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策略
2017-08-05刘亚平
刘亚平
摘 要: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总量,反映了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性?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看法,望能帮助到各位同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小学是奠定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教育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笔者认为,打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仗对于小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从小学生内心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语文,是集概念性和抽象性于一身的基础学科,其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其涵盖的知识却十分丰富,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知识面等具有重要的帮助。但是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多注重学生语文背诵的过程,即将教材中需要学生背诵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缺乏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具有教学的针对性,但是却未能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最终取得教学成果也并不明显。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语文的新天地,进而有所收获。
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在作者的笔下,桂林的山有什么样的特点?桂林的水有怎样的特点?文章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修辞手法,其作用各是什么?等等,如此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带着悬念到课文中寻找答案,提高本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诗词图文并茂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在世界文学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结晶。身为小学生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理应具有民族责任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切实肩负起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但是在传统的说课式教学方式背景下,学生对教师的“滔滔阔论”难以提起兴趣,因此,往往不能体会出诗词中蕴含的意境美和节奏美,为了改善这一教学面貌,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直观展现诗词中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意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
比如,在教学《出塞》这首诗时,为了将本诗中含有的“秦时明月”“万里长征”“胡马”“飞将”“玉门关”等意境有效地表达出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本诗所表现的飞将军战场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通过多媒体动画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可以的话再配合以趣味性的声音,如此,更能大大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的兴趣,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施小组合作,发挥集体力量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学习中亦是如此。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对于生词不理解、修辞方法运用不熟悉、写作能力差等等,而学习中的困难如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不到解决,那么很可能会发生遗漏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难点越来越多,从而阻碍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组成学习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小组力量的支持下,学生学习资源可以共享,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从而互惠互利,共同实现小学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
比如,在教导学生练习语文写作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相互讨论一下,自己曾经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最难忘或者最有意义的事情,如此,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当时的记忆,在大脑中浮现出当时最为清晰的画面,有利于学生写作。而在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换批阅对方的文章,对文章提出审阅意见或建议,这样使作者本人也能从他人的角度分析这件事,从而得出最为客观、公正的修改结论。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如何提高写作质量,交流写作心得,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概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先锋官,理应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利用信息技术,诗词图文并茂以及实施小组合作、发挥集体力量等,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仁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2]丁紅英.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谈[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5).