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就业:形势、趋势及有效应对

2017-08-09吕明晓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6期
关键词:盲人残疾人工匠

■吕明晓/文

残疾人就业:形势、趋势及有效应对

■吕明晓/文

“十三五”以来,残疾人就业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既有积极有利的因素,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为积极应对残疾人就业的困难,需要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加强友好环境建设,有效引导用工单位和残疾人相互调整适应。

一、当前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形势

(一)就业环境不乐观

从就业大环境看,虽然有深化改革带来红利、城市化进程加速等有利因素,但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内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经济运行虽然企好向稳但增速有所回落,全社会能提供的岗位容量和年度增量有限。

(二)就业竞争激烈

从劳动力市场供给看,每年有约700多万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近有1000多万大学生竞争岗位。

(三)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结构性矛盾看,一方面,由于机器换人、腾笼换鸟、转型升级以后部分老职工不能适应岗位机电化、智能化要求,另一方面,一些大学毕业生、二代农民工更挑剔地乃至宁缺毋滥地选择从事工作环境较好的白领岗位。“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既是因为一些求职者观念未能及时转换,缺少技能或技能单一,特别是技能精深型蓝领太稀缺,也是由于政策引导、社会支持、职业培训不够到位。

(四)残疾人就业能力存在短板

残疾人自身的受教育水平、能力素养、职业技能水平与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劳动力市场中缺乏竞争优势。残疾人面对无障碍环境不到位、社会和用人单位或多或少存在的歧视和偏见,很容易受挫,就业的积极性降低。

(五)残疾人就业总体局面没有改观

由于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难以全面突破、集中就业在下滑、创业困难重重、盲人聋人就业渠道窄、智力精神残疾人就业率低、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就业服务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新型的电商就业创业受市场因素影响波动性大、不稳定、成功率小,这些困难和问题决定了残疾人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不高、稳定性差、收入偏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二、残疾人就业的趋势变化

随着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逐渐完善并形成体系,就业帮扶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就业服务不断优化,残疾人就业有所好转。从监测报告看,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虽然逐年增多,但劳动年龄段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逐年小幅提高,并且和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趋势变化及显现特征。

(一)六类就业形式并存并进,残疾人就业框架体系不断完善

第一类是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目前按比例就业已经推行了20多年并且成为国家法律制度,成为了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目前全国此类就业有66.9万人。第二类是残疾人集中就业,发端于建国后,20世纪80-90年代快速发展,但近十多年来有所萎缩,目前全国此类就业有29.3万人。第三类是灵活就业、个体就业,在国家倡导“双创”背景下蓬勃发展,目前全国此类就业有300万人左右。第四类是辅助性就业、庇护性就业,对象主要是智力、精神和部分重度肢体残疾人,重在提高生活自理、简单劳动生产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最终目标是回归社会,此类就业人数有13.9万人。第五类是公益性岗位就业,起到兜底保障功能,此类就业人数有7.9万人。第六类是农村种养殖业和加工业,在东部地区由于城乡一体化的缘故,此类就业的界限已然淡化,在中西部地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全国有450余万。此外,还有相对类别化并且管理单列的盲人按摩就业,分为保健按摩和医疗按摩两种序列,盲人保健按摩店主、医疗诊所负责人归为个体就业创业,在保健按摩店就业的归为灵活就业,在医疗机构就业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多为按比例就业,符合条件的盲人按摩机构经申请可批准为集中就业机构。以浙江为例,全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1200余家,从业人数4300多人;315名盲人取得医疗按摩资格证书,86人在医疗机构就业,开办了35所盲人医疗按摩所。

(二)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支持逐渐增强,但残疾人不愿意就业的现象仍然存在

国家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完善的支持政策使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成本和风险有所降低。全社会对残疾人更加尊重和理解,交通便利、无障碍设施完善、智能通讯设备普及推广、高科技辅助器具更多配备、志愿助残服务到位,让残疾人走出家门或居家就业。残疾人就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的是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权衡比较后不愿意就业,有的则是身体条件不大允许或者心理比较封闭,害怕外出打交道或遭遇不安全。

