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

2017-08-05杨敏格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小学数学

杨敏格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小学生能学好数学的关键,是要能审好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课堂训练

审题,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创造条件。小学生要避免由于审题不准导致的解题错误,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联系实际,注意课堂提问的准确性

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首要关注的就是学生。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都是准确审题的前提条件。加强提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如在“认识除法”一课时,如果你的提问是:“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他们的回答就是: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青青的草地、弯弯的小溪……如果你的提问是:“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孩子们就会回答:“它们在分东西。”接着继续问“它们是怎样分的?”……问题明确,学生回答就会准确。

二、夯实技能,具备处理教材的必备能力

把一道题目出示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必须明白题目中到底蕴含有哪些知识点,学生要解答该题是否已具备必要的知识点来支撑。教师要对所教年级段的教材内容非常熟悉。

三、認真读题,注重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读题,就是要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在一次二年级的教研活动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教师随手点了一位学生来说题意。

学生读出:我们每次抬2个,一共12个南瓜,我们每次抬3个,也是12个南瓜,你知道谁抬的次数少吗?女同学共抬了多少次?男同学呢?……

我们看到,老师只顾一股脑儿将题目呈现出来,既没有解释,也没有引导,由于学生能力上的不足,读题的、听题的都是一头雾水,审题从何谈起。如果将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成这样:

(1)男生说:有12个南瓜,我们每次抬3个。

(2)女生说:有12个南瓜,我们每次抬2个。

(3)男生抬了多少次?女生呢?

(4)谁抬的次数少?这样一来,效果就会大不相同,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创设情境,着力寻求解题的最佳途径

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数学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线段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让应用题设置的情节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减少理解题意的障碍。

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水果店有苹果160个,桃子50个,香蕉比桃子多20个,水果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因为“香蕉比桃子多20个,所以,香蕉=50+20=70(个),所以第一个“?”处填70。而一共有多少个=160+50+70=280(个),故第二个“?”处填280。这样条理清楚,不至于搞错数量间的关系。

在完成练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题中的小明、小红或小兔、小猫走进题意所述的情境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内心深处去靠近题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座将审题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桥梁。

五、采取多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1.抓读题能力的训练。数学教师在读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形式和要求应作明确的规定,如默读、大声读、轻声读等。最终要让学生养成自觉通过默读边读边理解题意的习惯。

2.抓字词推敲的训练。比如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等。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好路。

3.抓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如“15与3的和乘10与4的差,积是多少?”可以述为“和乘差,积是多少?”

4.抓关键词的训练。如,有这样一道画图题:第一行画6个△,第二行画○,○的个数是△的5倍。让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目时,有一部分同学在第二行还是画△,并没有按题目的要求准确画○。在讲解时,应先请学生读题,然后用红色粉笔把比较关键的词语“第二行画○”标出来,这样训练时,我发现,有些画错的学生马上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并画出正确图形。让学生在做题之前先找出关键词,再把关键词圈出来或画出来,最后完成题目。

因此,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我们一定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茂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5).

[2]高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1(25).

[3]蒋亚,蒋正中.浅谈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途径之研究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