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留守学生的管理
2017-08-05郭生华潘传仁
郭生华+潘传仁
摘 要:改革开放催生了劳动力的大交流,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向城市、涌向南方,他们的子女一般由爷爷奶奶和亲友监护。在小学阶段出现相当比例的留守儿童群体,如何加强留守学生的管理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热点和难点。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管理
小学阶段的留守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缺乏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他们长时间脱离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与爷爷奶奶和亲友监护之间往往存在不信任等原因,造成了留守学生出现孤僻内向、自卑脆弱或顽皮任性以及逆反心理等诸多问题,导致他们不愿融入同学群体、不爱学习,有的甚至逃学误课等,给小学班主任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留守学生的管理,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背景,把握留守学生的动态,走进留守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情实意地关心留守学生,让他们走出思想上的困惑,学会自强、自律以及以阳光的精神面貌勤奋学习,融入集体,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亲近留守儿童,了解家庭背景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首先要关爱他们,亲近他们,走访时更多地关注留守学生的家庭背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空余时间在干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因人施教。有的爷爷奶奶年迈体弱,对留守学生的管理缺失,这样的学生胆大妄为,任性顽皮,班主任就要经常走访其家庭,及时规劝,督促检查在校内和家庭的各种表现,让他们知道老师在时刻关注他们、约束他们。他们明白规矩、学会自律,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的父母几年在外务工未回家,这样的学生亲情缺失,会有自卑感、孤僻内向,就应该尽量找他们沟通交流,生活上给予关照,开展与父母通电话等亲子活动,教会他们理解父母的艰辛,赞美自己的父母,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让他们慢慢地高高兴兴地融入快乐的同学群体。
有的留守学生父母离异甚至离家出走而由爷爷奶奶和亲友抚养,这样的留守学生思想更复杂,往往由于缺乏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产生对一些极端思想、逆反心理很强,更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引导,去温暖他们。总之,只有真实地了解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才能拟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组建温馨的班集体,让留守学生快乐成长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情绪低落、焦虑,交际能力差而内向,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一个温馨的班集体让留守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怀。首先,在班级中建立活动小组,3~5人为一个小团体,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关照,在活动中互相依靠,在探究中互相交流,以似乎兄弟姐妹的關系来打开留守儿童自闭的心结。其次,开展缺位性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文体活动中展示才艺,增进友谊,是每个学生感受到被平等地关注,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久而久之,留守儿童心中的阴霾就会烟消云散。第三,利用节假日开展亲子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父母回家的信息,在寒暑假和节日时间邀请回家的留守儿童父母来校开展亲子活动,让父母讲亲身经历的故事,让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无奈和艰辛,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通过游戏让学生懂得父母的爱。第四,通过活动小组的评价,让留守儿童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人都是活动的参与者、监督员和评价人,让学生学会自律、自强、自信。总之,温馨的班集体是留守儿童家庭温暖缺失最必要的补充。
三、注意心理疏导,打开留守儿童心扉
留守儿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偏离,加之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完善,使得他心理障碍往往很明显,产生自我封闭或偏激的逆反心理,对学校教育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给班级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如何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成为广大班主任探究的主要课题。第一,要用诚心的方式和留守儿童沟通,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特别是在他们没有任何错误的时刻,让他们在没有压迫、没有约束的前提下,将他们心中的苦恼和悲伤敢对老师说出来释放他们心中的不良情绪。第二,联系学校的心理工作室,由心理辅导员组织心理减压活动,在活动中矫正心理状态。第三,联络市区家庭组合社会力量,创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营造留守儿童良好的生存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用健康的心理面对学历、生活和社会。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小学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一定要深刻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心理状况,才能有效地开展一系列的教育、疏导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熊华生.小学班主任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10.
[2]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策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