿化配置,保证旧址本体与背景环境之间良好的视觉通廊。根据旧址保护与发展要求,结合旧址展示需要,进行步行游览道路系统及消防、后勤等辅助性车行道路系统的建设。新建道路在设计与动工之前,须进行论证。保护范围内的水、电等管线设施建设应保证旧址安全,所有管线在设计与动工之前同样须进行论证。

保护区内不符合风貌要求、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设施应逐步清除(图8)。禁止乱搭乱建,尽可能保护旧址区的历史景观风貌。结合修水旧城改造与城市发展要求,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图9),以满足旧址展示的需要。加大消防设施的投入,尽量消除火灾隐患。

图8 环境规划措施图

图9 基础设施规划图

7.3 环境保护

在旧址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若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排放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一切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项目必须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设置垃圾填埋场和垃圾转运站,垃圾采用定点收集、集中清运的方式进行处理。根据环境卫生及展示的需要,沿旧址展示路线定点设置环保型垃圾收集器。一律采用地下给排水系统,禁止污水随意排放,加强公厕等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

7.4 景观保护

环境是旧址历史文化和景观风貌的载体,整体环境风貌的保护对旧址历史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尽量保持旧址区内的视廊通透,使旧址区与背景环境之间相互呼应。周边环境应坚持本土化,突出地域特色。

根据保护区生态、景观、环境的特点,调整植物种类、密度和高度等。规划建设必须以不破坏旧址现状和环境风貌为前提,对于影响环境风貌的建(构)筑必须实施拆除或整改,清除保护区内的无关标牌。新建服务设施应严格控制其建筑高度和风格,在外形设计上应尽量简洁。

8 管理规划

基层文物管理机构是文物最直接的管理者,文物保护中最基本的工作,如日常保养、记录监测、灾害控制等,都必须由基层保管机构实行。要创造条件,使师部与团部旧址管理机构成为实施保护全过程的主持者和监督者。保护工作的相关程序和步骤,都要依法备案或报批。

8.1 管理原则与机构建设

坚持“文保优先,科学发展,依法行政,有效管理”的原则。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与义务。充分利用现有力量,开展课题研究,使之合理开发与利用。

完善现有管理机构,保障工作经费,实施专人负责。进行职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对游客满意度、各时段游客量,以及游客安全等进行分析和监测。

8.2 管理内容

全面负责保护规划各项内容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做好旧址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及时解决旧址保护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可能造成的损害采取预防性措施。制定《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与团部旧址保护管理办法》《游客参观守则》等规章制度。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排除不安全因素。积累数据,为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9 结束语

红色旧址是见证和展示某一特定历史的重要场所和载体,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不可移动文物。加强革命旧址的保护,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12日对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贯彻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方针,既要注重有效保护、夯实基础,又要注意合理利用、发挥效益,在保护利用中实现传承与发展,为推进文化遗产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1]吴铮争,帅海浪.延安革命旧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王家坪革命旧址为例[J].城市问题,2013(11):38-39.

[2]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关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若干重要问题的阐述[Z].2000.

[3]马炳坚.《威尼斯宪章》与中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J].古建园林技术,2007(3):34-38.

[4]罗哲文.古建筑维修原则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兼谈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的中国特色问题[J].建筑学报,2007(3):31-32.

[5]沈旸,蔡凯臻,张剑葳.“事件性”与“革命旧址”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J].建筑学报,2006(12):48-51.

A Study on the Revolutionary Site Protection Planning——Based on the Revolutionary Army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in the First Division Headquarters and the First Regimental Headquarters as an Example

TANG Yip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32, China)

Important historical sites and representative buildings in modern times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Unique era characteristics and close social relevance make them having a unique style. Its value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different. The site of the revolution 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and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relics,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t can further promoted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for old revolutionary areas. Comprehensive analyzed the protection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former division headquarters and regimental headquarters of the First Army First Division of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volutionary Army. Combined with the evaluation of the site value that include of history, science and art etc. study on the zone of protection, measures of protection, planning of display, planning of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By delimiting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and the zone that construction were controlled. To take engineer reinforcing,repairing, cleaning and other measures of protection, formulated displaying protections and routes. And study on the Object and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t expounded the basic framework and model of the site protection. 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revolutionary sit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volutionary site;division headquarters and regimental headquarters;protection planning;the revolutionary army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TU984

A

汤移平(1980-),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艺术、文化遗产保护。E- mail:448156072@qq.com.

猜你喜欢

团部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油画
记忆深处的购物
浅析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从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说起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苏中部队为我开过追悼会
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
上官团长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