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快乐习作
2017-08-05周瑜
周瑜
摘 要:小学体验式习作教学是将体验作为小学生写作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以体验学习作為作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感受自己的情感活动,使体验活动引起学生内部的心理变化并准确表达内心体验的一种教学思想。将着力通过几个课堂教学案例,来阐明体验式作文教学通过情景还原,引导学生入境,表达生活体验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写作教学;体验式;有效性;文随心动
在我校语文教学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习作课成为教师怕上、学生怕学的课型。通过对我校学生习作情况的分析,我们也发现: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情感缺失、表达粗糙是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我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指导不得法。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虽有尝试运用一些方法,如范文引路,虽然学生能够依样画葫芦似的写出来,但却不免有些千人一面;也有些教师意识到“作文即生活”,一再给学生强调要关注、体验生活中的点滴,但却没有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学生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致使学生的习作仍无突破性的进展。二是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和体验的缺乏,这是成为抑制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致命点”。
我国南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写作者在有了真切的生命体验时,才有可能实现真实的生命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体验式习作教学”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还原生活、体验生活,唤醒学生为生活心动,从而达到文随心动。为此,我们进行了“体验式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结合几个案例加以浅述。
一、“看”“摸”“闻”“尝”,品味写水果的乐趣
写一种喜爱的事物是小学习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水果恰是学生所熟知、所喜爱的事物之一,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写物的好素材。但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状况来看,不少学生根本写不出水果的特点来。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出水果的特点,我们尝试了“看”“摸”“闻”“尝”四步体验教学法来教学写桔子。一看:(剥开前)看颜色,看大小,看形状,(剥开后)看变化;二摸:手感如何;三闻:剥开前和剥开后的气味有何变化;四尝:尝味道,尝软硬等。整堂课中,学生兴致盎然,一步步观察,一步步体验,一步步写作,一步步评改,在真实而快乐的体验学习中,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鼻子去闻,用自己的嘴巴去品尝,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盎然的活动兴致,又激活了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真正实现了让学生文随心动。
二、“倾听”“想象”,体悟联想与想象相结合的奥秘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为此,表达方法的习得与运用毫无疑问地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它也是帮助学生学会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于是体验式习作便因它的情境性、生活还原性等特点,架起了一座通往读写结合的有效桥梁。
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26课《月光曲》一文中,在贝多芬被穷兄妹俩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心打动之下,即兴弹奏了《月光曲》后,有一大段运用联想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写出的精彩片段。这一片段是这篇文本的核心价值所在,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及其语言运用。在学生习得了联想与想象相结合方法后,我们尝试了创设情境体验,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闭眼想象画面。学生在“倾听”“想象”的体验活动中,很快把音乐、画面与文字连接起来了,在情境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运用联想与想象的表达方法来写作。他们文思泉涌,文随心动,写下了不少精彩片段。学生在倾听与想象中,轻松地体悟了联想与想象这一表达方法的奥秘,并学会了运用。
三、“实地参与”“现场感受”,生成写活动的精彩
写一项自己喜爱(难忘、有趣)的活动是小学习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类活动作文也是学生习作的难点。纵观学生写出的这类作文来看,像流水账一样简单记录活动过程成为普遍问题。如何让学生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下活动的场面与当时的感受,我们采用了把活动搬到习作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现场体验的方式。这样的实地参与、现场感受,还原了活动现场,加深了学生对活动的体验,再加上当场的交流,丰富了学生的习作语言。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扳手劲”这个活动时,写作前,我们让学生进行现场扳手劲的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感受(自己的切身感受、对手的表现、周围同学的反应等)。在活动体验后,再引导学生回顾情境,口头交流,随后写出的片段真实可感,语言生动有趣!
总之,体验式习作通过情境还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真切体验,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有效地实现了让学生快乐体验,文随心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