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
2017-08-05万小青
万小青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增效减负,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再将学习当作一种压力、一种负担,而是真真正正地喜欢上学习,由此自然而然地提升学习效果。此次研究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增效减负;教学策略
增效减负的教学理念比较符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由此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师生情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增效减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有意识地与学生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以此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肯定。学生只有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展开学习,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成长,由此提升课堂学习质量。此外,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下,可以避免学生出现厌学、抵触心理,不会将学习当作压力和负担,而是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真正实现增效减负。
二、教师要换位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展开设计,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规律等方面的考虑,由此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构建增效减负的优质语文课堂,教师需要换位思考。比如,在讲解《司马光》一文时,教师需要将自己想象成一名学生,回顾自己的孩童时代,以此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可以结合一些自己童年的趣事或者是一些名人的童年故事等,以此展开课文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此篇课文主要是讲解司马光救人的故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忽略不重要的内容,着重突出司马光救人的具体内容和思想,以此使学生体会到司马光的沉着、冷静与智慧。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上必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能有效地实现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体性。如果教师只是向学生布置学习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中想法,必将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如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教师处于相等的地位展开学习,将会保证课堂学习质量。比如,在学习《长城》一文时,教师便可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去过长城的学生描述一下长城的壮丽、雄伟,并且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等;让班级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长城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长城的人文气息。由此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升学习效果。
四、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熱情
由于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所以语文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其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能够有效地形成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采取思路教学法,鼓励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情况下,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构建完成知识框架,以此强化知识掌握程度。再次,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此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语文的精髓所在,进一步了解文章人物、事件等知识点,有效地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最后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此种方式能够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总结:总而言之,随着增效减负理念的提出,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切实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实现增效减负的教学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振速.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2]王玉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