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 轻松学习数学
2017-08-05吴辉强
吴辉强
摘 要: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動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那么他们学习数学的效果就会显著增强,数学成绩也会相应提高。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可以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从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多点自由空间、先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训练思维增强自学能力、能力分层要求全班异步向前等方面来说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能力;自学;学习;数学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提高了,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增强,数学成绩也会相应提高。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我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激起兴趣,为自学鼓起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各部分处于活跃状态,从而诱发学习动机。学生之间总是处于一种朋友关系,总是相互尊重、爱护。由于我的爱心,同学都很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和一些数学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高不可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时常有学生走神。这时,我没有直接去纠正他。而是因势利导,把这个学生编进课堂教学内容中,同学们觉得很新鲜。如,在教学“图形的放缩”时,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注意力不集中了,这时,我刚好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放大才不会变形。我就说:“假如要放大某某人的照片,应怎么办呢?”“如果把长扩大2倍,宽扩大3倍,某某人会变成怎样呢?”学生稍微思考一下,就得出结论。由于学生觉得好笑,课堂一下充满笑声,学生的心就回到了课堂。学生觉得有趣,才乐于学习。
二、多点自由,让自学有空间
自由是创新的灵魂。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应该给学生一些自由,才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经历。现在的学生,很多事情是父母、爷爷、奶奶代替包办,养成学生喜欢接受结果而不去思考过程。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学习过程、主动建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推导,印象很深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开放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三、预习先导,培养自学能力
每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先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说话、议论。有时我会边巡视边鼓励他们:“谁不用老师讲,在预习时就能把知识学会,把习题解答出来。”因此学生在预习时,都是埋头看书、积极思考问题。我要求他们只要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在课本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要标出“问号”,准备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讨论。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汇报自学的收获,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大胆提出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对于有的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我们要帮忙解决问题。教师备课时,对学习上的这种难点估计是正确的,也有时估计得不够准,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修改教案。
四、训练思维,增强自学本领
众所周知,思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工具。要拥有更好的自学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必不可少。思维越好,挖掘知识的深度会更深,学到的更多,悟性更好。在练习课中,我总是努力创设一些有一定灵活性,而且无论怎样的学生都可以摸得着的题目,提高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自学能力也有提高。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时,要注意因材施教。
五、分层要求,全班异步向前
基于学生在智力结构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的差异,掌握学习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要求,分层推进,分类指导,让各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我总是比较照顾学困生,认真倾听学生的自学收获,及时给予肯定,呵护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作业的布置上,我经常让学生自己编题。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常常让学生自编应用题,好的学生让他编两三步的应用题,较差的学生编两步应用题,最起码要照书本的例题来设计。对于有创意的在全班交流,作为全班练习的题目。这样做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再创造,能更好地应用知识,从而也能增强学习能力,对学习更有信心。
总之,作为教师,要对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传授或接纳知识与技能,而是要从人心灵深处唤起个体的创造力的觉醒。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有自学能力,可以轻松自如地学习,学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