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策略

2017-08-05周漪澜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周漪澜

摘 要: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是不同于其他外在形式的监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实施、调整、反馈的一个过程,是学生独立积极地管理自己学习的一个难得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和学生的成绩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取得更好的进步。数学属于所有学科中尤为重要的一科,学习数学可以让学生拥有严谨的思维和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培养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策略

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可以保障学习数学的高效性,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将数学学习当作一个意识对象,对数学学习进行计划、检验、调节和反馈,来更好地实现自身学习目标的一种自我监控能力。想要实现学生对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就要将数学教学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教育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进度和效果的检验,增强学习数学的激情和自信,对增强教师数学授课的效果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高段学生拥有学习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特点

学生拥有学习数学的自我监控能力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能动性,自我监控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为基础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具有自我监控能力的主要特征,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就不会特别注意自己的学习情况,不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对自己的学习缺少监控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所有自我监控的行为,都体现了其本身具有主体能动性。

二、影响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因素

自我监控能力并不是说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中实践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客观因素外,还有学生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习归因等学生自身的内在主观因素。其中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影响的教育行为,所以在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外在因素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教师的教学还有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比较大。

1.教师的授课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决定着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高低。教师在自我监控能力方面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到影响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程度。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书本的理论知识,还要传授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还要一步步引导学生监督自己进行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会逐渐掌握了监控自己认知和行为的技能。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水平。如果教师能够传授学生解题思维,增强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引导学生不断反思,那么学生就能够获得自我监控方面的体验,从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2.课堂氛围也是影响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一个因素,课堂是师生的互动平台,课堂氛围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一个环境,师生交往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无非就是考试、评分、排名、集体讲授、重复练习等,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空间上的灵活性、学习资料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互助小组学习的趣味性,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进行多样灵活的学习。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策略总体分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被高度重视的数学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一)教师要在小学高段营造自学环境

想要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要达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数学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改善传统数学课堂中沉闷、压抑的氛围,应该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中营造出轻松、活泼、主动、激情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快乐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自己考虑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已学过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关系,考虑边长和高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推理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让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总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应用起来也会如鱼得水。再比如,教师讲授混合运算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一套具有代表性的题集,让学生先仔细思考,仔细分析,然后教师再系统地给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给学生自主獨立思考的机会,创建一个自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二)教师要提高小学高段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讲述三角形内角和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测量,让学生画出三类不同的三角形,并且用量角尺测量三角形的内角,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记录数据,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的结论,也有可能会有些许误差,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讲解和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例如,小学五年级有关目测步测的学习课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亲身体验通过步测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严格遵守课本中对步测和估算的要求,步测的每一步的距离应当一致,而且要取平均值。学生通过预习目测步测的方法后,通过小组合作,每一小组都通过步测测量操场长度,并且取各小组不同的测量值的平均值,最后推算出操场的估测长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自体验测量长度,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教师要激发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讲述新知识前,可以先设计好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难题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本质在于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脑海里才会有思绪,所以,教师应该先把具体问题拆分成有着逻辑关系的多个小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层层递进,这样做比较容易增强学生的自信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比如说,在讲“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举出身边圆形物体的实例,然后让学生思考所有圆物体上的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总结出圆的定义。还有教师在讲述图形平移对称旋转知识后,可以留给学生一个小作业,给出学生三个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前三个图形的变化总结规律,试着画出第四个图形的形状。这种探究题不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在学习艰涩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而是会感觉自己做游戏一样,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时候,会更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这种体验式的学习展示出数学的趣味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有很大作用。

思维能力是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核心学习内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是影响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我监控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自我监控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尤其重要的学科,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势在

必行,学校应该严格遵守培养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左勇.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6(3):36.

[2]刘蓉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0):75.

[3]陈锦标.浅谈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J].广东教育(职教),2012(3):28-29.

[4]方玉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72.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