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测绘技术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7-08-08赵雪云陈建军
□赵雪云,陈建军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测绘技术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赵雪云,陈建军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现代学徒制正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迅速推进,本文在认真研究、梳理现代学徒制的起源、实质、适用范围及意义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测绘技术类专业特点,通过大量企业调研,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测绘技术类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范式、注意事项、面临困难及其解决办法。同时,由于“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试点阶段,配套体制机制体系也在酝酿探索之中,迫切需要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各级政府广泛参与和积极试点,走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之路。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在实现经济腾飞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持续实践、探索中国职业教育特色成功之路,认真总结、反思我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与教育交集碰撞结果的前提下,逐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成果,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最有效实现形式之一。
1 引言
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1];紧接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同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12月,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唐山举行[2];2015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同年8月,教育部确定了165家单位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并迅速向纵深推进。
2 现代学徒制的起源、实质、适用范围及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校企联合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它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配套的国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科学发展,成为实现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地位,使学生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师傅指导下习得岗位操作能力。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或正在探索建立适合新时期的现代学徒制系统,在世界其他很多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也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3]。
现代学徒制关键词:企业与学校“双主体”育人,准员工与学生“双重”身份,实岗与教室“双环境”工学交替,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
现代学徒制广泛适用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领域,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能工巧匠高级技能技艺类专业,“学徒制”将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一点上,先天性继承了传统学徒制的特点与优势。
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五个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利于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融通”,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4]。
3 高职教育测绘技术类专业特点
高职教育测绘技术类专业主要对应的职业类别是测绘和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和测绘服务人员,主要任务为测绘类产品的制作,利用测绘技术为工程建设及其管理服务,主要面向测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兼顾规划、城建、土管、房产、水利、交通、地质、煤炭等管理单位,属于典型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范畴,对人才的技能性、经验性、技巧性要求非常高,且无止境,当然也包括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而这些技能的提高和素质的养成恰恰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积累,才能内化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4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测绘技术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学院首先要争取测绘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在测绘行业的指导与协调下,尽量选择大型、高资质企业,尤其是已经与学院有联合课题研究、接收学生就业和顶岗实习等合作的企业,在广泛深入研读职业教育政策、测绘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明确双方责权利,签订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
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框架下,学院系部、教研室联合企业人事、培训等相关部门,在广泛调研、充分协商酝酿的基础上联合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笔者经过近些年的关注和调研,建立如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计划基本模型(见表1),供参考、修正后使用。
高职教育测绘技术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订与实施,拟定如下关键环节,创造条件,保障到位。
4.1 企业师傅的选择
企业师傅是职业院校学生第一人生导师,拜师后便形成固定搭档,从职责到感情,对学生来说师傅说均是无可替代的。所以,企业师傅的任职资格不仅仅只有技术技能标准,还有思想品德、职业精神、忠诚度等标尺。学院要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把各方面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选拔过来,并协商建立相关准入、考核标准,从制度上保障师傅的基本水准[5]。
企业师傅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质量与成败。这里的瓶颈与障碍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现代职业教育总体框架下,鼓励、引导、甚至责令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是否建立,直接关系到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二是行业企业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认可,愿意不愿意去做,态度决定效果,能否建立支持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投入职业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三是符合以上基本水准的师傅对这项工作的认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这些师傅的收入愿望能否得到保障。
显然,以上关键问题的解决,需要上至国家层面体制机制的建立,下至校企操作层面的沟通、探索与努力。起步阶段,学校多主动、以“双赢”为出发点,比较现实。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4.2 工学交替模式
第一年,学生入学后,与可选择的企业师傅进行“双向”选择,然后进行正式拜师,以企业“准员工”身份在企业跟师傅进行为期一年的“徒工”生涯。其基本目标是熟悉工作环境,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质,训练职业技能。师傅全权负责学生的工作、学习、成长和安全,包括做人做事与必要的理论学习。接下来的一年半,学生返校重点进行测绘相关理论的强化学习,同时开设必要的文化基础课。这一年半的课程设置相对比较系統全面,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适当加大选修课课程比例),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校内实训,假期可以回到企业,由师傅安排工作。最后半年,继续回到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高效完成顶岗实习,校企联合答辩后,学业正式完成。
