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心理资本与利他行为:角色认同的中介*
2017-08-07
(1.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
应用心理学
志愿者心理资本与利他行为:角色认同的中介*
李敏1,2周明洁1,2**
(1.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
运用心理资本量表、志愿者角色认同重要性问卷和利他行为量表,对231名志愿者进行调查,考察心理资本和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志愿者角色认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志愿者的心理资本显著正向预测志愿者角色认同和利他行为,志愿者角色认同显著正向预测利他行为;(2)志愿者角色认同在心理资本和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心理资本既能直接影响利他行为,也通过志愿者角色认同间接影响利他行为。
心理资本 志愿者角色认同 利他行为 志愿者群体
1 引 言
志愿者组织是一个长期自愿提供社会服务、实施利他行为的社会群体,近年来已成为国家大型赛事、救援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弥补市场和政府服务缺位,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志愿活动中,志愿者可能会面临诸如工作条件艰苦、社会不理解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志愿者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自身及受助者都可能造成心理损害,对活动的成败造成影响(冯姗姗,赵久波,2011)。支持和促进志愿服务,有必要加强对志愿者心理素质及利他行为的研究。国内目前关于志愿者的研究多为志愿组织管理、激励与保障机制、志愿服务动机与功能等方面的定性研究或相关性研究,仅少数从心理角度探讨了志愿行为的影响机制(井婷,宋佳东,刘佳,2011;高志利,2011;龙忆,吴明蔚,龙建,2012;杨秀木等,2015)。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许多研究发现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心理能力,对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大多是在组织管理环境下进行的,侧重考察对各类企业员工的影响,尚没有针对志愿者群体的研究;此外,虽然已有研究证实心理资本能促进企业员工的利他倾向(仲理峰,2007),但与一般情境中的利他行为关系如何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志愿者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积极心理资本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扩展心理资本理论的应用范围,丰富利他行为影响机制的理论研究。
利他行为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孔德(A.Comte)提出,生物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阐释,社会心理学认为利他主义是一种自愿地,且不指望未来报酬的帮助他人的行为,甚至可能要排除“做好事”的想法。亲社会行为是与利他行为相近,但内涵更广的概念,包括大公无私的利他主义到由自我利益驱动的利他行为(刘晓敏,2000)。可以认为,利他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高层次表现。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利他者因素(包括人格特征、移情、心情等)、情境因素(包括旁观者效应、时间因素、物理环境等)和受助者因素(包括长相、吸引力等)(郑显亮,顾海根,2010)。其中,人格特征影响利他行为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可。例如,李丹(2000)等学者针对儿童的研究发现,性格开朗外向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而焦虑和神经过敏性与利他行为呈较弱负相关。钟华和郭永玉(2008)通过梳理利他人格的相关研究指出,利他人格确实存在,它包括社会责任感、共情、内控、公正信念、人际信任、情绪稳定性等一系列成分。杨秀木(2015)等学者认为感恩是一种亲社会人格特质,有感恩倾向者会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心理资本是Luthans(2004)等学者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由一组可开发、可测量并且与工作绩效相关的积极心理能力组成,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四个因子。在组织管理环境中进行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心理资本有利于促进员工的积极工作态度、组织承诺、工作绩效和幸福感;对离职意愿、偏差行为和缺勤等具有显著负向影响(Luthans,Avolio,Avey,& Norman,2007;Avey,Reichard,Luthans,& Mhatre,2011;张铭,胡祖光,2015)。在企业组织领域以外,心理资本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老年人成功老龄化亦具有促进作用(王尧骏,2013;李梦迪,骆宏,钱玥等,2016)。心理资本四个因子是能促进个体积极认知与行动倾向的心理状态,并与人格特质关系密切,他们既具有人格特质的稳定性,又兼具状态的可开发性(王雁飞,朱瑜,2007),属于利他行为影响因素中的利他者因素。已有研究认为,具有乐观倾向的个体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情绪性,较高的积极情绪性和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利他行为(David,2012)。