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砖国家合作平台与我国经贸发展机遇

2017-08-09王军锋孟祥霞刘美玲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6期
关键词:金砖国家发展

■王军锋 孟祥霞 刘美玲/文

金砖国家合作平台与我国经贸发展机遇

■王军锋 孟祥霞 刘美玲/文

一、前言

时代的内涵集中反映社会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和社会范畴。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金砖四国”(BRIC)引用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和印度(India)英文首字母。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金砖国家(BRICS)标志以五国国旗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合作与团结。

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金砖机制是当今世界新兴力量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过去10年,金砖国家相互包容、携手同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50%。金砖国家国土面积约占世界30%、人口约占世界42%。遵循事物发展普遍性原理,金砖国家正视各国的发展现实,谋求各国共同发展,顾及不同国家发展差异,协调各国发展进程,金砖合作平台起步至今走过10年,整体经济增速远高于发达国家,经济总量从占全球7%跃升至23%,贸易和投资占全球比重均大幅增长,在世界格局的天平上,金砖国家的份量显得很稳、很沉。在金砖合作第二个十年,围绕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拓展合作空间、筑牢联结纽带、创新合作思路、厚植合作根基、携手发展合作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彰显了大国担当,成为强劲推动各国共同发展,融合世界经济动力源和稳定器作用,誉为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变革中“现象级事件”,展示了国际新兴市场凝心聚力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的锐不可当之势。

二、金砖国家合作动力源及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贸易和投资低迷,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治理滞后、发展失衡三大矛盾突出。从金砖国家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调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仍未形成。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和南北差距扩大,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际经贸规则碎片化问题突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从我国发展看,经济增长是一个L形的趋势,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重点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产业层次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金砖国家契合各国发展需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拓宽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有利于的发展环境。例如:南非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金融系统,是进入非洲的重要门户。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从我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发,连接东南亚、印度、非洲港口。我国和南非都是金砖国家成员国,双方贸易发展迅速,经济互补持续性强。南非与我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建设合作,共同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显示了南非人民的真诚愿望,被视为“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增长新的引导力量。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575亿美元,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10月对柬埔寨、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度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果阿峰会”上习主席提出五点倡议与他一个月前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提出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增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建设好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两块“金字招牌”。金砖国家合作十年多来,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取得一系列惠及5个国家和世界的阶段性成果,让合作各方得到实实在在互利共嬴的收益,实现了从理论构想到实践创新的重大跨越。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既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市场和更多、更深、更广的国际合作。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上,从张骞“凿空西域”驼铃桨声跨越时空,到如今飞驰的中欧列车,在新起点上再出发,古老的欧亚大陆上,数千年日出日落,风吹不尽黄沙,掩不住驼铃。2000多年后的今天,迎着新时代的旭日与霞光,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以聚沙成塔的努力,打造“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合作、治理、发展新模式,擘画出美好愿景和前进方向;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用发展的杠杆撬动金砖国家的未来,开启通向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的大门;中国精神、中国道路,正在源流不断地诠释丝路精神内涵,拓展最多互利契合点、寻求最大共嬴公约数,表明金砖国家合作平台与我国经贸发展机遇将更加凝心聚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进外贸转型增强服务业竞争力。会议决定用2年时间,在天津等10个省市和哈尔滨等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对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8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从“一对一”单点合作向“一对多”的整体协同转型进行探索,推进外贸转型增强服务业竞争力。

三、诠释丝路精神内涵,加强金砖国家合作设想

(一)发展理念

加快市场培育,构建金砖国家合作大计。从产业、市场、制度入手,加快能源经济发展推进方式,通过加强产业链向主导力、供应链向成长力、服务链向需求力、价值链向生态力、创新链向驱动力对接,政策重心从经济增长向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转变;政策目标从促进有形要素积累向促进创新和知识资本积累转变;政府手段从原来优先型政策向普惠功能型政策转变。

(二)发展机制

推出更多模式,构建金砖国家共建合作平台。从速度、结构、动力入手,调整经济结构,营造合作机制,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快推进沿线国家开展境外投资、跨国并购、金融服务等,利用政策创新先发优势,推进产业治理、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产业要素等优势互补、资源互换、多方共商,为提高金砖国家合作平台与我国经贸发展机遇,提供制度红利与政策保障。

(三)发展模式

一是强化合作监管,构建金砖国家共享发展成果。从规模、机制、质效入手,加快创新经营理念与发展理念,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实现激励约束相容机制,提高金砖国家市场话语体系。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坚持市场培育。从商品、资产、权益为标的,通过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产业对接、项目合作、信息共享,建立金砖国家合作平台与我国经贸发展机遇双方稳定关系。

三是加快合作平台新业态、新主体、新动力对接,从物流、投资、金融为切入点,强化经营管理本土化、资源整合全球化、外部支持专业化,积极催生金砖国家本土交易、本土交割、本币结算,发挥经济稳定作用。

