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17-08-08马鹏超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总产值化肥劳动力

□马鹏超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马鹏超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本文基于1996-2015年的数据探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过程中,本文以经典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业的土地流转,加速了农业的机械化生产,以及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根据所得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发挥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增长;对策建议

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受到的束缚越来越少,劳动作为经济增长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受到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驱使,劳动力从收益较低的部门转移到收益较高的部门,于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边际产出较高的非农产业转移。比如,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传统农业流向现代向工业部门,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流向东部发达地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数量达到27 747万人,较上年增加了352万人,增长1.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2.7亿人。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给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呢,本文深入分析该问题,将有助于我国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2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了农业生产活动容纳最高限度的农业人口,即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指农村中的所有产业均已无法容纳的劳动力转移,其主要侧重于居住地角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可以表示为人口的流动,即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工业,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流动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关于经济增长的定义,在经济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指某个经济体(国家,地区,部门)长期保持的产品和劳务持续增加的势头。吴方卫等(2000)认为,农业经济增长指在一段可以用数量观测的足够长的时期里,农业产出(主要指物质产品产值)的绝对数量的增长。这里的农业经济增长既包括农业产出总量,又包括农业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1]。

2.2 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中期,古典经济学派就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最早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Lewis),他认为在二元经济体系中,传统的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率等于零,工业部门只需支付略高于农村维持生计的工资,就能获得无限的劳动供应。要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必须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当中[2]。费景汉(J.C.H.Fei)与拉尼斯(G.Ranis)两位经济学家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框架下,构建了著名的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他们认为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工业部门的发展,也要重视农业部门的发展[3]。

在刘易斯(Lewis)等人之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了研究,这里包括不少中国学者。张保法(1997)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对劳动力等各种要素进行优化配置[4]。蔡防、王德文(1999)从劳动力的再配置效应角度研究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指出农业劳动力从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转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非农产业,矫正了先前扭曲的资源配置,因此促进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5]。胡永泰(1999)的研究也表明,农业部门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6]。蔡防(1999)运用我国1982-1997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的配置效应为1.62%,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中,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潘文卿(1999)利用1979-1997年的数据,经过计量实证得出,劳动力从业人员从低效益的农业部门转向高效益的非农业部门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贡献为15.9%[7]。李勋来、李国平(2005)的研究不仅为“农业劳动力的非农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总量劳动生产率”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从空间维度对“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做出了透彻分析,得出1978-2003年劳动力转移效应表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再向西部地区“梯度推移”的递减趋势[8]。Francis(1997)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年平均9.2%的GDP增长率为16.3%[9]。世界银行(1998)的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可以解释大约16%的GDP增长[10]。

以上研究为我们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许多启示,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与认识。更多的学者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角度以及区域视角分析劳动力转移,并且时间跨度较短,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较少,本文将基于本文基于1996-2015年20年的数据定量探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3 模型构建与数据描

3.1 模型构建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Q=A(t)LαKβ(α>0Iβ>0)

Q表示产量,A表示综合技术水平,L,K分别表示劳动,资本的投入量。

农业资本投入量计算比较复杂,而农业机械化及农业化肥投入是农业资本的主要形式。所以,本文以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化肥的施用量来代替农业资本的投入。因此,可以得到以下修正的农业生产函数。

Y=(α>0Iβ>0Iγ>0)

Power, Fer 分别表示农业机械化,农业化肥的投入。基于以上的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以下的计量模型

Y=(α>0Iβ>0Iγ>0)

ε是随机扰动项,为了做估计,我们对函数两边取对数,得到

Iny=C+αInIab+βInpow+γInfer+ε

该模型表示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基本生产要素对农业(农林渔牧)总产值的影响。被解释变量Y表示农林渔牧总产值,解释变量Lab,power,fer分别表示农业劳动力数量(农林渔牧从业人员),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水平,农业化肥的施用量。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以农业机械总动力计算,农业化肥施用量=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万吨)+农用氮肥施用折纯量(万吨)+农用磷肥施用折纯量(万吨)+农用钾肥施用折纯量(万吨)+农用复合肥施用折纯量(万吨)。C是截距项,同时也表示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ε是随机扰动项。

3.2 数据描述

本文以全国为研究对象,基于1996-2015年农业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数据如表1,表2所示。基本特征分析如图1、表3所示。