具有坚韧人格的个体面对消极事件或困境也能努力使自身维持一种乐观进取、主动投入的认知和情感状态,这些情绪和认知状态有助于个体形成和维持高核心自我评价,激发助人动机和利他行为(蒋怀滨,郑婉丽,魏新益等,2016)。可见,乐观、韧性、自我效能均能促进利他倾向,结合心理资本理论,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相结合的协同效果比单个因子更广且影响更大,所以有理由推测心理资本能够正向预测利他行为。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社会行为与角色认同存在内在联系。角色认同理论源自认同理论(Stryker,1980;Stryker & Burke,2000),Stryker和Burke认为,认同是个体对角色期待的内化。角色认同是个体对其所拥有的一系列角色的自我定义。根据角色认同观点,角色是一系列被他人(特别是重要他人)认为是恰当的规范行为,个体在社会中可能同时拥有多个角色,这些角色的采纳与个体自我概念相互关联,个体会通过行动合法化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角色认同是推动行为的重要力量。志愿者角色认同(volunteer role identity,VRI)是指个体将志愿者这一社会角色整合为自身的部分(Grube & Piliavin,2000)。两名参加相同活动的志愿者的志愿者角色认同强度可能不同,这种强度差异受到个体同时拥有的其他角色、意识到的他人期待、角色行为奖励、参与角色活动的频率等因素的影响(Grube & Piliavin,2000;Ingen & Wilson,2016)。志愿者角色认同强度的差异可以通过“角色认同显著性”来衡量,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该角色对于个体的重要程度如何,采用量表法测量;另一方面指与个体其他角色相比较,该角色的排名如何,采用排序法测量(Grube & Piliavin,2000;Thoits,2012;Thoits,2013)。
国外研究认为,志愿者角色认同是志愿者行为最直接的预测因素,志愿者角色认同与志愿行为意愿、离开组织的意愿、志愿服务时间、捐献行为等均显著相关(Grube & Piliavin,2000;Lee,Piliavin & Call,1999;Penner & Finkelstein,1998)。一项关于献血的纵向研究显示,个体感受到的他人期待和持续的捐献行为会促使个体对“经常献血者”这一角色认同的发展,而这种认同感能显著作用于志愿行为时间长度与持续性(Piliavin & Callero,1991)。志愿者角色认同不仅直接影响志愿行为,也可能是志愿行为与其他影响源之间的中介变量,Matsuba和Penner学者的研究都支持了这个观点。Matsuba(2007)等学者构建了一个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志愿者行为因素模型,该模型中,人格特征和社会背景因素,是志愿者行为的持久性影响因素,自我认同是志愿行为模型的中介变量。Penner学者(2002)建立的整合模型认为,亲社会人格不仅是影响首次志愿行为的重要因素,也通过志愿者角色认同对持续性志愿行为产生影响。国外一些实证研究也考察了志愿者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例如,Marta(2014)等学者通过对230名意大利志愿者进行跟踪,发现角色认同对三年后志愿者行为表现有显著影响,且角色认同完全中介了行为意愿、态度、社会规范、过去行为、父母榜样等变量与志愿行为之间的关系。Laverie(2007)等学者发现,组织依恋(Organizational attachment)、持续性卷入(Enduring involvement)、自我评价和反思性评价等因素,均通过志愿者角色认同影响志愿者活动的参与频率。国内对志愿者角色认同的研究则发现,志愿者角色认同与他人期待、个人定义、个人价值观、未能参加志愿活动的失落感等变量显著相关,且高水平志愿者角色认同有助于志愿者采取积极、成熟的问题应对方式(高志利,2012;王玺,赵玉芳,方蕊,张琪,2012;樊瑾,2006)。
综合国内外研究分析,志愿者角色认同能够正向预测志愿者行为。志愿者行为是指在组织背景下,个体经过深思熟虑,自愿对主动寻求帮助的对象实施的长期且无偿的帮助行为(李林,石伟,2012)。利他行为与志愿者行为在概念上虽有所区别,但均具有无偿性、自愿性、利他性的特点,有香港学者研究发现,经常参与志愿活动能够显著增加青少年在其他情境中的利他行为(Chou,1998),由此推测志愿者角色认同能正向预测利他行为。Avey和Reichard等学者(2011)针对心理资本的元分析表明,心理资本能促进个体产生社会称许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帮助预防非社会称许的工作态度与行为。由于志愿者角色符合社会期望,常受到社会赞许,志愿者角色认同可视为一种受社会称许的态度,因此,我们推测心理资本能够正向预测志愿者角色认同。目前国内关于志愿者角色认同的研究较少,且多为定性或相关研究,尚没有关于志愿者心理资本与角色认同关系的讨论,也没有关于其中介作用的实证,但在组织管理领域,已有研究论证心理资本能促进对职业的认可和接纳,通过职业认同中介增加积极行为,提高积极职业体验(王钢,张大均,刘先强,2014)。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志愿者群体为对象,结合心理资本理论、角色认同理论和志愿者行为理论,考察心理资本、志愿者角色认同、利他行为间的关系,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1)志愿者的心理资本对利他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2)志愿者角色认同在志愿者心理资本与利他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2 方 法
2.1 被试
编制包含统一测试指导语的网页版调查问卷,随机选取深圳市义工联下属的多个志愿者团队,发放在线测试问卷,共收到问卷反馈242份,剔除无效回答,回收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95%。其中男性99人,女性132人;19~30岁105人,31~40岁84人,41岁以上42人;硕士/博士学位20人,本科130人,高职及以下81人。
2.2 工具
2.2.1 心理资本量表
