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探析
——以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为例

2017-08-09苏冰倩吴秀林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楚门小城镇整治

■苏冰倩 吴秀林/文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探析
——以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为例

■苏冰倩 吴秀林/文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2016年9月29日上午,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G20杭州峰会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加快建设“两美浙江”的高度,深入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决不把脏乱差带入全面小康,努力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等指导文件,对照“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小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全面提升,为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结点。这些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加快中心镇改革发展、开展小城镇培育试点、创建特色小镇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小城镇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但是,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的目标,对照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的要求,小城镇在环境卫生、功能配套、特色风貌、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脏乱差的问题尤为突出,出现了既不如村、更不如城的尴尬局面,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一大短板和“两美”浙江建设的一大隐痛。针对这一情况,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宜居宜业水平,突出重点,聚焦难点,从脏乱差等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努力让小城镇整洁有序、彰显特色。

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主要内容

本次综合整治行动,在整治对象上,以乡镇政府、独立于城区的街道办事处为主要对象;在整治范围上,突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驻地建成区,同时兼顾驻地村(社区)的行政区域以及仍具备集镇功能的原乡镇政府驻地;在整治目标上,聚焦环境整治,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治理小城镇的脏乱差,使小城镇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乡镇(街道)面貌大为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社会公认度不断提升;在整治任务上,围绕治脏、治乱、治差三大领域,突出“一加强三整治”,即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

具体来说,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旨在解决小城镇无规划、乱规划、随意建、任意整等突出问题,努力从源头推动小城镇环境的改善,主要包括编制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加强整体风貌规划管控、强化整治项目设计引导、完善规划设计实施制度等4项任务。整治环境卫生旨在解决小城镇垃圾乱扔、污水乱排、臭水横流等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干净净,主要包括加强地面保洁、保持水体清洁、创建卫生乡镇(街道)等3项任务。整治城镇秩序旨在解决小城镇地面各类无序和“空中蜘蛛网”等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整整齐齐,主要包括治理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等5项任务。整治乡容镇貌旨在解决“赤膊墙”、蓝色屋面、背包式太阳能、沿街封闭式卷闸门等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漂漂亮亮,主要包括加强沿街立面整治、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治理低小散块状行业、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园林绿化、提高管理水平等6项任务。

三、规划设计引领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整治规划编制

以乡镇为编制主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导则》的要求,充分结合乡镇实际,科学编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整治规划应遵循法定城乡规划,强化多规融合,统筹“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治危拆违”等专项行动规划。规划成果应明确整治方案,建立整治项目库,安排规划实施时序,并包括环境卫生、市政管道、公用厕所、停车场所、园林绿化、公共照明、沿街建(构)筑物、户外广告、农贸市场等相关综合整治内容。各乡镇要积极发挥编制主体作用,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全力配合强化技术指导工作,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做好要素保障工作,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切实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与可操作性,使其真正成为开展整治工作的指导,实施整治项目的依据,检验整治成果的标准。

(二)提升项目设计水平

积极推进乡镇重要街区、重要地段和重要节点的详细设计覆盖工作。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指导下,提升小城镇主要入口、主要街道、步行街巷、街头广场、公共建筑、滨水空间、公园绿地等重点整治项目的设计水平,提升空间环境品质。注重串联整合各类特色空间,构建内涵丰富、开放多元、特色鲜明的公共空间体系。

(三)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整治规划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全方位改善小城镇环境。在紧紧围绕“一加强、三整治”内容的同时,整治规划编制要做到“三有两结合”,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对本乡镇的历史、文化,具体的街区、建筑及构件,做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要有保护、要有挖掘、要有下一步重点传承打造这三方面的内容;整治规划的编制,还要与当地自然环境和风貌相结合,与当地主要产业相结合,提出提升小城镇发展品质的解决方案,保证规划编制的质量,做到产城融合、文化提升、特色彰显。

四、玉环县楚门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一)概况

楚门镇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位于玉环县北部、楚门半岛中心地带,是全国著名的文旦之乡,也是玉环重要的省级中心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文明镇、省级生态镇、省级卫生镇、浙江省“十大经典江南小镇”等荣誉称号。镇域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8平方公里。

楚门镇位于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一面傍海,依山傍水。整个楚门镇形成了自西向东的山-城-水的独特景观特征。镇区分布有前王河、北门河、南门河等诸多河流水系,水系发达,河网纵横,古镇环河而筑,河水碧波如镜,青山绿水,生态宜人,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本次楚门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要在镇区范围内进行。整治范围西至漩门湾,南至凉帽顶山,东至S226省道,北至楚门与清港镇交界,规划总面积13.91平方公里。

(二)整治规划总体方案

1.规划理念

有机更新——充分尊重现状,采取渐进式改造的方式,体现“有机更新”的理念,保留原有的城镇特征和人文景观记忆。

特色彰显——深入挖掘当地特色的景观、生态、人文资源,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形成独特的城镇风貌和景观特点。

整体优先——坚持从全局着眼,统筹考虑,构建整体的城镇整治框架,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确保城镇风貌整体协调。

近远结合——从乡镇实际出发,充分考虑项目实施的现实条件,因地制宜,近远期结合,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2.规划目标和形象定位

规划目标——山要显、水要清、城要靓、景要美。

形象定位——“水乡古镇,宜居楚门”。

3.整治策略

抓节点——根据节点定位,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亮点。重点:镇区重要的节点,体现城镇风貌的门户点。难点:主要针对交通混乱点,建设推动难点,进行规范化整改。亮点:具有地域特色的点,能成为吸引外来游客、投资客的特色点。