(三)残疾人更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更加注重抱团合作发展

残疾人对体面就业、高质量就业有更多的诉求,身处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残疾人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不服人、不服输、不将就、不委屈,不喜条条框框,不愿包办代办,想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规划人生,在公共场合和公私媒体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残疾人就业摒弃了单打独斗的模式,通过更多抱团式发展合力打造品牌,凸显能人辐射带动效应。

(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深耕工匠,投身电商文创

现在很多人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工业流水线产品,承载着独具匠心、精雕细琢的手工艺作品,以其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得到市场的热捧。残疾人响应国家弘扬工匠精神的号召,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刻苦钻研工匠技艺,得到市场的认可。互联网在购物、出行、支付方面的便利,让多数人受益和参与,许多残疾人学网、触网、用网,特别是电子商务具有准入门槛低、交易成本小、流通效率高、时空限制少等优势,电子商务及其庞大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加上“互联网+”的融合性、渗透性和附加性,十分适合残疾人就业创业,既可以直接开网店、做微商,也可以从事客服、美工、销售、策划等工作。

三、残疾人就业政策与服务的浙江实践

近年来,浙江省围绕残疾人就业增收和全面小康目标,积极应对残疾人就业的形势变化,在政策、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探索。

(一)进一步加强重点群体的兜底保障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

浙江省政府规定,为提高残疾人的就业意愿,生活、护理、康复、社会保险等四类补贴不计入城乡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的收入,在核定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收入时,其首次就业或自主创业1年内所取得的收入可不计入,1年以后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后再行计入。每年组织“就业援助月”活动,落实残疾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开展高校残疾大学生就业专项,落实贷款贴息、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农村电商物流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见习补贴等扶持措施,全方位支持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在公益性岗位中设置一定比例用于安置残疾人就业,并落实岗位、保险等补贴。在规划布局、加强管理基础上,加大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扶持力度,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经费外,每安置1名残疾人,每年按不低于当地2个月最低工资的标准予以补助,并对场地(所)租赁、技能培训、康复器材(设备)配置、无障碍设施改造及综合责任保险和残疾职工社会保险等支出给予相关资金扶持,还在土地保障、税费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予以强有力的支持。

(二)探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安置机制,促进残疾人就业

响应残疾人平等就业、融合就业的诉求,落实国家和省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意见精神,党政机关方面,省级党政机关、市级政府残工委和省市县三级残联要在2018年前实现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目标,建立起残疾人单招单考机制,2015年4家省级机关成功录取3人,2016年6个市级机关7个岗位最终录取5人,2017年省市县乡四级拿出了24个岗位。为了提高制度刚性,省委组织部等部门文件规定,应安置未安置的单位,如果不报送安置计划或最终未完成安置任务,将停止进人。省残联连续三年举办残疾人公务员考前辅导培训,让残疾人在笔试中取得较好成绩。事业单位方面,2016年全省有近20个市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残疾人,2017年省人力社保、省残联编写工作指南,指导6个省属事业单位、9个市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残疾人。国有企业方面,自2015年举办首次省属国有企业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后,这两年省和各市通过纳入社会责任公示与考核、报送计划、举办两年一度的国企专场招聘会或残疾人招聘会国企专区等方式,促进国企安置残疾人就业。

(三)通过职业培训、工匠大赛、工匠人才展示、名师大师结对、支持开设工作室等方式,培育残疾人工匠队伍

省级重点开展高端、示范培训,市县开展初中级、结合地域经济特色的培训,努力打造“一地一品”,每年培训残疾人2.5万名。建立残疾人工匠竞赛周期机制,2016年三大类别11个项目有392名残疾人、35名专家参加,共有82名获奖,其中获得“浙江省职业技术能手”称号的18人,取得职业资格晋升资格的11人。2017年设置嘉兴、丽水两个分赛区和10个项目。浙江卫视《爱心浙江》栏目已开展残疾人工匠系列报道8期,展示残疾人工匠风采。协调省人力社保厅、省经信委及省工艺美术协会,对接名师大师结对帮扶残疾人工匠,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培育残疾人工匠,还将通过扶持政策鼓励残疾人工匠开设工作室。