采用Luthans等学者编制的心理资本量表(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CQ-24),中文版由李超平(2008)修订。该量表包含希望、乐观、韧性、自我效能4个维度,共24个项目,采用6点计分法,得分越高则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心理资本总量表及四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6、0.80、0.78、0.81、0.79。
2.2.2 志愿者角色认同重要性量表
本研究主要关注志愿者角色对个体而言的重要程度,因此采用Grube和Piliavin(2000)编制的角色认同重要性量表(Volunteer Role Identity 5-Item Scale,VRI)。该量表包括五个项目:“做志愿者是我很少想到的事”“如果我被迫放弃做志愿者,我会觉得很失落”“做不做志愿者对我来说,没有很大的感觉”“对我而言,加入志愿队伍比仅仅提供志愿服务更有意义”“做志愿者是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采用里克特7点评分法,第1题和第3题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志愿者角色认同重要性程度越高。该量表的中文版在国内研究中的信度较好(樊瑾,2006;高志利,2012),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为0.70。
2.2.3 利他行为量表
采用Lee等学者(2008)编制的利他行为情景量表(Self-Sacrificial Altruism Scenarios,SSAS)。该量表设计了四个情景,考察被试在不同情境下的助人意愿。四个情景分别为帮助慢性病患者的情景(情景一)、帮助艾滋病患者的情景(情景二)、帮助战争受害者的情景(情景三)、帮助自然灾害受难者的情景(情景四)。被试需针对四种情景回答以下五个问题:(1)如果你的健康面临危险,你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有多大;(2)如果你的生命将面临危险,你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有多大;(3)如果受害者提出请求,你是否愿意献血;(4)如果受害者提出请求,你是否愿意为他付出你的时间(例如两周);(5)如果受害者提出请求,你是否会为他捐献金钱(2000元)。问卷采用里克特7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被试帮助受害者的意愿越高。该量表曾用于跨文化研究,在中文被试中测试的信度良好,本研究中利他行为量表及四个场景分量表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4、0.76、0.83、0.83、0.85。
2.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采用AMOS 1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效应分析。
3 结 果
由于采用自评问卷,测量中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在数据分析时,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未旋转主成分分析共有13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3.79%,小于临界标准40%(Podsakoff & Mackenzie,2003),表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不显著。
3.1 心理资本、志愿者角色认同和利他行为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首先考察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对利他行为倾向可能存在的影响。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性别(r=0.02,p>0.05)、年龄(r=0.05,p>0.05)、学历(r=-0.07,p>0.05)与利他行为倾向之间的相关系数不显著。因此,建模时未针对性别、年龄、学历等变量加以控制。
各研究变量得分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所有变量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志愿者角色认同水平越高,产生利他行为的倾向也越明显。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满足对三者进行中介检验的条件,适合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3.2 志愿者角色认同在心理资本和利他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以心理资本为自变量,志愿者角色认同为中介变量,利他行为为因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检验结果显示,中介模型拟合良好,χ2/df=1.95,RMSEA=0.06,GFI=0.93,AGFI=0.89,IFI=0.95,CFI=0.95。心理资本显著正向预测利他行为(β=0.22,p<0.01),显著正向预测志愿者角色认同(β=0.36,p<0.001),志愿者角色认同显著正向预测利他行为(β=0.34,p<0.001)。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95%置信区间为0.085~0.309,区间不包括0,表明中介效应显著,心理资本影响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值为0.12(0.36*0.34),总效应值=0.22+0.36*0.34=0.3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29%。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矩阵(N=231)
注:***p<0.001,**p<0.01,*p<0.05,下同。
图1 志愿者角色认同在心理资本和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