表1 1996-2015年农业劳动力人数与农林渔牧业总产值

表2 1996-201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化肥施用量

图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趋势图

均值中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Y5167462401308610705642235372944386Lab31241253269125366404021919004929385Power73440897045999111728138546902370117Fer98346549693640120452076556001439864

数据来源:本文所运用的数据均来源于1996-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2015)》《中国人口年鉴(2015)》。农业经济的增长用农业总产值增加来表示,在劳动力转移方面借鉴了陆学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算方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进入城市就业农民工数量+农村中非农劳动力人数。农业劳动力数量表示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

4 实证分析

4.1 单位根检验

文章所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需要检验序列的平稳性,运用单位根检验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其中,ADF检验是单位根检验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本文运用Eviews6.0对各个序列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lny在1%上通过显著性检验,lny具有平稳性,lnIab在Infer,两个变量也在1%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具有平稳性,因此各变量的平稳性说明,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肥施用都具有平稳的变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时间稳定性,所以,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表4 由Eviews6.0计算所得

注:**表示在5%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表示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4.2 回归分析

运用Eviews6.0对Iny=c+αInlab+βInpow+γInfer+ε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该模型的F值达到655.5171,可以看出模型总体上是显著的,调整后的R2值为0.990416,拟合效果较好。模型的D.W值为1.805060,表明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表5 由Eviews6.0计算所得

从模型的估计来看,各个变量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农业劳动力对农业总产值存在负相关,弹性系数为-1.511222,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每转移一个单位,就会使农业总产值下降1.511222个单位,表明,近些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促进了土地流转,提到了农民的劳动效率,极大地提到了农业总产值。

最近二十多年来,农业机械化的运用是农业总产值增加的一个非常大的因素,从模型结果来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总产值的贡献达到了0.813789,农业机械化的运作是以大量的耕地资源规模化为前提,土地细碎化严重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使得土地大块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使用。

模型结果表明农业化肥的使用与农业总产值呈现正相关关系,两者间的弹性系数为0.318252,化肥的使用增加了农业总产值,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化肥的大量运用和土地流转的短期化有关,农户考虑的短期收益,使用大量的化肥来增加粮食产量。但是农业化肥的使用要定量,过多地使用农业化肥不利于农业产出的长期增长。

5 对策建议

从上文研究结论可以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农业产出以及农业总产值,并且也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关系到中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本文的对策建议如下。

5.1 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中国农业劳动力从业人数由1996年的34 820万下降到2015年的21 919万,乡村的人口由1996年的91 940万下降到2014年的61 866万人。由此可见,中国农业劳动力从业人数和农村人口无论总量还是比重上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本文的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农业依然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任重而道远。

5.2 国家需要改革户籍制度

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进入城市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我国逐渐放松对农业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管制,但我们仍然看到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依然阻碍了农业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所以,国家只有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种旧的户籍制度,才能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5.3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力度

目前社会出现了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和城市“民工荒”并存的现象。这是由于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的自身素质比较低,难以适应城市提供的大量工作。因此,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及培训力度,开展农民工岗前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作适应能力,促进推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5.4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土地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这也带来了土地细碎化,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释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人均产出也会增加,并且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开展,提高农业总产值。

[1] 吴方卫,孟令杰.中国农业的增长与效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费景汉.拉尼斯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4] 张保法.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1).

[5] 蔡 防.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10).

[6] 胡永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J].经济研究,1998(3).

[7] 潘文卿.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益测评[J].统计研究,1999(4).

[8] 李勋来.李国平经济增长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应研究[J].经济科学,2005(3).

[9] Lees, Francis A.ChinaSuperpower:RequisitesforHighGrowth[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7.

[10] World Bank.TheChineseEconomy:FightingInflation,DeepeningReforms[R].Washington DC: EXTOP, 1999:75

[11] 张杰飞.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三大区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兰州学刊,2016(6).

[12] 朱贵云.劳动力转移下的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基于1986-2005年的经验证据[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3).

[13] 王海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调研世界,2009(11).

[责任编辑:王文俐]

The influence of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MA Peng-chao

(Lanzhou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Lanzhou730020,China)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6 to 20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he econometric model based on the classical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is built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promotes the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accelerates the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the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further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bor to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countermeasures

2016-10-11

马鹏超(1989-),男,山西长治人,现为兰州财经大学2015级西方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F823.35

A

1008-9101(2017)02-0062-05

猜你喜欢

总产值化肥劳动力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
陕西有色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