(四)实施电商助残计划,开展电商助残就业创业合作

浙江省商务厅等3部门发布《关于实施电商助残计划支持残疾人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浙商务联〔2016〕50号),要求到2020年,全省扶持1万名残疾人从事电商创业,帮助2万名残疾人在电商企业就业,培训5万名残疾人参与电商活动,每个县(市、区)都建成一个残疾人电商创业孵化园(基地)。推动省残联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为期三年的电商助残创业就业合作,从电商培训、岗位提供、流量补贴、贷款贴息、村淘创业及合伙人就业、十佳评选、数据共享等七个方面给予残疾人扶持。2016年,全省共有43期电商培训班得到淘宝大学师资支持,57人得到流量补贴或利息红包,854人得到云客服、云审核岗位,102人实现村淘创业及合伙人就业。2017年将开展“浙江省阿里巴巴网络创业十佳残疾人”评选,由省残联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予以表彰并授牌,省残联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

(五)积极挖掘残疾人创业项目,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为挖掘残疾人创业项目,2016年,省人力社保厅、商务厅、工商联、省残联搭建残疾人创业项目遴选平台,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承办,历时十个月,全省近400个项目申报,32个入围省级培训、路演,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网络全程直播路演实况,颁奖典礼电视录播。2016年筛选、确定11个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园)试点单位,2017年全省启动30家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其中10家为省级示范基地,努力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

(六)同步推进盲人保健按摩和盲人医疗按摩,促进盲人就业

保健按摩重在提升职业水平、加强创业扶持、给予社保补贴、规范行业管理、注重风险规避。医疗按摩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精神,做好盲人医疗按摩资格考试,通过计算机化考试让更多盲人能取得从业资格;按规定开展职称评审、继续教育,健全能力评价机制,畅通职称晋升通道;协调人社、卫计等部门,鼓励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开办诊所并将其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在省级康复医疗机构示范带动的基础上,推动各地设有保健按摩科室的公办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机构积极吸纳具有从业资格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

(七)支持残疾人企业家抱团合作和参与社会事务,开展雇主培训、信息公示

杭州、湖州及10余个县区成立残疾人企业家协会,有近10个区县打造残疾人创业一条街。各级残联推荐30余位残疾人企业家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省每年开展雇主培训5700余次,还通过媒体、网站等向社会和用人单位公示残疾人就业安置情况,营造支持残疾人就业的友好环境。

四、残疾人就业服务的努力方向

党和政府更高的要求、残疾人更迫切的需求,是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内生动力。在新的形势下,残疾人就业及就业服务追求精准、有效、及时、规范的取向,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加强。

(一)加强残疾人才培养

一是努力提升残疾人的学历教育,跟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残疾人人力资源。二是深入推进残疾人工匠人才建设,鼓励和培育残疾人工匠成为工匠能手乃至大师,开设工作室。三是继续抓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后促进就业的实际效果。

(二)加强数据信息管理

一是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趋势,融入当前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局,探索残疾人就业服务“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不用跑”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做到互联互通,让残疾人能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就业服务。二是要不断健全残疾人就业和培训数据信息的智能移动设备掌上采集和动态更新,提高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时效性,为残疾人就业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要建立健全和不断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统计指标体系,科学反映残疾人就业及就业服务实效。

(三)加强服务供给能力

一是要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的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保持就业服务人员队伍稳定,通过业务培训、知识更新提高服务能力,适应残疾人就业需求。二是搭建科学有效的残疾人服务平台,增强服务的互动化和即时性,不断普及精准、有效的服务理念,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传统服务方式向“互联网+”服务方式转变,广泛开展就业服务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田间地头等“五进”活动,打通残疾人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更多运用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不断拓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多元供给方式。

(作者单位:浙江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盲人残疾人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自首的盲人
工匠赞
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