4 讨 论
研究发现,志愿者的心理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利他行为,具有更高心理资本的志愿者表现出更高的助人倾向。心理资本由乐观、希望、韧性和自我效能组成,高心理资本的个体有更丰富的积极情绪体验,而积极情绪能够预测利他行为,根据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积极情绪能够使个体保持趋近和探索新颖事物,促进与环境主动的连结,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Fredrickson B,2001)。另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高的个体能更多地运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己应对挑战更有信心,因此更容易表现出帮助行为(Eisenberg et al.,1989;郑显亮,顾海根,2010;刘启刚,2011;刘燊,张林,2015);面对压力,乐观的人有积极的、针对问题的应对倾向(Billingsley,Waehler,& Hardin,1993)。综上可理解,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个体遇到助人情景时,对环境和求助者的判断可能更为积极、乐观,对自己实施帮助行为的评价更加正面,对助人所需具备的能力可能更为自信,对行动的预期结果抱有较高希望,有更多积极情绪,从而表现出更高的利他意愿。
本研究也发现,志愿者角色认同正向预测利他行为,与过往研究结论一致(Grube & Piliavin,2000;Lee,Piliavin & Call,1999;Penner & Finkelstein,1998;Piliavin & Callero,1991)。根据角色认同理论,个体可能同时具有多个角色,当某角色在个体自我概念中占比越重,个体对该角色的接纳认可度越高,则更可能重复与该角色相关联的行为。志愿者角色在个体的自我概念组成中越重要,面对助人情景时,个体越倾向于施予援手,表现出友爱、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精神。在组织管理领域中,角色认同也是多种积极行为的有效预测因素,例如,员工创新行为角色认同与创新行为存在正相关(杨晶照,陈勇星,马洪旗,2012);大学生专业角色认同能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努力程度或时间投入,从而促进学习成绩(楼尊,2010)。这些结论都表明,认同是推动行为的重要动力,也为志愿者角色认同与利他行为的关系提供了间接支持。
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志愿者角色认同在心理资本和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换言之,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个体的志愿者角色认同感越高,从而表现出更高的利他倾向。该结果符合Matsuba和Penner的模型假设,丰富了国内外关于角色认同中介作用的研究成果。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心理资源,具有能量补充和动机激发的功能(吴伟炯,刘毅,路红,谢雪贤,2012),能够促进个体的积极认知和行为倾向,影响个体对自己和组织环境的认知与评价。Marta(2014)和Laverie(2007)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个体对于助人行为的评价越好,对组织活动的评价越乐观,或其感知到他人对实施助人行为的认可度越高,个体会越看重志愿者角色,这种认同感将促进参与志愿活动的频率,推动个体产生持续的助人行为。可见,志愿者角色认同体现了个体对志愿者角色意义与价值的认可与判断。志愿组织和志愿者通过服务社会,扶贫助困,社会对志愿者的奉献精神通常有积极的报道;另一方面,志愿者通过服务获得实践经验,收获快乐,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个体对志愿组织和志愿者角色的价值有更高的评估,志愿者角色认同水平更高,进而促进了利他行为。此外,心理资本高的志愿者相信自己有能力较好地履行志愿者职责(自我效能),面对工作困难和压力能很快从中恢复(韧性),对志愿者角色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更积极(乐观),对志愿组织目标的理解更正面,更愿意协调志愿者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冲突,尝试各种路径以完成任务目标(希望),对志愿者角色有更丰富的积极情感体验,这些积极体验也促进了个体对角色的认同感,进而促进利他行为。
研究结合心理资本理论、角色认同理论和志愿者行为理论,揭示了志愿者认同在志愿者心理资本和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扩展了心理资本的理论体系,丰富了利他行为影响机制的理论研究,并对志愿者角色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在中国被试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扩宽了国内对志愿者角色认同的理论认识。另外,本研究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方面,培养和开发志愿者心理资本,丰富志愿者的心理资源,有利于促进利他行为;另一方面,认识志愿者角色认同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在志愿者管理中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志愿者对志愿组织、志愿活动意义的积极认知;在志愿者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激励和专业支持,强化志愿者的角色认同感,不但有助于个体持续参与志愿活动,也将有利于志愿者在其他情境下做出利他行为。
