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7-08-07杨秀梅
杨秀梅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杨秀梅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观察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7.65±2.72)、(15.39±2.17)分, 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 P<0.05)。研究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 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并能起到抗炎、降脂的作用,建议推广。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又称脑梗死, 属于神经内科疾病的一种, 该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等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该疾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突然发生的脑组织局部的供血动脉血流完全中断或血流灌注减少, 并停止供糖、供氧、供血等, 促使该相关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所致[2]。目前, 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达到改善脑部微循环的目的。有相关研究证明, 将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3], 因此, 为了进一步确认该方法的治疗效果,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 女20例,年龄最小35岁, 最大70岁, 平均年龄(51.53±1.71)岁, 病程0.3~5年, 平均病程(2.55±1.36)年;研究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 年龄最小36岁, 最大68岁, 平均年龄(50.83±1.65)岁,病程0.5~4年, 平均病程(2.05±1.5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 如低脂饮食干预、控制血压、聚集抗血小板、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及降颅压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258)进行联合治疗, 30 mg/次, 1次/d,以30 d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在治疗后, 清晨抽取患者空腹时的静脉血, 记录两组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 并采用神经缺损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参照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如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幅度在>80%, 并可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 则为显效;如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幅度在35%~80%, 并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可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则为有效;如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幅度<35%, 且生活无法自理,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n(%)]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2.74±2.31)、(23.43±2.6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 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7.65±2.72)、(15.39±2.17)分,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 P<0.05)。
2.3 两组血脂水平对比 对照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31±0.73)mmol/L, 甘油三酯为(4.04±0.41)mmol/L、总胆固醇为(4.72±0.81)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81± 0.52)mmol/L;研究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15±0.52)mmol/L, 甘油三酯为(2.92±0.34)mmol/L, 总胆固醇为(3.63± 0.54)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56±0.63)mmol/L。研究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称脑中风, 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该病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导致脑内动脉破裂、狭窄、闭塞, 进而造成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4-6]。其中,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塞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类型, 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7]。阿托伐他汀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用的一种药物, 该药物是一种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是他汀类药物中调脂较好的一种。同时, 该药物既能抑制肝脏HMG-CoA还原酶,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 又能增加肝细胞LDL受体, 还能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另外, 阿托伐他汀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及缩小斑块的功能[8-10]。但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在使用该药物时, 必须定期对肝功能进行检测。②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无力、全身发热、肌肉触痛、弥漫性肌痛等症状,而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明显提升, 应考虑存在肌病的可能性。如确诊为肌病, 则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③在使用阿托伐他汀前, 应通过适当地运动、饮食等方法控制高胆固醇血症。④不能过量使用该药物, 一旦使用过量, 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7.65±2.72)、(15.39±2.17)分, 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 P<0.05)。对照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31±0.73)mmol/L, 甘油三酯为(4.04±0.41)mmol/L、总胆固醇为(4.72±0.8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81±0.52)mmol/L;研究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15±0.52)mmol/L, 甘油三酯为(2.92± 0.34)mmol/L, 总胆固醇为(3.63±0.54)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56±0.63mmol/L)。研究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将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 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并能起到抗炎、降脂的作用,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1] 孙永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8例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15, 44(15):2020-2121.
[2] 许莹.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 18(5):559-562.
[3] 焦岩, 徐江涛.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重庆医学, 2012, 41(6):550-551.
[4] 韦朝霞, 祁风, 刘祖佑, 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广东医学, 2013, 34(16):2569-2571.
[5] 孙志国.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8例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11, 51(3):82-83.
[6] 钱亚南.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20):2222-2224.
[7] 陈宁, 丁琪, 袁志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 16(1):23-25.
[8] 宋诗涛, 丁琪, 刘兆阳, 等.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影响的研究.山东医药, 2011, 51(12): 93-94.
[9] 张海波.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量效关系探讨.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 41(4):309-312.
[10] 张桂茹, 于忠锋.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临床研究.中国卒中杂志, 2009, 4(11):883-8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53
2017-05-22]
163000 大庆油田乘风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