(四)发展内容

一是发挥经贸合作服务基础功能,提升中国软实力。经贸合作作为金砖国家服务基础功能的“塔基”部分,是市场不断向上提升金砖国家软实力的支撑与“基石”。任何商品交易都必须充分立足服务基础功能之后,才具备向高层次经贸合作嬗变与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才能发挥衍生品市场应有的功能与效率。由于金砖国家大批量的经贸商品可以在市场体系中进行交易,因此各种服务基础功能在金砖国家贸易市场上得以集中反映,推动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和企业集群互动发展格局的形成,发展经贸合作出发点则是为更好地提升与服务金砖国家市场,提升我国软实力获得更加有效的运行与周转。

二是展示中国创新成果,打造金砖国家发展新引擎。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金砖国家建立以来,各国合作意愿日益增强,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我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总额达1万亿美元,投资累计超过200亿美元。我国企业在金砖国家建设2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制造”“中国建设”“中国服务”受到金砖国家的欢迎,拉动了各国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合作和技术传播,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打造金砖国家发展新引擎注入中国力量。

三是促进能源和国际产能合作,输出服务彰显“创能力”。能源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和国际产能合作是提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一带一路”核心即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目标,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借助金砖国家合作平台,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双多边机制,以能源为核心,共商合作大计,带动全方位合作;以能源为引领,共建合作平台,带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能源为基础,抓项目、抓建设,带动国际产能合作,促进金砖国家区域经贸制度性安排、全面提升金砖国家经贸水平取得巨大成效。这既是快速发展金砖国家经济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对金砖国家输出服务彰显“创能力”的积极响应,为中国寻求和创造制度性话语权提供切实可行思路。

四是打造中国道路“走出去”平台,融合发展汇入“大战略”。营造有利于我国大宗商品贸易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构建全球自贸区网络,突破发达国家“利润压榨”及“市场圈定”,加强“金砖国家”潜在影响,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合作架构,促进经济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探索发展共同体与谋求互利共赢新模式。加速聚集支撑我国大宗商品贸易发展的金融资源,利用现有双边、小多边、多边机制搭建一个以金砖国家为核心战略伙伴关系网络,建立区域平台联盟,推进产业主导,催生贸易活力,功能重心转向市场,重构定价规则,加速聚集支撑金砖国家贸易发展的金融资源和商品贸易定价权能力,打造中国道路走出去平台,融合发展汇入“大战略”发展空间和适应国际市场能力。

(五)发展路径

一是释放政策能量。首先从“企业-市场-政府”层面消除金砖国家障碍,集聚合“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创新链”五大资源,增强合作平台贸易要素。

二是强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运营、贸易定价、风险管理功能,主动参与金砖国家金融资产跨国配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三是培育主体平台。开展风险转移、金融服务、产业整合,创新金砖国家“主导力、成长力、需求力、生态力、创新力”合作路径。

四是强化开放布局。设立上海等11个自贸试验区,天津等15个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五是加快金砖国家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充分利用投资所在地要素,支持人民币逐步成为区域结算货币,打造发端于中国、贯通于金砖国家(国土面积约占世界30%、人口约占世界42%)经济大走廊新局面。

(六)发展对策

一是营造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平台与我国经贸发展机遇政策和市场环境。①坚持抓市场、强根基、创机制、转方式、调结构、深化市场改革,完善要素市场体系;②增支撑,催活力,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创新驱动机制,从资源、能源、土地、环境、资金、劳动力及市场需求,优化改革主题、布局、方式、模式四大空间;③创政策、创环境、创资源,激励创新行为,增强竞争推动力,向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发展。

二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速金砖国家与我国经贸发展机遇。①利用现有双边、小多边、多边机制搭建一个以中国为核心战略伙伴关系网络,建立区域平台联盟;②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深入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发展空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③“政企联动、政策推动、空间换地、电商换市”,推进产业主导,催生贸易活力,实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最佳配置。

三是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平台,扩大金砖国家与我国有效投资。①规划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地域刚性需求,积极抓好“亚投行”丝路基金融资作用;②突破区域制约,加强要素供给,扩大有效投资,做好“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③扩规模、增活力、促优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经贸发展道路。

四是坚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形成、技术进步,持续发力。①优化发展机制、提高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②突出制度供给,选准改革主体,培育发展动能,加强前瞻性引导,在管理服务、风险控制、政策推进上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全局谋划;③聚集科技推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供给需求、规模速度、增长活力向高端技术、品牌转变,实现创新发展。

基本项目:2013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省级基地《光明日报》全国重点招标课题《浙江大宗商品市场物流组织模式创新研究》,批准号2013ZB05后期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猜你喜欢

金砖国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El nuevo mundo de los BRICS
窑里金砖的演绎
迎金砖会议
把国家“租”出去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金砖”褪色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