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需要在以后研究中加以改进。首先,由于取样地域上的限制,本研究只选取了深圳地区的志愿者作为被试,样本的地区分布存在一定局限,未来可以考虑扩宽研究对象的地域分布范围,更好地观察研究结论的普遍适用性。另外,本研究采用了横断研究设计,未收集纵向数据进行分析,从理论上看,心理资本是可以管理和开发的,如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干预,然后考察被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利他行为变化趋势,能更充分地说明心理资本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5 结 论
(1)志愿者的心理资本显著正向预测志愿者角色认同和利他行为,志愿者角色认同显著正向预测利他行为。
(2)志愿者角色认同在志愿者的心理资本和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高志利.(2011).大学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自尊与服务快乐感相关分析.中国学校卫生,32(1),55-57.
高志利.(2012).大学生志愿者角色身份认同感的实证研究.教育探究(3),44-53.
弗雷德.路桑斯(著),李超平(译).(2008).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井婷,宋佳东,刘佳.(2011).幸福感对利他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学术交流(8),22-25.
蒋怀滨,郑婉丽,魏新益,林婉清,杨矗,何誉博.(2016).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网络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5),461-465.
刘启刚.(2011).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与测量.心理学探新,31(5),459-462.
刘晓敏.(2000).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心理学探新,20(3),59-63.
刘燊,张林.(2015).出世、入世心理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之间的中介效应.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6),916-919.
李丹.(2000).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心理科学,23(3),30-33+126.
李林,&石伟.(2010).西方志愿者行为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18(10),1653-1659.
李梦迪,骆宏,钱玥,牛玉柏.(2016).心理资本与OPS对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2(2),153-161.
龙忆,吴明蔚,龙建.(2012).大学生志愿行为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86-288.
楼尊.(2010).专业角色认同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高教探索(5),83-87.
王钢,张大均,刘先强.(2014).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认同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心理发展与教育,30(4),442-448.
王玺,赵玉芳,方蕊,张琪.(2012).大学生志愿者的角色认同与压力应对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7(12),152-157.
王雁飞,朱瑜.(2007).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9(5),32-39.
王尧骏.(2013).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应用心理学,19(1),65-71.
吴伟炯,刘毅,路红,谢雪贤.(2012).本土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学报,44(10),1349-1370.
杨晶照,陈勇星,马洪旗.(2012).组织结构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角色认同理论的视角.科技进步与对策,29(9),129-134.
杨秀木,高恒,齐玉龙,申正付,韩布新,周静.(2015).大学生志愿功能动机与志愿行为:感恩品质的中介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13(3),354-360.
张铭,胡祖光.(2015).管理学中的心理资本效应研究:回顾与展望.商业经济与管理(4),32-42.
郑显亮,顾海根.(2010).国外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外国中小学教育(9),51-55.
钟华,郭永玉.(2008).利他人格研究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6(1),68-73.
仲理峰.(2007).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39(2),328-334.
Avey,J.B.,Reichard,R.J.,Luthans,F.,& Mhatre,K.H.(2011).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employee attitudes,behaviors,and performance.HumanResourceDevelopmentQuarterly,22(2),127-152.
Billingsley,K.D.,Waehler,C.A.,& Hardin,S.I.(1993).Stability of optimism and choice of coping strategy.Perceptual&MotorSkills,76(1),91-7.
