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
2017-08-05史才春
史才春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围绕语言的知识和技能,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民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英语的学习不仅要停留在会写、能阅读,老师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表达;交流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英语学科的素养主要包括思维品质、语言能力、文化品格。语言能力主要是指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思维品质指个人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以及逻辑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文化品格是指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理解,以及对其表现出的态度。思维品质、语言能力、文化品格相辅相成,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一下如何在英语教学中针对核心素养进行教学。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传统的教学都是满堂灌,学生很少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就变成了只会接受的机器,他们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看法。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老师要留给学生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比如,在学习“My school”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学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情感,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还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二、让学生大胆地说英语,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日常交流服务,而传统的教学却把教学的目标本末倒置了。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只看中学生的卷面分数,比如,单词的拼写是否正确、句子的书写是否符合语法的规则,他们从不把学生的发音准确与否,能否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列为考核的指标。学生受老师以及应试大环境的影响,平时也不注重英语口语的练习,甚至有的学生都不敢将英语大声地说出来。新课改下,我们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将英语说出来,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首先,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要以饱满的热情将英语大声地说出来,同时还要将外国人丰富的动作和表情展示出来。学生受到老师的感染,也对说英语产生了极高的兴致。然后,老师留给学生说英语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将英语大声地说出来。比如,从日常的打招呼做起,老师进入教室时说:“Good morning,class.”那么学生也要用英语回复:“Good morning,teacher.”英语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对话表演。这样不仅可以锻煉学生的胆量,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
学生处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习惯了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对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国外看一看,但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也可以看到西方文化的缩影。比如,西方人比较注重隐私,女士的年龄是保密的,如果你问:“ How old are you?”对方一定会回答:“Its a secret.”
东方人比较谦虚,当别人夸赞自己时,他们明明心里很高兴,但嘴上却说:“哪里哪里,过奖了。”而西方人则不同,他会欣然接受对方的夸赞,并礼貌地感谢对方对自己的欣赏,通常会回答:“Thank you.”西方人很少请客人到家里做客,即使请客他们通常会准备一些简单的菜肴,并对客人说:“Help yourself please.”而中国人则不同了,他们经常宴请宾客,并准备一大桌子菜,席间不停地为客人夹菜,并劝说客人多吃一点。在教育方面,西方人的主导思想是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人才,并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我们国家,学生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别,那么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请客吃饭方面,我喜欢中国人的热情,感觉外国人有些冷漠,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又有学生说:“我喜欢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抓住别人的短处不放。比如霍金,虽然坐在轮椅上,但他却是伟大的科学家。人人都应该利用自己的长处为社会做贡献。”通过对比和讨论,学生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格。
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为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小学英语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语言的学习由书面转移到实际应用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更要让他们了解语言背后所存在的文化差异,扫除语言沟通的障碍。
参考文献:
[1]王凤琴.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2016.
[2]朱梅.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英语广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