表1 整治规划设计一览表

图1 环境卫生设施和整治区域

塑街景——根据道路定位与特色,打造样板路、精品街。路是路景:以车辆通行为主,并保证人行通行能力,重点在车行交通。街是街景:以商业生活街为主,有一定的车行能力,重点是步行体系。道是道景:纯步行交通,为居民营造良好的慢行体系。

通水脉——结合楚门镇的山水格局,连通水系,打造山水城镇。重点水系打造名片:提升景观系统质量,塑造亲水空间,打造城镇名片。普通水系打造生态:连通已建水系,形成水网,完善山水格局,以生态型为主。

营片区——结合楚门镇的特色资源,优势互补,营造宜居片区。重点是中心区:中心区是集中反映楚门城市建设成就的核心片区,结合文房桥公园的建设等,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风貌。亮点是楚门古镇:作为楚门镇的历史源头和变迁记忆,古镇是楚门历史文化特色和旅游特色的集中体现。

(三)一加强三整治

1.加强规划设计引领

依据上位规划,完善补充相关规划。

2.整治环境卫生

措施一:划定重点保洁路段和区域

加强重点路段南兴路、直塘路、新漩线、楚柚路的保洁水平。同时以南兴路沿线,楚门老镇、湖滨路、文房桥公园周边区域为重点保洁区域。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

措施二:完善环卫设施配置

楚门镇现有两处垃圾中转站,基本满足楚门镇的垃圾处置需求,本次规划不再新增。公共厕所的配置坚持“设施共享”的理念,推动有条件的沿街商铺,公共服务机构的厕所资源对外开放。楚门镇现有有3处公共厕所,结合中山村菜场和楚柚路与南兴路交叉口周边,增设2处公共厕所,满足500m的服务半径要求。

措施三:分级推进路长制、街长制

清理城镇积存垃圾和杂物,实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整改跟踪,明确路长制管理标准和处置责任单位,予以公示。

措施四: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完善环卫工作管理制度,消除垃圾收集、堆放、转运和处理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规范扫把、拖把、畚箕等卫生用具的摆放。确定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资金筹集标准,并按标准足额筹集,配备卫生保洁员并明确职责。

图2 集贸市场整治和重点整治路段图

3.整治城镇秩序

(1)道路交通整治

措施一:消除“六乱”,畅通道路。消除城镇道路上的各种乱停车、乱堆物、乱摆摊、乱开挖、乱建筑、乱竖牌等“六乱”现象,实现城镇道路的“畅通、安全、舒适、美观”。

措施二:整治车辆停放秩序。规划增加直塘路、楚柚路、南兴路、湖滨路、楚门古镇周边的停车场设置。同时通过增加路边停车、划定配件停车路段等方式,改善停车秩序。

措施三:提升路面质量。通过对现状道路质量的梳理,规划直塘路、南兴东路进行路面白改黑改造,提升路面质量。

措施四:打通断头路。主要打通湖滨路北段、文房路西段。

措施五:完善交通引导标识。统一规划设置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防护设施、视线诱导、减速丘及减速路面等标牌。

(2)集贸市场整治

措施一:引导商贩集中经营。楚门镇现状有中山村菜场、城郊村菜场、山北村菜场、胡新村菜场四处邻里中心,以及玉环商展中心、现代家具城、文旦市场、小商品市场、三联木材市场、副食品批发市场,粮油市场等七处专业市场,规划对其进行整体提升,引导商贩在菜场和专业市场内集中经营。楚门镇作为中心镇,需至少拥有1个二星级以上农贸市场。

措施二:划定临时摊贩点。规划在南兴路、直塘路以及楚柚路的昌业路至环保路段,重点整治乱摆摊。结合南兴路沿线的小路,规划设置临时摊贩点。

措施三:取缔违规经营,整治游商游贩。加强城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全面取缔违规经营、乱设摊点、店外摆摊等行为。堵疏结合,引导规范有序的商贸环境。

4.整治乡镇容貌

景观节点:在现状4处公园,总规规划的中心区公园的基础上,新增湖滨公园,形成6大公园节点。

景观轴线:形成“两横两纵”的景观轴线,包括红照路、南兴路和S226省道,是楚门镇重要的形象界面。

景观廊道:依托楚门现状水系,梳理出三横三纵的滨水生态廊道,依水塑廊,通山达水,构成楚门镇的生态骨架。

图3 镇区整治风貌布局图

风貌分区:根据镇区各片区的功能布局和建筑特点,划分为五大风貌分区,体现不同的建筑风貌特点。

建筑整治:南兴路:南兴路作为楚门镇的样板路,规划结合楚门古镇,体现历史风情和文化特点,在楚柚路至城东桥段形成现代建筑风格,形成楚门镇重点打造的特色风情商业街。

湖滨路:湖滨路作为楚门镇的精品街,体现出中心区欣欣向荣的发展特点,结合现状建筑特点,综合确定以简欧建筑风格为主,形成以餐饮为特色的美食商业街。

重要建筑界面:在样板路和精品街街景整治的基础上,规划重点整治湖滨公园、文房桥公园沿线的滨水建筑界面,以及楚门镇在S226省道上的重要出入口处的建筑界面整治。

5.核心区提升

图4 商业建筑引导控制示意图

整体框架:一环两片四轴四园八节点。以南兴路样板路和湖滨路精品街为切入点,以生态为基础,以楚门古镇为亮点,以环为特色,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核心片区的整体城市形象。

结语

总的来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看起来是件小事,其实是关系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大事,是为“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实践的大事,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的大事,是实现“干好十三五、奋勇当标尖”的大事。因此,我们必须高标准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玉环县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省玉环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

图5 核心区整治风貌效果

猜你喜欢

楚门小城镇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再次看望楚门
专项整治
突出重围
何炅 楚门的世界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