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7-08-05付小玲
付小玲
摘 要:愉快教学是充满关爱的教学,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关键,是提升教学效益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改善他们的感知、想象、思维和记忆能力。因此,探讨了愉快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对策,希望为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愉快教学;小学数学课堂;策略
小学数学愉快教学也称愉悦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规律,充分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适宜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成为数学学习的主导者,提升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一、设计诱人有趣的导入环节
一段诱人而精彩的数学课堂导入环节,能够让学生在温习已学知识的同时获得特别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求,为愉快而真实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把原本枯燥无味的问题设计成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激活课堂学习的气氛。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数学导入内容:事先了解几位学生的年龄和曾经过了几个生日,而后提出问题:小华今年已经12岁了,但是在十二年中他只过了三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高涨,开展了热烈讨论,猜测其中的原因。而后,教师指出:关于这个问题,在学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就能知道了。其实教师通过提出和日常生活经验不同的问题,就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好奇心,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融入數学游戏活动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传统教学过于呆板,限制了他们的天性,甚至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如果教师还是采用灌输的思路,一方面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组织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些零钱以及几种可爱的玩具,在相应的玩具上标注价钱,让学生用零钱购买玩具,以此让学生在活跃和轻松的气氛中理解货币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融入实践环节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水平比较有限,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以更为活跃和积极的情绪投入学习。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如果在一开始就讲解关于三角形的理论知识,后面的教学就会变得十分枯燥和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后相应的课堂教学气氛也会变得死气沉沉和压抑。在此,教师可以引入积木开展教学,把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给予每个小组一定数量的积木。而后,指导学生进行积木拼图,在拼图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可以发散思维,了解图形的特点,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而且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了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四、运用幽默和风趣点燃课堂
幽默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开怀大笑,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而且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利用幽默教学的技巧,激活课堂氛围,有效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升素养、发展能力。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一共有116只脚和45个头,请问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热闹的讨论,并且经过笔算和口算都难以得到最终的结果,学生开始犯难了。教师适时引导:“全体的兔子立正!提起两只前足!”学生听了开怀大笑。而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现在鸡和兔子落地的脚相同了吧!请问鸡和兔子一共有多少只脚落地呢?学生马上作出回答,一共有九十只脚落地。那么现在少了多少只?学生马上回答:少了26只。学生迅即发现了问题的答案,这二十六只就是兔子的前足,所以这里的兔子一共有13只,一共有32只鸡。于是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解决了问题,掌握了解题的技巧。
总之,愉快和兴趣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充分发挥愉快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独具匠心地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营造民主、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和愉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旅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愉快的旅程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赖文学.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2013(3).
[2]苏会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2013(3).
[3]赵有娟.小学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20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