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05邝德权
邝德权
摘 要:为了响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号召,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从而使刻板严谨的数学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际事物来进行学习,就教育的现状以及应当如何改革及生活化教育的改革的原因和目的进行了讨论阐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教学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多基于教师的知识,而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盲目接受老师的知识。从古到今,我国许多的学校都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教师不断地通过讲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而且由于课堂上一直在讲述知识,学生的思想受到了限制,不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一、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生活化数学模式对于发现数学模型有很大帮助,对学生的理论理解和实践也有很大帮助。其意义就是在课堂上展示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其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数学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在生活中,数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采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让数学更加接近小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什么叫做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生活。另一方面,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学生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学习“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其中勾股定理在生活中非常适用,可以帮助小学生更方便直接地找到更近的道路,而三角形的稳定性也可以对小学生的生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比如,在公交车上两腿与地面呈三角形,不容易摔倒。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感兴趣的无非就是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新的知识时要注意利用这一特点,如果教师不有效利用这一特点,不通过生活中生动的例子来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使这种情绪延续下去,影响以后的学习,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将数学的学习方法融入生活中,生活化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小学生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变得充实有趣。
(一)在课堂内容生活化的基础上,形式的生活化开始普及
比如,如果要教授简单的加减法,就可以模拟一个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实际运用知识,使理论和实践并存。比如,平时的买菜以及一些简答的测量和普通的查数,甚至有时候老师让帮忙统计卷子的分数,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算数法。另外,生活化的课堂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教导学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案。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将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展现出来,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成绩。但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要进行生活化。比如,简单的理论知识,用传统的方式即可,但在实际运用方面,根据实际联系问题,这样加深学生对题目的了解。
(二)如果要进一步对数学教学进行生活化,就要将生活化这种模式延伸到课后的作业上
無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要让数学知识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会知识,就要让学生在课后对学得的知识进行练习,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刻板枯燥的课后作业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完成的欲望,这就说明了不要对学生布置刻板的书面作业,要让他们走向生活。例如,学习“三角形”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三角形或者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来学习;学习立体模型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地位
不能将它当成完全的教学模式,而是将它看成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利用其灵活的特点进行辅助,从而做到在教学上更容易传授,学习上更容易接受。之所以说它只是一种辅助方式,是因为学习数学本身不能缺失其严谨性以及其本身的逻辑性,通过严谨与灵活并存的模式,创造拥有生命力的教学。
综上所述,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是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有效率地进行教学,从而开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开拓小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实行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一定要在小学生的接受范围内进行改革,否则会适得其反,要注重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使得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变得灵活、多变、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乐于学。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制定教育方案,从而培养出一批新时代的知识与能力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月霞,丁海君.探析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J].学苑教育,2015(3).
[2]王静.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究[J].东方教育,20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