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作文互批互评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7-08-05赵晓丽
赵晓丽
摘 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学好且用好语文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作文作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不仅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有效形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且认知有限,经常不重视老师对习作的评语,且由于批改所耗时间较长,教师通常用“行文流畅,语句通顺”之类的字眼来评价学生习作。由此共同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老师无法准确地指点学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学习他人长处,扬长避短。此时改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构建学生作文互批互评模式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它能从真正意義上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模式;互批互评;作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教师来说比较有挑战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认知有限等原因,在对待老师的作文批改时,只关心分数这个表面问题,而不会仔细研究和思考老师评语中所表达的意思,因此会忽略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而互批互评模式适时出现,刚好可以改善这种现状,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评价修改来指出他人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可以避免自己也犯同类的错误。所以,小学高年级互批互评模式能真正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而构建小学高年级互批互评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部分。
一、积极引导学生互批互评
引导学生互批互评,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互批互评的兴趣。有些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跃跃欲试,很高兴自己可以体验当老师的感觉,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很犹豫,害怕或羞于让同学知道并指出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因此,教师需要对部分学生加以耐心引导,给予他们勇气和鼓励,告诉他们犯错误不要紧,只要改正了错误都是好学生,还可以用名人名家的例子来引导他们。同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开动思维,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让学习成为学生眼里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教师要积极为学生互批互评提供机会,先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再互相交换自己的作文,互相评价修改,由同学提出修改意见,感受自己修改与互相修改带来的进步,激发学生对互批互评模式真正的兴趣。由于学生年龄相同,认知阅历相似,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沟通,使彼此更乐于写作。
二、耐心指导学生互批互评
构建小学高年级作文互批互评模式,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创造互批互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互批互评之外,还要在学生互批互评之前,耐心教给他们互批互评的正确方法,做好改前指导工作。作文修改一共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是通读全文,查看行文语句是否流畅,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分明,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是否有用词不当的问题,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修改意见;二是根据作文评分标准学生间互相评分,且为了迎合小学生心理,评分并不会采用同一种方式。比如可以采用抽签式评分,每个人要评价的作文是不确定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对互批互评充满兴趣;也可以采用互补式评分的方式,把风格迥异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作文风格,学习对方的长处,看到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还可以采用分组式评分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大家相互轮流欣赏修改讨论自己的作文,共同进步。教师在学生的互批互评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总结评改结果,并反馈给学生,对优秀的作文要在课堂上加以表扬,而有些不足的作品则以匿名的形式指出其中的不足,鼓励学生改正,写出更好的作文。互批互评的方式不仅发现了作文的闪光点,指出和修改了不足之处,也让学生都愉快的参与进来,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进步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三、及时总结学生的互批互评
在学生的互批互评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正。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带他们熟悉和习惯新模式,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对词句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增加他们对优秀文章的储备量,然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逐步提升其写作水平。在学生的互批互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积累更多知识,学习他人的长处,收获更多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总之,优秀的小学生作文往往不是教师自己修改的结果,其中必定包含着学生自己特有的思维想法、一定的才能、负责任的态度和认真的心。教师应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作文的能力,构建小学高年级作文互批互评模式,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海珍.小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3(12).
[2]邓刚,胡燕.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标(小学),2014(11).
[3]乔杨.校外小学作文教学初探[J].大庆社会科学,20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