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7-08-05程刚
程刚
摘 要: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我校始终坚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把教师放在学校管理的“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成长,给教师的发展创造机会,促进教师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的丰盈,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交流;促进;合作发展
我校历经50余载风雨的洗礼,积淀了“教育源于爱·爱在阳光里”的阳光教育文化。在践行“阳光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们一直追求并坚守着“教师是孩子知识的传授者,是孩子人格的塑造者,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的信念,慢慢形成了“师以德布道,师以能授业,师以勤为本,师以绩为荣,师以廉为安”的阳光教师文化。这样教师文化的形成,与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分不开的。
一、共读共写共交流
郑成功曾说: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教师只有在坚持不懈的用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只有学识渊博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学生,进而让学生徜徉于书海,与同龄人对话,与大师对话,与历史对话。可以说,教师和学生读书的需要、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未来的发展走向。基于以上的思考,多年来,我校教师们先后阅读了《爱心与教育》《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英才是这样造就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第56号教室的奇迹Ⅰ》《第56号教室的奇迹Ⅱ》等二十余本书,利用业余时间一边潜心阅读,一边认真做笔记。读完后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汇报、读书沙龙、读书演讲、读书话吧等主题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丰富了大家的认识,加深了大家的理解,灵动了大家的精神世界。
二、修身修心修品行
修身立德,修心励志,修为笃行。学校大力倡导“尚德、尚思、尚精、尚新”的教风:“尚德”是对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的严格要求。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将它作为教风的第一个标准,意在提醒每一名实小教师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做“有道德的人”。多年来,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师德培训,师德演讲,师德报告,震撼教师的心灵,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净化教师的灵魂;组建“竹影风清”书法社、“美艺诗轩”文学社、尚美瑜伽社、健身舞韵社、音乐之声社、快乐乒羽社、毅力骑行社。让教师悠闲生活、幸福工作、悦纳得失。不仅有效解决了时下职业倦怠冲击波,更在潜移默化之中,沉淀教师非专业素养,凝聚老师自我塑造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研标研本研课堂
课标是教师备课、上课的标准,每位教师都应该充分研读好新课标。学校开展了研读课标系列活动——“关注学习过程,凸显学习效果”“落实课标,狠抓关键,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培植阳光心态,培育阳光学生”“研读新课标,感悟新变化,践行新理念,构建新课堂”。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这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研读课标、实践课标、内化课标,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每学期末学校会组织以学科课标内容为主的应用测试,形式涵盖内容重现、框架理解、案例分析、创新实践。每学期开学初,每位教师在个人通读本册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双循环备课体系,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优势,取长补短,准确把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知识要点。
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与学的方法,研究同伴互助策略,这是我校开展校本研修的重点。一方面分阶段、分层次、分学科、分专题以小课题立项的方式开展实践研究: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动教学的设计、能动学习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课堂效果的评价。同时借助教師成长研究会QQ群,定期交流研究成果和收获,分享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师研修平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撰写教育叙事、反思,择优收录到《阳光教育文集》四个板块中——“阳光信步”“阳光四季”“阳光地带”“阳光心语”,进而营造一种“对话、交流”的研修氛围,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在现实情境中研究,在积极研究中工作”成为课堂研究的最高境界。
四、团队合作共发展
一句谚语说得好: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两个人的智慧用不完。是的,教师们在团队中精神上能够互助鼓励,学习上可以相互切磋,劲头上更是互相比拼,所以能够快速成长。学校先后成立“美师美行风采团”“班任研修共同体”“青年教师研习社”“骨干教师导师团”。每学期每位教师在自己的团队里一起开展研究,共同实现成长。
条条大路通罗马。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渠道很多,只要我们结合学校教师实际,抓住教师专业成长核心内涵,创新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一定会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文娟,杜萍.实施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
[2]毛先年.班主任是家校合作中沟通家长与学校的桥梁[J].中国培训,20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