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语课堂:自主阅读不可或缺

2017-08-05张华娟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整体把握多元解读自主阅读

张华娟

摘 要: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自主阅读,要特别注重整体把握、多元解读和整合延伸。说到底,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以一种更为大气、更为灵活和更为厚重的方式,将学生思维、心灵和情感的触角伸展到阅读的更深处,以此在语文的大花园中重新发现自己、解放自己、滋养自己。

关键词:自主阅读;整体把握;多元解读;整合延伸

小学语文学习中,对于学生的提前预习和自主阅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由于理念、视角、应试要求和育人目标上的差异,导致学生的自主阅读形式主义严重,比如走过场,蜻蜓点水匆匆而读,匆匆收场,或者通过查词典,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而那些带有创意的、个性的、有价值的阅读始终与学生无缘。那么,如何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成为自觉自愿的“呼吸”?如何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成为一种个性化的活动,一种情感和心灵的滋养和锻造?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我认为,通过整体把握、多元解读和整合延伸,也许能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收获到更多的“花花果果”。

一、自主阅读要注重整体把握

现在,在让学生提前预习语文的过程中,诸如词语解释、背诵片段、归纳中心的现象比比皆是。表面上看,学生自主阅读的氛围很浓厚,提前预习的劲头多么十足,学生都处在“勾勾画画”的批注和阅读中,然而,这样的自主阅读真的有效果吗?事实上,把课文支离破碎成“词语解释”等等,并不能担负起积淀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担。真正好的自主阅读要注重整体把握,真正让“学生走进课文并有所收获”。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莫泊桑拜师》时,不要揪住“莫泊桑一共几次请教福楼拜”等琐碎问题不放,而是引领学生抓住此文中“一明一暗”的两条主线进行阅读:“明线”是莫泊桑前后三次拜师的经过,“暗线”是在福楼拜教给莫泊桑的写作经验:观察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发现其不同特点,才能写出好文章。引领学生用这“两条线”串联起整个作品,才能读出味道,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整体把握。

这样的阅读远胜于词语解释和归纳中心等阅读所取得的收获和效果。事实上,把学生的自主阅读置于一个大视域下向前“挺进”,才不至于割裂文章的整体意境,不至于让“支离破碎”代替学生的潜心阅读。相反,从整体入手,学生才能反复阅读,才能读深读透,才能触摸到作品中真正的“色、香、味”,学生的所感所获才是扎实的,能够经得起时间的冲刷和考验。

二、自主阅读要注重多元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诵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标准之所以如此提倡,实际上是从“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出发,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自悟、个性解读和多元解读,所以即使学生的选择出乎你的意料,你也要静下心来倾听他的想法。

仍以《莫泊桑拜师》的学习为例,学生有的学到了莫泊桑勤奋写作的精神;有的学到了莫泊桑勤于观察的习惯;有的学到了福楼拜说话简洁的风格;有的学到了福楼拜在表达观点能够联系实际的特点;有的学到了说话的技巧;有的学到了写作文的方法;只要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提高,都可给予鼓励和欣赏,决不能千篇一律、整齐划一,不必要学生都像莫泊桑和福楼拜那样写出有特点、有个性的好文章,不必要在统一要求的圈圈里泯灭学生的个性解读和多元解读。

好的阅读没有模式,没有非此即彼的标准,没有整齐划一的要求,成人的阅读如此,学生的阅读亦然。黑塞说:“每个人应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中开始诵读,不要迷信任何模式,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所谓“爱之路”,其实就是注重自己的个性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当然。所谓的“爱之路”,也指要注重不同学生的多元解读,也就是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元性。在这样的前提下,所读文章是迷人的,学生的自主阅读是迷人的,而以此相关的阅读人生也是迷人的。

三、自主阅读要注重整合延伸

真正好的自主閱读不是拘囿于原课,不是止步于教材,而是在与此相关的语文资源中多一些“呼吸”,多一些拓展,多一些延伸。好的自主阅读,必须和其他文本进行整合阅读,必须在整合中活学活用,必须在整合阅读中洞开学生的多重视域,因为唯有整合,才能释放出更多的教育空间,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给课堂松绑,赋予课堂更多的活力。

仍以《莫泊桑拜师》的教学为例,可以进行以下整合拓展:

1.自主阅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小练笔一:描写本班一位同学,一定写出他(她)的特点,但不要标出他(她)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

3.小练笔二:八九岁的小姑娘、十八岁的少女、四十岁的职业妇女、五十岁的老奶奶的穿衣、走路姿势、表情……选择一个镜头,先仔细观察,进行一次主题为“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实践活动,然后进行一次小练笔。

学生的自主阅读一定要向着开放、拓展、延伸的方向大踏步向前挺进,必要时应该与古往今来、寰宇四海的先哲“通上电”,将思维、心灵和情感的触角伸展到更远的远方,完成“学”和“用”的深度对接。也许,语文的无限神奇、博大和精彩都隐含在这种“学用结合”的重建中。而在这样的自主氛围中,学生必将在语文的大花园中重新发现自己、解放自己、滋养自己。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得失寸心知[J].教师月刊,2015(4):39.

[2]繆金龙.捍卫孩子的选择权[J].中小学德育,2013(4):9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体把握多元解读自主阅读
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策略的分析
以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让阅读教学走向有效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如何结合课文进行段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