表1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计划
备注:①对于个别小专业,经个人申请、师傅同意、学校审批后,由师傅授课、个人申请、学校考核合格后,纳入该生选修课管理。②第五学期多为职业方向(选修)课,周学时应达到26学时。③第一学期包括一周军训和必要的入学教育(包括拜师);第六学期包括一周毕业答辩,顶岗实习原则上仍由师傅负责。④第五学期课程多为职业方向(选修)课,考核方式暂定为考察。
如果在校生规模比较大,还可以设置专业方向,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
这里的瓶颈与障碍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工作与学校教育的脱节。相对成熟的专业教育,其教学內容和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的,而测绘相关企业的业务范围相对比较宽泛,在某一阶段,企业和师傅的业务工作往往是单调的,企业实践內容与学校教育內容往往脱节;二是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融合难题。各方面各环节本是人才培养的系統组成部分,却由于师傅教育教学的短板和教师社会实践的缺失,导致各自为政,学生无所适从;三是教育成本的制约问题。在三学期的学校教学中,要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各种诉求似乎很难。
这里需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学校教师首当其冲,要充分负起全面责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开始,就要充分考虑上述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在学生以企业“准员工”身份在企业跟师傅进行为期一年的“徒工”生涯过程中,全程跟踪,敢当学生,主动与师傅联络,提升自身实践能力,辅佐与引导师傅的教育工作,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主动衔接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其次是在课程设计中尽量设计专业方向与加大选修课比例,必要时采用灵活学制;三是要求学生保持与师傅的联系,将“师徒关系”的作用发挥好。
4.3 关于招生
第一,探索招工即招生、招生招工一体化运作模式,目前我国关于招生制度的改革是大力支持这个模式的;第二,学院要积极相应教育部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意见,坚决广泛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测绘技术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是一个系統工程,招工即招生、招生招工一体化运作模式等,既有利于解决招生或招工困难的问题,也有利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过程合作培养人才,校企无缝对接,实现共赢。
4.4 关于学制
建议实行灵活学制,给予“现代学徒制”以实效与生命力。即学校学业采用学分制控制,学院每年定期接受学生毕业申请,审核通过后,予以毕业,而不再有三年的限制。学生及师傅认为有必要,可以实施多年的“徒工”生涯,也可以实施多轮的工学交替,直到修满学分,达到毕业条件后,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
以上措施,既有利于保障毕业生质量,学校可以严把质量关,更有利于保障企业用工与学校教育所产生的矛盾,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发展个性需求。成本提高可以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本人分担,唯一的问题无论是学籍管理还是在校生管理难度加大,需要配套新的制度体系。当然,还会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制约,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职教普教“立交互通”“学分互认”等改革的深入,问题会迎刃而解。
4.5 关于“双证书”制度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中,完全有必要有可能将获取具体的职业资格证书设置为毕业条件之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证融通”。
目前,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将会与“双证书”制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尚未建立。我国多数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工资总额1.5%的下限。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被当成“现代学徒制”范本的德国,在1969年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严格规定了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政府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运营,采用商业化拨款方式,即根据学徒的人数、开设课程的数量与培训的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拨款[3];这些都是国家层面规则的设立和政策的保障,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减税、政府购买服务或者补贴的方式给予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必要的补偿,可以在资质年检和升级时作为一项重要条件或特殊贡献切实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可以引导企业将其对职业教育的贡献写入社会责任报告,引起社会关注与支持等等。
总之,“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在国务院、教育部的顶层设计与推动下,经过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各级政府广泛参与和积极试点,必然会走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之路。
[1] 赵志群.人才市场错配,何不建立现代学徒制[N].中国教育报,2014-05-11.
[2] 张 艳.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4(18).
[3] 程 宇.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政策发展轨迹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4).
[4] 吕 闽.建设类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5(6).
[5] 张 阳,王 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双导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责任编辑:郝晓梅]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Talent Train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O Xue-yun, CHEN Jian-jun
(ShanxiArchitecturalCollege,Taiyuan030006,China)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rapidly developing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and sorting out the origin, essence, application scope and significan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model, the precautions,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solutions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the fiel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pilot stage, and the related support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are also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so it is urgent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ustries,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o extensively participate and actively carry out experiments so as to seek the road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odern apprenticeship;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system
2017-01-11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GH-11149)
赵雪云(1968-),女,内蒙古四子王旗人,硕士,现工作于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工程测量,职业教育; 陈建军(1971-),男,河北永年县人,硕士,现工作于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备与制造,职业教育。
G642.0
A
1008-9101(2017)02-0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