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2017-08-05张艳霞
张艳霞
摘 要:从理论与实践的两个层面重点揭示思维导图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取和总结教学经验。最后,总结阅读教学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群文阅读
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基于全脑的概念,根据大脑的思路,充分调动左脑逻辑、秩序、规则、文本、数字和右脑图像、想象力、颜色、空间、整体思维,充分挖掘大脑的全部潜力,极大地探索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会等方面的潜力。
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思维导图并不受相应的限制,可以灵活地传递相应的内容,可以传递颜色、文字、线条、数字以及图片,具有灵活的架构以及多方面的性能,其中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融合了一定的视频和音频,所以实际教学具有视觉化以及活泼的特性。对于小学生,利用图形化的内容可以显著吸引其注意力,这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是集中其注意力的高效措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思维的主体性以及主观意识,教师也更容易达到实际的教学目标。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利用当前信息技术中的丰富动态功能和多媒体效果来制作教学课件,利用鲜明的色彩、动听的背景音乐以及直观的图片来展示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视频中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课堂教学不再是以往的静态展示,而是具体而灵动的。思維导图就像是一个大树,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认识到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发挥教学功能,保证阅读的质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点就是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这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捷径。当前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会设置特定的主题来进行教学,并且在每个单元中设置四到五篇文章,这样一来实际教学就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之后,可以融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等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外的拓展阅读,来了解鲁迅先生的相关经历和思想。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够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让学生对比不同的作品,从关键词以及社会背景等不同的层面去理解课文内容。教师也可以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从合理的角度去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文章的具体内容,并且吸收新的知识。
2.组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发现文章的焦点内容,引导学生探索相应的中心思想,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问题和关键,并且把相应的结果融入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持续地完善他们的思维导图,并且检查其中的疏漏和问题。在实际审查中,教师需要指出思维导图的绘制思路以及相应的关键词,让学生结合教师的思路在确保不跑题的前提下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采用几篇经典的阅读文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比如,《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课文,文章讲的是一个松鼠在不小心闯入别人家之后的故事,其中的趣味性较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篇课文,并且指导学生利用简洁的文字来分析文章,引导学生根据相应的理解和思考来绘制思维导图。学生独立绘制出正确的思维导图,并与其他学生分享、展示,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借阅读思维导图之机,学生在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的同时,各自从具体事例的记叙中,从文中描写松鼠动作灵活、讨人喜欢的语句中,从爸爸的言语和作者的评论中,领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结论: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蒙、情感的影响和质量的造就,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阅读。群文阅读是基于作品品位、学生的主体的阅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这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普及的阅读教学方法。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也有一些局限,如教学时间有限,阅读内容选择的困难,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高,学生阅读热情不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学习优化小组阅读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策略,使语文学习得到深入和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12.
[2]王慧.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生活教育,2011(11).
[3]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44.
[4]朱璇.将思维导图引进小学语文学习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上),20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