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三用”策略

2017-08-05袁幸玲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微课课堂教学

袁幸玲

摘 要: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构成多样,学习情景真实,具有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交互性强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巧妙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可以实现:精彩课堂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的效率;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把“微课”引入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灵动、高效。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微课以其学习时长简短、学习目标精细、重难点精炼、学习形式灵活并富有创意等优点,已经日益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并为学生搭建起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平台,在“微环境”的烘托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长。巧妙用好微课资源,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

一、巧用——以小见大,实现精彩课堂导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堂教学,始于导入。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教与学的效率。传统课堂往往采用视频、图片、音乐、文字等形式导入新课,与之相比,微课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微课具有“量身打造”的优势。微课在制作之前,教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选取什么样的素材,都是经过精心预设的。可以说,微课是为某个教学内容“量身打造”的视频。教师将所选素材按照自己的思路剪辑加工、辅助教学。

如在设计“1000以内数的认识”微课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学习知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在激趣导入时,我让学生估一估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先是100个再是1000个,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100以内的数不够时,需要用更大的数表示,让数感从无形变得有形,学生自然而然的有了认识比100大的数的强烈探究欲望。通过实效性强、有针对性、精炼的微课导入,课堂犹如磁铁一般吸引住学生,教师适时给予设疑点拨,这样才能做到“箭无虛发”,让他们“未入其文,先动其情”,促进学生积极猜想,主动思考。

二、妙用——见微知著,高效突破教学难点

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是克服传统课程重、难点的利器。教师把教学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它能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为学生释疑解惑,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正比例”时,教师认真思考选题,真正找到学生关心的、困难的问题,从利于学生“学”的角度去选题、开发、制作,始终关注学生学什么、引导学生怎样学、关注学习效果。正比例关系对于孩子来说会比较高深难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孩童时代玩的数青蛙游戏入手,通过“发现什么量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量没有发生变化?”从“变与不变”出发,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解惑中,发现关联,探索规律,主动构建正比例模型。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判断自然水到渠成。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中巩固了新知,真正做到“润物无声”,学生轻松地学习,愉快地收获着,将这一素材推向极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突破重难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我们可以把重难点做成微课,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则针对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随时随地进行微课学习,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三、活用——小处着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微课可以使自主学习有更大的延伸和发展空间,极大地丰富了自主学习的形式。

“微课”是将传统的结构课堂知识体系打破,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形象化、透彻化教学的一种方式。它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还能让学生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延伸学生课外个性化学习和拓展的最好载体。

在设计“1000以内数的认识”微课教学中,将数学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设计了飞镖游戏,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理解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字“1”在各个数位上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来进行数的组成教学。

该微课充分以网络为载体,提供了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前或课后辅助性学习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学习媒体。真正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自主性,而不是限定在教师和课本圈定的狭小范围。

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把“微课”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微课课堂教学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