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探究
2017-08-05胡大凤
胡大凤
摘 要:学会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对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准确明晰地审题才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从而提高做题效率。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该如何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呢?在此,主要根据教学经验,为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小学正是学生思想启蒙引导以及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教学阶段老师必须注重学生养成认真阅读、仔细审题的习惯,从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并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对于数学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学生在理解题目考查范围上,促进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准确的思考。就如题目:“有57个皮球,每三个放在一个盒子,20个盒子能装得完吗?”就此题,通过仔细阅读分析,不难提出其中关键的词句:57个皮球、3个一盒、20个盒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除法算术和比较大小的能力。而学生往往在做题时容易将最后一句话“20个盒子能装的完吗”忽略掉,因而造成审题不清而做错题的现象。又如考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高增加了2米后就成了正方体,且表面积增加了36平方米,那它原来的體积是多少?”这个问题并不难,但很多学生并不认真阅读题目,抓不住问题的重点,于是便随便列出了“36÷2”“36×2”等这样的算式。由此可见,认真进行阅读审题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同时更要让学生养成仔细阅读的习惯,真正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1.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比如说,在学习“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时,在正式讲课前,老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115+32+118+85除了一一相加,你们还有更方便的解法吗?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大家可以看一看书上所介绍的几种方法,那你们用的是哪种呢?”又如,在学习“认识圆”这一节内容时,老师讲起来过于枯燥,也没有进行小组讨论的价值,所以就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在解答“圆有哪些特性”的时候,对半径、直径等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的阅读教学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致
在学习“确定起跑线”时,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也参加过好多次运动会了,那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起跑点是怎样的呢?它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你们如果不知道的话看看课本就会明白了。”又如,“分数除法”中“我手里有半截粉笔,那把它截一半会是多少呢?要是再截一半呢?要是不知道那就好好看看书,看谁能最快地告诉我答案。”将课本教材与生活实际连接起来,让学生在了解数学运用范围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阅读学习的欲望。
3.注重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对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促进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讲解题目,从而找到学生在阅读审题过程中的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说针对题目“第一季度用水20吨,第二季度用水32吨,第三季度用水24吨,第四季度用水36吨,则每月用水多少?”对于这道题,很多学生往往在读题过程中忽略“每月”这个词,从而导致题目完全做偏。就此情况,老师应该从学生阅读反馈的信息中注重督促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中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而对于这种阅读忽略细节的问题老师就可以整理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练习,提高阅读水平。
4.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仔细阅读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根据教材、学生年龄等制订不同的教学阅读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致。在数学教学时,老师可以发给学生一些《数学报》《数学乐园》等趣味数学读本,让学生细细品读,仔细思考,从而在阅读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产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之情。
提高阅读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自我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更能够在与人交流中有清晰的思路,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新课改促进下,重视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教学必将会是当代教育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建文.阅读能力,数学老师也追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1(4).
[2]董旭红.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3]郭发香.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A].2015年现代教育教研学术论文集[C],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