Chou,K.L.(1998).Effects of age,gender,and participation in volunteer activities on the altruistic behavior of chinese adolescents.TheJournalofGeneticPsychology,159(2),195.
David G.Myers.(2012).Social Psychology.Post&TelecomPress,455-456.
Eisenberg,N.,Miller,P.A.,Schaller,M.,Fabes,R.A.,Fultz,J.,& Shell,R.,et al.(1989).The role of sympathy and altruistic personality traits in helping:A reexamination.JournalofPersonality,57(1),41-67.
Fredrickson,B.L.(2001).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AmericanPsychologist,56(3),218-226.
Grube,J.A.,& Piliavin,J.A.(2000).Role identity,organizational experiences,and volunteer performance.Personality&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6(9),1108-1119.
Ingen,E.V.,& Wilson,J.(1999).I volunteer,therefore I am? Factors affecting volunteer role identity.Nonprofit&VoluntarySectorQuarterly,28(1):329.
Laverie,D.A.,& Mcdonald,R.E.(2007).Volunteer dedication: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identity importance on participation frequency.JournalofMacromarketing,27(27),274-288.
Lee,L.,& Call,V.R.A.(1999).Giving time,money,and blood: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ocialPsychologyQuarterly,62(3),276-290.
Lee,Y.T.,Norasakkunkit,V.,Liu,L.,Zhang,J.X.,& Zhou,M.J.(2008).Daoist/taoist altruism and wateristic personality:East and west.WorldCulturesEjournal,16(2).
Luthans,F.,Avolio,B.J.,Avey,J.B.,& Norman,S.M.(2007).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PersonnelPsychology,60(3),541-572.
Luthans,F.,& Youssef,C.M.(2004).Human,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OrganizationalDynamics,33(2),143-160.
Marta,E.,Manzi,C.,Pozzi,M.,& Vignoles,V.L.(2014).Identity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predicting maintenance of volunteering after three years.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154(3),198-207.
Matsuba,M.K.,Hart,D.,& Atkins,R.(2007).Psychological and social-structural influences on commitment to volunteering.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41(4),889-907.
Penner,L.A.(2002).Disposi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s on sustained volunteerism:An 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JournalofSocialIssues,58(3),447-467.
Penner,L.A.,& Finkelstein,M.A.(1998).Dispositional and structural determinants of volunteerism.JournalofPersonality&SocialPsychology,74(2),525-537.
Piliavin,J.A.,& Callero,P.L.(1991).Giving blood:The development of an altruistic identity.Baltimore,M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odsakoff,P.M.,& Mackenzie,S.B.(2003).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88(5),879-903.
Stryker,S.(1980).Toward an adequat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self.ContemporarySociology,9(3),383-385.
Stryker,S.,& Burke,P.J.(2000).The past,present,and future of an identity theory.SocialPsychologyQuarterly,63(4),284-297.
Thoits,P.A.(2012).Role-identity salience,purpose and meaning in life,and well-being among volunteers.SocialPsychologyQuarterly,75(4),360-384.
Thoits,P.A.(2013).Volunteer identity salience,role enactment,and well-being:Comparisons of three salience constructs.SocialPsychologyQuarterly,76(4),373-398.
Volunteer’sPsychologicalCapitalandAltruisticBehaviors:TheMediatingEffectofVolunteerRoleIdentity
LIMin1,2ZHOUMing-jie1,2
(1.CAS Key Laboratory of Mental Health,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Beijing 100101, China;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volunteer role identity,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 the Volunteer Role Identity Importance Scale and the Self-Sacrificial Altruism Scale were administered to 231 volunteers. Results showed that: (1) Voluntee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positively predicted the volunteer role identity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volunteer role identity positively predicted volunteer altruistic behavior; (2) Volunteer role identity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Thus, psychological capital impacted altruistic behavior not only directly but also through the intermediate effects of volunteer role identity.
psychological capital,volunteer role identity,altruistic behavior,group of volunteers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民重要心理特征调查》(2009FY11010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61)。
** 通信作者:周明洁,女,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e-mail:zhoumj@psych.ac.cn。
B849
:A
:1006-6020(2017)-03-02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