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2017-08-05吴桂姣
吴桂姣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是当前的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分析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一、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在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喜欢探究数学问题的学生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大部分是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大部分学生缺乏探究问题的兴趣,他们很难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了。学生都等着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探究中不善于发现问题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甚至误认为这是在做游戏,动手操作时忘记了思考,忘记了探究的问题。在探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
3.学生对探究的问题缺乏思考深度
调查显示,在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喜欢与同学交流数学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加思考,就急于去和同学交流。这就很容易导致对探究的问题缺乏思考深度,很多时候学生交流的意见或者文不对题,或者流于形式,探究效果不理想。
4.学生对探究的过程不重视
对于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只有部分学生能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结果。很多学生认为探究的过程不重要,知道结论,并通过结论能解题,能考高分是关键。这种思想已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的探究源于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产生离不开数学情境。创设恰当的数学教学情境,挖掘数学教学情境与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创设情境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情境中,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要注重趣味性原则,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书数学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有助于营造活泼的教学氛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倡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还原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自主合作探究以构建学习小组为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合理公正地分组,保证每个学习小组的实力相当,在小组竞赛时能公平竞争。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对于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耐心指导,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作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效率。
3.加强巩固练习与反思总结
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当一堂课的新知识教学完毕,教师应布置一些当堂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教师教学完“圆的面积”时,可以设置以下练习题来巩固新知。基础练习:一个圆形的花坛,半径是20米,求花坛的面积。变式练习:课件出示草地上木桩上拴着一头牛,拴牛的绳子长10米,牛吃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拓展练习:把一幅面积为4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画剪成一幅最大的圆形图画,这个圆形图画的面积是多少?
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再现与总结,有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能帮助学生总结和掌握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经过教学反思和总结,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和修正。这一环节主要是由学生来回顾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并提出心中的疑惑,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答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通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加强反思总结与巩固练习,能使探究式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玉兰.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现状[J].科技风,2013.
[2]李勇.农村小学數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