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
2017-08-05黄珊珊
黄珊珊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同时也能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有效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能促成良好的班集体,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发挥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如何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要从核心素养的分类开始,并且针对不同的类别有所区别地加以培养。根据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办法,旨在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
关键词:小学生;核心素养;灵动课堂;语言表达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堂教育和自身的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关于英语学习的一些技巧和心理准备等。它对于接下来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一核心素养是可以培养的,如积累知识、培养英语情感、提升学习观念等等。特别是小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还未形成惯性思维,有更加宽广的语言成长空间,在英语学习方面具有更强的可塑性。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满足他们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好奇心,进而联系实际生活锻炼英语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英语“理智感”,增加课堂的思维灵动
理智感包括兴趣、求知欲、发现、意志、毅力等,在英语学习中重点培养的也是这几种。通过趣味化的英语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可以观看英语动画视频,听英语歌曲或是组织英语话剧等;求知欲的激发则需要教师巧妙设问,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转化成求知欲,可以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逐步前进;发现是善于关心学生的课下学习情况,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英语的能力,通过电视节目、杂志、网络等学习英语,是一种善于自学的表现;意志和毅力似乎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加以锻炼,且其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也是一致的。因为英语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如果仅凭教师的硬性要求,很快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生有效地自我监督,培养毅力,能养成勤学、善学的学习习惯。而这些理智感的培养,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因为兴趣和求知欲而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并与教师互动,促进思维灵动;意志和毅力的培养则使学生能够坚持自我,排除干扰因素,从而更好地投入英语学习课堂之中。
二、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增加课堂的文化灵动
语言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对所学语言的主要国家不了解,那么就会对一些表达感觉到疑惑。从小培养学生这种国际意识,有助于他们更加灵活地使用英语,而且从心底里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工具来学习,并不是死板的字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从课堂教学开始,了解外国文化,拓宽视野。例如在学习My weekend plan这节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国外小朋友的周末计划,了解他们的生活文化。会发现不少孩子在周末不是单纯地玩耍,而是做一些公益活动,或是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或是亲近自然。通过这些文化的理解,小学生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爱好,也能自主丰富自己的生活,和父母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文化教学本身也是一种德育方式,以小朋友带动家长,让更多的家长优化教育方式。
三、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增加课堂的语言灵动
英语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所以语言的表达能力非常关键,也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传统课堂的英语教学重心有所偏倚,更重视书面英语,而忽视了口头英语的学习。英语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升学的途径,重视英语学习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开阔学生的英语视野,能自由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目前在英语教学中,一大难关就是缺乏英语环境,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英语环境来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How can I get there?时,重点不在于学习多少个方位词,多少个建筑名词,关键是学生能够用英语来指路。此时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设定一个场景,让学生之间相互问路,进而练习英语表达。如果发现学生表达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可以参与进来,由学生提问,教师可以提供几个灵活多变的句子模式,学生再次进行练习。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提高核心素养,并实现交流互動,在相互模仿和纠错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构建语言灵动的英语课堂。
综上所述,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注意培养学习理智感、英语文化观念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以此推动个体的进步,从而构建更加灵动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曾德菊.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6(46).
[2]梁婉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文摘版),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