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2017-08-05田启章
田启章
摘 要: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转换工作,了解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后进生;数学;学习;策略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非常强的学科,最让教师们头疼的就是如何转换后进生。要想真正做好后进生的转换工作,首先要了解差生产生的根本原因。
后进生是怎样产生的呢?
首先,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这也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如果产生不了浓厚兴趣,就会失去探索数学奥秘的精神,也就慢慢由不喜欢转变成讨厌,久而久之就会成为问题学生。
其次,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差,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就行了。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总结、归纳、推广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注重课本例题样式,不会举一反三,不善于整理,知识松散凌乱。当知识面广泛后,便经常出现错误,从而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时间一长问题学生也就产生了。
再者,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和信心,甚至贪玩厌学,经不起诱惑,就不能坚持下去,成了战场上的逃兵。
最后,外界因素的影响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特别是受家长、教师及高年级学生的影响,总会听到他们反复强调数学的重要性、连贯性,产生畏惧的心理阴影。认为数学很难,自己学不好,最终产生放弃学习数学的心理。
数学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根据后进生形成的种种原因,在教学中要制订相对应的策略,尽量减少后进生的产生。教师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挤时间来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习的最好动机。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精心准备每节课,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化。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可以借助儿歌的形式让学生来说:“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激发数学学习的探究欲望。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只重视查缺、补漏、改错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预习能力、总结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几种能力如果得到提高,理解力也就会得到提高。只有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
三、确定目标,加强管理
每个学生的智力不一,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在对后进生的转换过程中,要确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达到目标,进行分层异步教学。布置作業时,后进生要以基础为主。在检查力度上,要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对每个后进生的表现要及时进行量化,对表现好的学生,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转换过程中利用小组的合作作用,利用“手拉手”“一帮一”活动对后进生进行转化。开学初要及时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们,把他们引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后进生虽然学习差,但他们往往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比如打篮球、打乒乓球、唱歌、跳舞等等,要用学生的长处来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方面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基础,对于自信心、自制力差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殷切的期望。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用自身的优良品质来唤醒学生的自信,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后进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河。”学习也是一样的,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后进生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没有脚踏实地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只要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们的汗水就会得到回报,实现万紫千红满园春的好景象。
参考文献:
[1]高艳梅.数学差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况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2012(1).
[2]宋卫华.影响农村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J].考试周刊,2014(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