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乐学
2017-08-05朱琼
朱琼
摘 要: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乐学简便运算可巧用一个方法——给简便运算取“名字”。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便开始接触简便计算。到了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式学习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等一些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这些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太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混淆,特别是简便运算时,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很多学生也不太愿意学习这部分知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学习简便运算呢?我巧用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给简便运算取“名字”。怎样取名字,取什么名字?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有运用定律的简便计算。对多数优学来说,那几个运算定律的运用,他们使用起来比较轻松,也能较快地用简便方法计算出来。可是,有一次要求学生做练习时,出现了一道要求用简便计算的练习题:■+■×■+■,学生怎么也看不出来,我让学生先算算第一步再做决定,学生算了第一步后,呈现■+■+■的过程,他们恍然大悟,接着不就用加法结合律计算吗!于是,我灵感一发,这道题的方法与以前不太一样,如果直接看,怎么也找不出我们学过的简便方法,感觉就像走到了路的尽头,可做了一步,就豁然开朗。这道题呀,犹如刚学过的一首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学生们感到非常新鲜,呵!数学课堂还有诗句呢!个个上课精神百倍,也一下就记住了。
无独有偶。过了不久,他们又遇到了这样的一道要求用简便方法的计算题:■-■÷■-■,我问:“这道题你们会做吗?”学生一看,噢!这不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难不住我们了!看来,换一种方式,学生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啊!同学们都说,朱老师,这类题是你发明的,我们就叫“朱氏定理”吧。我想了想,说:“就以那两句诗作为这类题的名字吧,这样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会更加形象生动,也会更容易记住。”我顿了顿,说:“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也能给这种特殊的简便方法取名字,有信心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有!”看来孩子们也想创作的愿望。
我们的学生练习册上,有一道灵活简算的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他们将第一个乘法算式的两个分子交换位置后,变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我问:“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分子交换后,它们的积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一个学生说:“根据分数相乘,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子相乘时,交换位置相乘,积不变,那么,将两个分数的分子交换以后,它们的积是不变的。”等大多数学生确定两个分数相乘,分子交换位置后积不变这个道理明白以后,我说:“那么,这道题,也是一道特殊的简便计算,现在我把机会交给你们,你们能给这类题取一个名字,让我们全班的学生都能记住它吗?”学生个个开动了脑筋,开始在那里冥思苦想,通过思考,有的学生的名字是“移花接木”,还有的学生起的是“张冠李戴”等等,后来经过学生的讨论,觉得“张冠李戴”要恰当一些。最后我拍板,就把这类题叫做“张冠李戴”。学生非常高兴,尤其是引用了那個词的学生,感到特别得自豪,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学生对这类题的解答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方法,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不久,教材上出现了一道87×■的简便计算题,有的学生想出了将87分成86+1的和乘■,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有的学生说,这类题没有特殊的方法,不好掌握,怎样才能又对又快的找到好的解答方法呢?经过学生的讨论,觉得一个整数乘分数,始终要将这个整数分成和分母一样的一个整数和另一个整数相加或相减,如:85×■等于(86-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类题,我又让学生给这类题取名字、经过反复推敲,学生们认为这类题用“围绕分母法”作名字记忆要深刻一些。我说:“好!就用这个名字吧。”
综上,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对那些特殊的简便计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给它们取名字,名字是学生独创的,也是他们学习的成果,他们很乐于去运算,同时也帮助他们学习记忆。作为教师,只要你有心,相信你的教学也会很出色,你的学生也会特别喜欢你的课。
参考文献:
李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7(8):147-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