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预习先导 提高课堂效率
2017-08-05闫康
闫康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把握预习指导的“度”,已经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有效预习,明确自己的教学地位,同时也需要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以北师大版《崂山道士》一课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从课前预习入手,通过高效的预习,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教学效率;有效性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有效地对学生的情操、态度进行完善;在学生的终身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价值选择和社会责任完善的过程。课前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其有效性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效率,也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思考问题、学习知识,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加以积累与运用。而作为教师,也应当进一步考量如何通过有效的预习指导,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整节课落实在学生的“学”,而不单纯是教师的“教”。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中有一篇拓展阅读,名为《崂山道士》,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因此我在备课时计划让学生先预习,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提出了以下三点要求:(1)初读课文并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扫清阅读障碍;(2)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王七向道士学法的经过;(3)思考并和同学讨论王七的为人,并且总结收获。
在提出以上三项针对性很强的预习要求后,我仔细地读了这篇短篇小说,并依据教参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基本的预设:王七就是一个游手好闲、期望不劳而获的富家子弟。但是我总觉得作者将这个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有趣,应该试着让学生在读文时,留出更多余地,对王七其人再有一番新的解读。在课前检查预习时,我按照原先的计划让学生充分地读了课文,并且让部分学生复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自己的分析中收获了什么启示?刚开始时孩子们说的和我最初的预设差不多,无非是认为王七不肯吃苦、投机取巧,我们不能做一个像王七一样的人。但我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答案,于是我试探性地追问了一句:除此以外,你还觉得王七是个什么样的人?正是这个简单的追问让学生陷入了沉思,同时也在后来将本节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学生的沉默中,我试着引导他们再读读课文,可以再次和同学讨论并整理思路,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再体会体会,特别是描写王七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其实在引导孩子们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把握,也猜不到他们会给我带来什么答案,但我仍然耐心地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渐渐地,学生中有了小声讨论的声音。我赶快抓住这一契机,让同桌之间共同讨论,毕竟这个问题对还没有正式学习课文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终于,有学生举手了,这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王七还是一个特别爱炫耀的人,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最后一段——王七一回到家就向妻子炫耀,不仅说他遇见了神仙,还向妻子炫耀自己刚学的穿墙术,虽然他失败了,但是我觉得无论结果是什么,我们都不应该拿自己刚学到的一点点本领作为炫耀的资本,做人应当谦虚一些。”听到孩子的回答我高兴极了,带头将掌声送给了他,同时总结道:“你真会读书,也特别会思考,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还能给自己以启示,真不错!你说得对,我们都不应该学习王七,而应该学习你!”听到这里,孩子腼腆地笑了笑。其他学生也受到了启发,思路逐渐被打开,越来越多的孩子举手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又有一个孩子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这个孩子是这样说的:“请大家看文章的第一段,文中说王七是因为‘羡慕道家的法术才上山访仙学道,但是我觉得纵观全文,王七学法的目的并不单纯,因为他不是为了做什么好事而学习,而是为了不劳而获而学习,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不对的,所以这也决定了他后来的学习态度。”不得不说,当我听到这里时,我深深地被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洞察事物的能力震撼了。
当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后,王七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愈加饱满丰富起来,这篇拓展阅读想要带给孩子们的教育目的也轻而易举地达到了。课虽然上完了,但上课的经过以及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却令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们总说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但往往学生的回答总是逃不出老师的手掌心,孩子们要说的都是老师早已想到的,或者当学生的答案超出老师的预料,老师便会感到无所适从,无法给予有效的指导,这样我们就无法真实地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语文教学往往从课前预习就开始了,如何能抓住预习的契机,找到其中的关键点促进课堂高效教学,这需要我们细心地挖掘教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宽泛地布置所谓的“预习作业”。同时,我们要相信学生,同时要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用心阅读文本,并且能够有见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在此之前则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即使对于教过很多遍或者入选教材很多年的经典课文,也要反复地读,挖掘其中的深意,找到那些学生不易看到或者容易忽略的东西,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同时给他们高效的指导。
总之,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重视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从有效指导开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任何一个细微处开始,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懈努力,才能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点亮课堂的智慧之光,追究教学艺术的新境界。而作为教师,我们也会在享受课堂教学成功的同时,享受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味道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胡春林.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J].学生之友(小學版),2011(6).
[2]李海飞.如何建构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2(28).
[3]郭军芳.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2(17).
[4]胡桔英.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
[5]何丽芳.关于构建小学低年级语文快乐游戏课堂的探究分析[J].快乐阅读,2012(7).
[6]王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法的浅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7]陈娟娟.构建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0(34).
[8]金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途径[J].辽宁教育,19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